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幸,詩人有詩。但詩人自己家中,卻遭遇不幸。元和二年(807年),李賀的父親李晉肅去世,家裏失去了為官的依靠,生活緊張起來。唐代,為官之家可免租稅勞役,李晉肅一走,這些壓力陡然而至。大約在此時,李賀送別好友韋仁實,大概這位老兄也是入京考試的。他喝了幾杯酒,想到近來的生活境況,說道:

我在山上舍,一畝蒿磽田。

夜雨叫租吏,春聲暗交關。

——《送韋仁實兄弟入關》節選

李賀明白,待父喪一過,自己也得去應舉求官、供職謀生,但目前還得守在昌穀山居,韋仁實兄弟明日就要去長安了,可自己什麽時候才能不因稅吏的大呼小叫而焦慮呢?暫時似乎無解。

元和四年(809年),父喪將滿,李賀離開昌穀,去洛陽遊曆。當然,洛陽並不是很遠。這一年,韓愈請調洛陽,正在此供職,而韓愈的好門生皇甫湜也來到洛陽與韓愈交遊。韓愈已與李賀相識,而皇甫湜可能隻知其名。正巧,三人都在洛陽,韓愈便帶上皇甫湜,去拜訪李賀。

不知為何《唐摭言》把這個故事放在李賀七歲的時候,可李賀七歲時,這些人壓根聚不到一起。這場聚會,應當是發生在元和四年的。聚會中,可能是皇甫湜想試一試李賀的詩才,便要李賀以聚會為內容,賦詩一首。李賀文思泉湧,援筆立就《高軒過》一篇: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皇甫湜為人狂狷,文章也做得一流,但我相信,當他看到李賀的詩文,內心也是讚歎不已的。一場聚會寫得如風雲相見、龍虎碰麵。自己麵前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是何等的氣勢磅礴!仿佛自己也被他說得星宿在胸、筆補蒼天了。李賀也並不是“轉文”,仍是以一個後生的姿態向二公請教,希望得到提攜。“龐眉書客”說的正是李賀自己。李賀不僅詩奇,長得也奇,據說他的眉毛是相連的,指甲也比一般人長不少。皇甫湜感歎:這樣的人生在此時,我怎麽能不和他認識、交往呢?二人自此也交情頗篤。

轉年,李賀服喪期滿,韓愈力勸李賀赴長安參加進士舉,不過,還要先去洛陽參加選拔。唐製,應舉之人秋末參加府州的鄉貢選,考中則於冬天去往長安。河南府的考試,對於李賀來說當然不在話下。春天,二十一歲的李賀寫下《浩歌》,心中滿懷對未來的憧憬:看見秋眉換新綠,二十男兒那刺促。

男兒滿心壯誌,將前途寄托在自己的努力爭取之上。但事與願違。當年冬天,李賀入長安準備考試,有韓愈等人的推薦,少年誌在必得。他未曾想到的是,名聲不僅招來了讚許,還引來了流言。京中有嫉妒其才華的人說,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之進同音,李賀不懂避諱,貿然參加進士考試,於父大不敬。這樣的流言越傳越凶,連皇甫湜都聽說了,他趕忙聯係韓愈,認為再這樣傳下去,對李賀考進士非常不利。韓愈大筆一揮,寫下《諱辯》一文,同那些別有用心者對質,文章言辭激烈地寫道:

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唯宦官宮妾,乃不敢言“諭”及“機”。

盡管韓愈認為他們的說法荒誕不經,但沒辦法,流言已經傳到了考官的耳朵裏,這對李賀的考試是相當不利的。李賀大概在長安聽說了此事,心灰意冷,便告別科場。有人說這些流言是元稹捏造的,元稹求見李賀不成,懷恨在心。這完全是對元稹的汙蔑了。李賀一路東行,心情非常難過,他寫下《開愁歌》,文中直言內心苦悶: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賀回到家鄉,看著破敗的家,想著凶險的人世,心中苦悶不已,本打算春風得意而歸,現在隻能獨立寒風之中了。父親雖然不在,可身邊還有當年父親帶來的家仆巴童。巴童一路跟著自己,了解自己的才華,也清楚自己的苦澀。他信筆塗鴉,給巴童寫了一首詩,感謝他的陪伴:

蟲響燈光薄,

宵寒藥氣濃。

君憐垂翅客,

辛苦尚相從。

——《昌穀讀書示巴童》

李賀自小體弱多病,賴巴童一路照顧。今天狼狽至此,仍有巴童陪伴,可謂相交至深。巴童想來是懂李賀的心思,但不會詩,隻能言語上寬慰李賀。李賀將其言改寫成詩,文字簡明,情誼深切:

巨鼻宜山褐,

龐眉入苦吟。

非君唱樂府,

誰識怨秋深?

——《巴童答》

巨鼻龐眉,是最親切的人對李賀奇相的感受。如今李賀失意,但肉眼可見的才華,一定有為人賞識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