最初的懵懂心動

愛似桃紅,初綻最是豔美。

她和他的那段初識,常令我想到初綻的桃紅。在河岸,他們一個年少清怡,一個純潔似雪。

他們初識於英國的倫敦。那時,她和父親旅居於此。在一個溫煦的日子,他敲門而入,拜訪著名的書法家兼詩人林長民。

人說,緣分天注定,無論善緣還是孽緣。

他初見她,即覺她“閃亮得如同一顆星”,旋即被吸引,浪漫詩人的纏綿情意就此為她蔓延開來。

他的心,似春風吹著春花,日日萌生美好的念想。

他的名字,叫徐誌摩,是大名鼎鼎的天才詩人。

在那之後,他拜訪林長民的頻次越來越高,漸漸地跟她熟稔起來。他開始了對她的瘋狂追求,怕錯過這次便錯過了一輩子。

他每隔一兩天,就會到林家公寓喝茶、聊天,以一天一封的頻率給她寄信。文字,是極具感染力的,亦是火辣辣的,這讓一個16歲的少女心跳不已。

對一個少女而言,他俊俏的容顏、儒雅的風度以及詩人浪漫至極的氣質,是充滿魅力的。

少女時期的林徽因

再說,身在異鄉最易生孤獨之感,有一人與她如此妥帖陪伴,讓她少女的內心有了小鹿亂撞的悸動。她雖然懵懂,在那時那刻卻是真心歡喜的。

她還未知他有妻兒,隻將他視為一個追求她的男子。

很快,他們像世間的年輕男女一樣墮入愛河。

隻是,他忘記了自己是孩子的父親,女子的夫君。

不,他沒有忘記,隻是厭煩地將此視為累贅,要殘忍地將其拋棄。在愛慕林徽因的時候,他成了瘋子,冷酷無情的瘋子。

他為了愛的自由,要跟自己的結發妻子張幼儀離婚,可那時張幼儀還懷著他的骨肉。

他隻為了他的愛而活,不再管其他人的死活。

愛情有時真的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於徽因她得到的是蜜糖,於張幼儀她得到的則是砒霜。

相對他盲目冷酷的表現,小他多歲的徽因,好過他太多。她雖在最初對他那些癡狂的愛有所心動,還曾與他在康橋之上一起許下諾言,但是她的自持內省,教她要清醒,要懂得取舍。

所以,最終她讓這段康橋的浪漫愛戀,化為一場美麗而殘敗的夢。

1921年10月,林長民出國考察的時間到期,她毅然跟隨父親乘海輪“波羅加”號回國。她將誌摩,就此冷在了那座留下他們愛情回憶的橋上。

就此,她和他一轉身便是天涯。

在愛戀裏,似她這般清醒的女子,真的少之又少。若都能如她,這世間也就少了無數的癡情怨女,那麽愛情的苦酒便也不會似毒藥一般,總讓人含恨而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