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回到長安後,大家對他的“浪”事也就既往不咎。在徐商的幫助下,溫庭筠到國子監任職,弄潮半生,算是靠岸了。徐商罷相之後,溫庭筠依舊在國子監工作,生活還算穩定。

然而,“穩定”二字,並沒有寫在溫庭筠的人生字典裏;弄潮搏浪,才是他的天職。鹹通七年(866年),他已官拜國子助教,負責定期主持國子監學生的考試。彼時,國子監還有舉行解試的資格,解試通過,就可以參加進士考試。但國子監學生的父母中藏龍臥虎,不少人想在這些考試上動動手腳。十月六日,考試放榜,溫庭筠和同事大概是在名次評定上起了衝突。愛才之心,讓溫庭筠熱血沸騰,他幹脆把這些學生的文章公之於眾,要求大家一起評評理,榜文寫得情真意切:

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微,堪裨教化。聲詞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專華藻。並仰榜出,以明無私。仍請申堂,並榜禮部。鹹通七年十月六日,試官溫庭筠榜。

——《榜國子監》

“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專華藻。”他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才子的欣賞,他正揮舞著這些詩作,在公眾麵前高呼:“這都是大唐的未來,快來看看吧。”那麽多年,聲名狼藉的他忍受著被埋沒的委屈。也許是不想讓別人也受委屈吧,他奮不顧身地去拉這些孩子一把,希望他們有光明的未來。他是否在想:如果有人在過去肯拉自己一把,自己就從“士行塵雜”的泥濘中得救了?

此事一出,公議嘩然,哪裏有學官把詩文公之於眾的,若將來誰沒被錄取,天下人豈不是要議論紛紛嗎?宰相楊收大怒,把溫庭筠現在過去的種種劣跡向朝廷匯報。朝廷決定,溫庭筠這官兒別做了,去方城當縣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