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你一定會聽到的這些話

“不能光為了自己美啊,要考慮孩子,你現在需要營養。”

“你吃得太少了,要一個人吃兩個人的份才夠。”

“孕婦就是很容易餓啊,餓了就得吃。”

“孕婦就要多補補。”

“把湯喝完,營養都在湯裏。”

“能吃是福。”

“吃這個,孩子會聰明。吃那個,孩子會長得水靈。”

這些是每個孕婦都聽到耳朵起繭的話。

吃得胖=營養足=孩子好,這個觀念簡單粗暴,牢不可破。

一旦你懷孕了,吃不再是一份樂趣,而是成了一種責任——到最後,孕婦往往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因為餓還是因為饞而吃,因為總是有人鼓勵你,讓你理直氣壯地多吃,甚至會產生一種“這輩子也就這段時間可以放心地多吃”的報複性心理。

“孕婦不多吃怎麽生胖小子呢?”在老舍的小說《抱孫》裏,渴望抱孫的王老太太秉承著這個信條,半夜三更還給懷孕的兒媳婦送肘子湯、雞湯掛麵。

婆婆這樣,娘家親媽也不能落後,“每次至少帶來八個食盒”。

於是婆婆越發加緊張羅吃食,娘家媽越發覺得女兒嘴虧,兩家老人打擂台似的投喂孕婦,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表達重視和關心,才是對孕婦和孩子好。

被投喂的王家少奶奶,也很爭氣,送什麽吃什麽。

結果呢?

孕婦難產,不得已送到醫院,被大夫批評:“孕婦淨吃什麽來著?……吃得小孩這樣肥大。平日也不來檢驗,產不下來才找我們!”

這篇把孕產愚昧寫得入木三分的小說,出版於1933年,寫的是民國時候的事。可是80多年後,我們的觀念進步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