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四海升平,邊疆基本安定,沒有地方需要一個力氣和才氣俱全的詩人。“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這暫時隻是高適的幻想。三年“長漂”沒有結果,隻好回老家待著,繼續種田、讀書、交往名士。四十歲那年,高適到山東旅遊,終於與杜甫結識,二人一見如故,私交甚篤。年正不惑的高適和年輕氣盛的杜甫,目前隻是詩壇好友,不會料到有一天還會有形如陌路的傷感。

這幾年裏,太平無事,高適也有了點閑錢,在淇水邊購置了田莊,經常接受本地名流邀請,賦詩、宴會、旅遊,詩也越來越多。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尚對武惠妃念念不忘,又為寧王李憲的死感到焦慮,為了祈求安寧和長生,於次年改元天寶。玄宗開啟了晚年的狂歡,高適則在一場又一場遊曆中觀望盛世。離中心遠些,高適的眼光便放得近些,他來到滑州,發現這裏的農夫要頂著不大好的年成,承擔繁重的徭役與稅負。不過,比起大漠、戰爭和個人經曆,這些田間地頭的真實感受在高適那裏實在不多——有可能是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不願意回首那些土裏刨食的歲月吧。

天寶三年(744年),唐玄宗將李白“送”出長安,給了豐厚禮包,任其四處遨遊。功名和神仙,是李白的心頭大事,此時正好一路東去,訪高道、拜名士。他來到宋州一帶,專程到梁園參觀。這裏早已從名士雲集的勝地變成一片荒蕪。不過李白相信,曆史靠新人創造,等自己轉上一圈,回去還會是那個兼濟天下的李白。而高適正好在宋州,二人相聚,喜不自勝。高適帶著李白在宋州與朋友痛飲,到梁王的遺跡憑吊古今。李白在洛陽時,已經和杜甫約好,這一年要到東方尋訪仙人,采集仙草。當年秋天,杜甫處理完家事,趕忙去與偶像團聚。更讓他喜出望外的是,另一位前輩高適也在這裏。就這樣,天寶三年,三顆詩壇的明星正照耀宋州。他們醉飲酒宴,馳騁獵場。日後,小老弟杜甫還記得在酒館裏兩人趁著酒興,文采飛揚,自己在一旁臉紅成一團,激動地望著他們在發光。

有人說,李白、杜甫、高適一起,愉快地找仙人,采仙草。不錯,高適很欣賞李白的不羈。但高適更想找的是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秋風蕭瑟,何草不黃,高適辭別李白、杜甫,從愉快的聚會回歸現實的名利場,繼續打拚。他稱讚李白,說李白是氣勢高昂的丈夫,天資不凡,以後必當青雲直上。這個時候,高適自己也想不到,這段友誼會隨著唐朝局勢走向而改變,最終兩人雲泥分隔,再也不見。

各地旅遊了一年多,高適接到大書法家李邕的邀請。李邕為人喜好文墨,做官又做得頗有閑錢,他曾作《鶻賦》一篇,描寫高飛的鶻鷹,淩厲迅猛、銳不可當。高適一看,這不就是說我嗎?趕緊跟著作了一篇,請李邕欣賞。李邕正在北海郡任官,某日想起高適,邀他到轄地坐坐。挺巧,李白和杜甫也在那兒。高適覺得,李邕心中還是裝著自己的,便留在了北海郡,做李邕門下的清客。天有不測風雲,天寶六年(747年)正月,李林甫派人杖殺李邕,看著這個七旬老翁慘死,高適心驚不已,門下李、杜等人也東奔西走,各謀前程去了。高適趕緊回宋州根據地,尋求新的出路。這年冬天,高適與董令望相遇,他臨別給董令望塞了一紙絕句,竟永垂不朽。似乎,高適也有揣度命運的本事,這個冬天一過,他將迎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