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文化之害
偽文化非今日之所為。中國文化悠久,偽文化自然一樣源遠流長,不過古代的偽文化僅限於仿效書畫器物,多半還是出自對古人的崇仰,尊崇過分,則亦步亦趨,以酷肖名人為至高無上,偽作因之生也。不過這對於文化卻無大傷害,甚至偶爾還會有點兒益處,比如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之作,大多是宋人摹本,倘無這些偽品,今日如何知道晉代繪畫“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樣子?
今世的偽文化性質就變了。它並非仿古,而是仿造。仿造不必像仿古那樣追求古人的神髓,隻要模樣差不多,大批製造就行。比如,洛陽的唐三彩到處不愁買不到,尤其從白馬寺到洛陽的路上,觸目皆是,堆積如山,極為壯觀。這並非旅遊紀念品,而是照原樣複製的廉價工藝品,細看之下,形神俱喪,粗糙不堪。由於生產者爭奪市場,盲目投產,供大於求,帶來了一片滯銷景象,古文化在偽造中貶了值。
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上,情況就更可憐了。幾乎所有的工藝品店都是這種中國文化低檔的仿製品,價格低賤,又毫無藝術可言。洋人們大多沒來過中國,如果對他們說,這是中國國寶的複製品,則必是把中華文化自我輕賤了。
進而言,偽文化在當今中國,可謂鋪天蓋地,波瀾壯闊,幾乎每一種具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卻毫無魅力的偽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學名著,都演化出一座荒唐可笑的娛樂場,如“西遊記宮”“封神榜宮”“水滸宮”,等等。小到各種工藝名品,大到亭台樓閣、城池要塞。直到開封的那條仿造古代的大街。
在街上踱步,兩旁的屋宇店鋪,全都像影城那樣散發著虛假的氣息,沒有特定的年代特征,沒有細節的講究,沒有曆史知識性的精心設計,更談不上曆史感和曆史的美感。無疑,曆史在這裏不是被高度嚴格化,被追求,被敬重,而隻是一種賺錢的由頭。
在這座曆盡滄桑的十朝都會的中心,建造出如此一條布置的街道,給人什麽感受?對於背靠著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的中國人來說,是一種自豪還是自卑?
從曆史的演變看,中國文化早在漢唐時代,已臻博大精深,單是一個“精”字,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高超與神聖。由是而下,代代承襲,直到清朝的前三代,但此後卻忽然急轉直下,走向粗鄙。不僅製作簡陋,設計也缺乏想象與創意。有人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清代中期以後,外侮日亟,國力下降,民族的精神衰頹之故。我想,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此時各地新興的城市崛起,機器生產出現,市場經濟勃興,都促使了工藝操作與製作程序的簡便化,以求快捷地獲利。文化便走向粗簡。粗簡向前一步就是粗鄙。
目前,中國市場經濟再度蓬勃,文化是否又麵臨一次粗鄙化?
若說當今偽文化泛濫的緣故,一方麵是普遍的文化素質低所致,而誘發這低素質瘋狂發作的卻是直接的金錢效應。
偽造假煙、假酒、假藥、假名牌產品要受法律懲罰,為什麽偽文化卻通行無阻?這是因為人們並沒有看到偽文化之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正在被改造得淺顯粗陋。
然而,這文化的粗鄙化帶來的更深、更長遠的危害,不僅僅在文化本身,還將敗壞我們的國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淺嚐輒止、粗糙浮泛、不求精深和甘居落後,偽文化將進一步致使民族低素質化。
文明追求精致,野蠻任其粗鄙,偽文化造成低素質,低素質製造偽文化,若要打破這惡性循環的怪圈,應該從哪一環開始?
1996.1.5《文匯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