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曆史非常挑剔,它總看這也不好,看那也不滿意。而且它嫌貧愛富,動不動就要把那些沒權沒勢的人,扔在幽深穢暗的角落——但你也不能說它嫌貧愛富,曆史一發怒,你就會被掛在太陽底下,“遺臭萬年”四個字在頭上亮得刺眼,那還不如躲到暗處好呢。

敦煌的遺產仿佛是曆史公平挑選的成果,從節度使到平頭百姓,統統肩並著肩、背靠著背躺到了一處,在藏經洞凝固了的時間裏,分享跨越七百年的情緒。

時過境遷,但手跡還在那些麻黃紙上反複遊走。跟著這些線索,你能看到李白在一千年前的麵相,你會恍然大悟,原來大明星也要靠小人物去傳說。在時間中留下的,更多的不是名人的歌,而是小人物在這片厚土上記下的種種生活。人們便會明白,處處是古今相同的悲歡,千載脈搏一如往昔。

曾經有位淪落風塵的敦煌女士,花光積蓄為自己留下粗糙的畫像,題上真誠的心願。你說她是真的相信有來世嗎?她這一世受過的苦,就足夠打破所有想象了。隻是我們本能地相信:到紅塵掙紮一場,我也曾如此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