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蘇威崛起

蘇威又是何許人?按照史書記載,蘇威出身於關中大族武功蘇氏。他的爸爸名叫蘇綽,是當年第一批支持宇文泰的京兆大族。宇文泰初到關中,曾經問蘇綽應該怎麽治國。蘇綽經過深思熟慮,起草了“六條詔書”,就是先治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

所謂先治心,就是要想治理國家,先要管好自己。

所謂敦教化,就是治國要從教化開始。

所謂盡地利,就是既然到中原地區來統治農民,就要搞好農業問題。

所謂擢賢良,就是管理國家要選拔人才,往深裏講就是一定要尋求漢人知識分子的合作。

所謂恤獄訟,就是要用法律治理國家。

所謂均賦役,就是不要對百姓進行過於殘酷的超經濟的剝削,要有一個穩定的剝削方式。

這六條原則其實就是中原地區積累千年的政治倫理和施政原則的總結,宇文泰大開眼界,馬上頒行天下。這就是西魏時代赫赫有名的“六條詔書”。宇文泰還給自己留了一份,貼在座位旁邊,隨時提醒。

蘇綽不僅有卓越的政治眼光,還有實幹能力,是一個財政專家。他創立記賬法,編寫預算,幫助宇文泰理財。

要知道,宇文泰他們這些少數民族統治者固然弓馬嫻熟,深沉勇敢,但是,他們對漢人社會缺乏了解,缺乏長遠的治國理念,更不擅長複雜細致的管理方法。所以,蘇綽的這些貢獻對於他們來講極其難得,宇文泰甚至下令,誰要是不會背“六條詔書”、不會記賬法,就不能當官。

大統十二年(546),蘇綽病逝。歸葬鄉裏時,宇文泰扶棺痛哭,說:“尚書平生為事,妻子兄弟不知者,吾皆知之。惟爾知吾心,吾知爾意。方欲共定天下,不幸遂舍我去,奈何!”蘇尚書平時做的事情,有些他的妻子、兄弟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隻有他知道我的心,也隻有我知道他的意。我本來是想和他一起共定天下的,沒想到他中途棄我而去,奈何,奈何!這是對蘇綽多麽大的認可啊。

蘇威在這樣的政治世家長大,從小也是頗受矚目。北周初年,權臣宇文護專權,就對蘇威頗為垂青,希望他能為自己服務。

怎樣籠絡這個年輕人呢?宇文護幹脆把女兒嫁給了蘇威。宇文護在北周的位置堪比西魏時期的宇文泰,蘇威會不會像他爸爸那樣選擇合作?蘇威考慮問題可沒這麽簡單。他覺得,時代在變,宇文護未必長久得了。所以,蘇威雖然沒有拒絕這門親事,但也沒有到嶽父的手下任職,而是擺了一個最最清高的姿態,帶著新娘子到山寺隱居讀書去了。這樣一來,宇文護倒台的時候,他並沒有受到牽連。

蘇威這麽有政治頭腦,北周武帝也很賞識他,多次讓他當官,但是,蘇威好像是決心清高到底了,每次都推說自己有病,就是不接受。這就好比高臥隆中的諸葛亮,越清高,就越有聲望;越有聲望,也就越清高。

隋文帝楊堅剛剛當上北周的大丞相,高熲馬上就把蘇威推薦給楊堅了。楊堅求賢若渴,趕緊拜訪蘇威,跟他聊了聊天下大勢,真是驚為天人,心裏暗暗地把他當成自己的佐命大臣了。可是,就在楊堅即將改周為隋之前,蘇威忽然連夜逃跑了。

跑到哪裏了?一打聽,原來蘇威回老家種田去了。這麽一個人才怎麽能讓他跑了?高熲立勸楊堅派人去追。可是,楊堅想了想,這是不想參與改朝換代的事。別追了,還是等事情都定下來再說吧。

此刻,隋文帝成功改朝換代,馬上征拜蘇威為納言,兼任度支尚書,也就是戶部尚書,主管經濟。蘇威這次也不再推辭,欣然出山了。

講了蘇威這麽多故事,分析一下,蘇威是一個什麽樣的人?蘇威其人,有三個特點值得重視。

第一,謹小慎微,不願意卷入任何災禍之中。所以,他既不想參與宇文護專權,也不想參與楊堅改朝換代,屬於遇事就跑、明哲保身型人物。

第二,注重名節。蘇威不願意卷入宇文護和楊堅的活動,除了謹慎,還因為他愛惜自己的名譽,不願意參與這些不符合傳統禮法的活動。能夠占據道德製高點,也是他當時受人尊重的重要原因。

第三,頭腦清楚,渴望建功立業。這從他在楊堅改朝換代成功後,馬上接受任命,出任宰相就可以看出來。蘇威非常清楚當時的政治形勢,也看好楊堅作為開國之君的非凡能力,在內心深處,他願意輔佐這位明主,和他一起建功立業。所以,該出山的時候,他自然會出山。

把蘇威這三個特點放在一起,就可以得出結論,這個人可能有點闖勁不足,但是心思縝密、頭腦清楚,非常適合當大臣。隋文帝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所以,對他也是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