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的標準是什麽
總說“成事”,那成事的標準是什麽?
在曆史上,很多人物,例如諸葛亮、嶽飛、文天祥,在他們所處的時代裏,並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最後都失敗了;但是過了幾百上千年,你會看到,他們的精神是有可貴之處的,有不朽的地方。那,到底什麽算成事?應該在多長的時間軸來看這個成事?應該從哪些維度來判斷是否成事?
第一,成功不等於成事
成事跟成功是有區別的。成功不等於成事,成事不等於成功,因為以下三點。
1.成功不可複製。我認為成功涉及太多的因素,它是一個無常是常最後形成的結果,這個結果很難在事前預測。你最後成功了,你說,“因為我成功了,所以我之前做過的一、二、三都是對的”,這個邏輯不成立,因為你在做一、二、三的時候,你並不能確定能成功。我們可以講,因為我修行成事,我做了一、二、三,所以我成功的概率會增加一些,所謂成事在人,成功在天,成功不可學,成事可以修煉。
2.成功雖然不是成事,成事也不是成功,但是大家都想要成功。成事修行得好,成功、持續成功、持續成大功的概率會明顯增加。
3.隻講成功,不一定是好的一生。你成功因素裏邊有太多天命,有太多老天幫你的地方,但是你看不到,在那個節點,你很有可能忘記自己是個什麽人,忘記自己有多少能力,忘記天命不是一直持續的。持續的成功有可能讓一個人自高自大,最後再往前走兩步,劈你的雷可能就在路上了。所以,一直成功,不一定是好事,但反過來,如果成事、一直成事、一直成好事,那一定是不錯的一生,你一生隻成就一些小事,也是好的一生。
以上是成事跟成功之間的三點重要區別。
再者,成事不僅不等於成功,甚至不等於偉大,反之亦然,偉大也不等於成功,亦不等於成事。
成就一些“第一、唯一、最”的事情,往往等於偉大,就是在世界上,我是成就這些事最棒的一個人,往往被認為等於偉大;但是,成就一些相對日常、正常的事,人是非常好的人,人生也是非常好的人生,但是不能被定義為偉大。我會烙一張餅,這張餅可能在我們家算烙得最好的,對於這個屋子裏四五個人來說就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這是一次成事。這次成事讓今天變得很有意義,變得很快樂,如果天天這樣成事,哪怕這些事很小,你也是過了偉大的一生。
反之,像諸葛亮、嶽飛、文天祥,在他們所處的時代並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們確實是不朽的,失敗也可以很偉大,為什麽?因為他們那些精神,他們做的那些事情,如果天命給他們,如果換一個環境,一些其他的關鍵要素產生改變之後,有可能會成就一些非常偉大的、好的事,所以他們的精神是可貴的。如果我們不尊重這些偉大的精神,那麽我們就會變得油膩,失去很多能夠成就事情的機會。道理是這樣的,充分但是不必要,必要但是不一定充分,這是一個邏輯問題。
第二,成事無大小,但有善惡
回到最終一個議題——成事的標準。簡單地說,就是交代的任務完成了,定義好的任務完成了,就是成事。至於最後是否成功,別人是否認可,並不重要。成事無大小,本一不二,治大國若烹小鮮,烙一張餅,管理一個街區,管理一個城市,管理一個國家,管理一個星球,其實是類似的。管好,成就好,都是成事。
成事雖然無大小,但是有善惡。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惡的事情再小,請你不要做,善事哪怕小,成就一件就是成事一件。
成事有效率高低,有概率高低,有持續與否。最好的、最棒的成事修行者,能夠不給別人添很多麻煩,甚至不給別人添麻煩,創造很多美好的事情,讓很多人持續享受到,讓世界持續變得很美好。
曾國藩曾經跟李思清說:“我輩辦事,成敗聽之於天,毀譽聽之於人。”成和敗,這是有天命在,誇和罵,這是別人的說法,我們能管的是什麽?“惟在己之規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主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我可以做主,我們需要擔心的是,從我的、團隊的角度,是不是非常清楚這件事的是非、效率、戰略、戰術,我們是不是盡心安排了?一旦是非、效率、戰略、戰術都安排好了,都堅決地盡心盡力、盡職盡能去完成,其他“聽之於天”“聽之於人”,不因為別人的開心、恐懼、不高興,而開心、恐懼、不高興。真英雄不必武夫,曾國藩的大丈夫、真英雄氣概,這一句表露無遺,不需要解釋,大家多讀幾遍就好。
曾國藩還講過類似的事,比如,“蒼蒼者究竟未知何若,吾輩竭力為之,成敗不複計耳”。“蒼蒼者”就是老天,天意不可知,隻管盡力做事,成敗由天,我們不考慮。
曾國藩還說過一句:“堅其誌,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這句又是普通話、老套話,曾國藩說過很多普通話、老套話,但是這些普通話、老套話做起來並不容易,你好好想想,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