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傾聽不同的意見

做人不能隻聽誇的,維係關係不能隻靠誇讚。不論戀愛,還是婚姻,甚至工作,需要平衡感,需要相互聽到對方的聲音,尤其是反對的聲音。

如何傾聽不同的意見?

想傾聽不同意見,有兩個最核心的問題:一、你要鼓勵別人說出來;二、如何去聽,如何去判斷。這兩方麵缺一不可。

如果人家不願意,或者沒有完全說出來,你怎麽去聽?如果人家說出來,你不會聽,或者不想聽,人家也不會繼續說。所以這兩件事情,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做得好,構成一個正向循環;如果做得不好,就會構成一個惡性循環,甚至死循環,你再也聽不到別人的好意見了。

這是管理中常見也很難處理的一件事。

第一,如何鼓勵別人把不同意見說出來

在麥肯錫,有一條鐵律——“Obligation to dissent”,就是你有反對的責任。注意,是“責任”。公司培養你,給你花時間,給你工資,如果在大家討論的時候,級別比你高的人說的東西,你不同意,你不是有權利說反對意見,而是你有責任說。

當聽到不同意見的時候,麥肯錫還有一套“三步走”話術。

1.必須感謝,要謝謝人家。說“謝謝Jenny提意見”“謝謝Henry提意見”。

2.需要停頓一下,重複一下別人說的意見,讓對方感覺到,你尊重他的意見。

3.如果同意對方的反對意見,就表示同意,非常真誠地表示同意。如果不同意,不必爭論,不必反對,說一句,“我會認真考慮,感謝你的意見,我會再想一下”。

這一套話術,在麥肯錫幾乎形成鐵律。如果不這麽做,底層的信息很難一層層傳到上邊。如果你是CEO,你與一線員工有可能隔著兩層、三層,甚至四層。各公司的組織結構不一樣,是否扁平也不一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讓大家把意見說出來,特別是不同意見說出來,你會發現你離實際情況越來越遠,公司的風險也會越來越大。

因為你不在一線,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第二,如何形成文化

其實人有一個很神奇的特點:別人誇你九句,罵你一句,你往往隻記得罵你的那一句,會對負麵的評價非常敏感、非常不舒服。而對好的評價你會越聽越覺得不夠,越聽越覺得順,越聽越想聽。你會經常想,怎麽還沒有人誇我,怎麽今天這個人不誇我,為什麽這個人昨天誇了我五句今天才三句,等等。

如果一個機構把這種人性擴大到極致,大家隻會說好話,慢慢就變成隻會誇人的小人。整個機構,就會把問題越拖越久、越拖越多,直到有一天實在包不住就露出來了。

這也是為什麽中國曆朝曆代都鼓勵諫官。像魏徵,他能夠秉心直諫,自己想什麽,就能夠坦誠地說出來,哪怕批評的是皇上,他也能說出來。之所以有鼓勵諫官這種傳統,恰恰是因為,能把反對意見公開大膽說出來非常難。

在一個機構也是一樣,你作為一個有較高位置的管理者、成事者,會有很多人說你好話,很少有人說你不好。我有一個訣竅,因為我的書越賣越好,幹的事越來越多,黑我的人就越來越多。最開始我還去拉黑,偶爾還會有一些想法:我要不要回應一下、反駁一下?我現在處理的方式就是:首先一律不拉黑;其次一律不反駁;最後我偶爾還會去找一找是怎麽罵的,誰最近以新穎的方式罵我。有時候用這種方式,讓自己冷靜一下,對我來說,是一盆挺好的涼水。

當你跟周圍人明確說,你希望聽到不同意見,並慢慢培養出這種氛圍的時候,下麵的問題就是,如何去聽不同意見。

第三,如何聽取不同意見

對這個問題,曾國藩是這麽說的。

“用人極難,聽言亦殊不易。”你想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其實是很難的。你聽別人給你的意見,也是不容易的。“全賴見多識廣,熟思審處,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

1.見多識廣。真的想聽別人的意見,想要很好地、有建設性地聽別人的意見,全靠你見多識廣。

2.熟思審處。不能別人說啥就是啥,或者別人一說反對,你就堅持自己的意見,這兩種極端都不可取。你需要做的是,反複多次思考,謹慎給出意見。不要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也不要總是聽別人的。一個成事的人、一個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沒主意的。多數時候有可能你是對的,但在有時候你要考慮別人的意見也有可能是對的。

3.權衡。權衡各方利益和各個方案,有公平心、有主次、有取舍,綜合地做出判斷。這是聽意見最後一步要做的,也就是形成管理決策。

怎麽做出管理決策?我再給出一個非常實用的框架工具,分三步。

(1)列出備選方案。一件事有哪幾種可行的方案。

(2)列出每種方案的優點、缺點。沒有一種方案是十全十美的,如果真有一種方案十全十美,大家就不用討論了,你一說,我就聽。

(3)給出建議。要給領導明確的態度。因為幾個方案有怎樣的缺點、優點,以你的見識,你認為應該怎麽辦,你選擇方案A,還是B,不要讓領導做選擇題。

其實這麽做的好處有很多。

(1)培養你的判斷能力和見識。時間長了,你提出十個建議,領導都同意了,說明你也不錯。

(2)減少領導的工作量。領導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應付很多人,你讓他省一點力氣,他就會做事效率更高一點。

(3)第一個做決策的、提出建議的人可能是你,而不是領導。因為你最接近一線,了解的情況最全麵,你做判斷,再讓領導說對和不對,這樣是最合理、風險最小的。反過來,如果領導基於你給他的不足的事實,做出判斷。你因為他是領導,礙於麵子,不願意發出反對的聲音。前麵說的“Obligation to dissent”,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反對領導意見的。這樣時間長了,風險就會越積越多,管理效率也會越來越低。

舉個例子,在疫情期間,某超一線美妝品牌,銷售大受影響。品牌總監跟我講,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銷售下降率為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

我問:“你們的品牌力不是很強嗎?”

品牌總監說:“馮老師,我們的銷售模式都是線下導購模式。當你進高端的商場,有導購小姐介紹,有店麵的陳設、廣告……看到這些實體,眼花繚亂,心裏非常舒服,感覺買這麽一個高檔品牌,自己也變得高檔起來。而當疫情一來時,商場關掉,逛街的人越來越少。這對於品牌來說,就產生了一個管理問題,怎麽進軍電商?已經不是要不要做電商,而是怎麽做電商。”

高端品牌如何進入電商,一定會存在幾種方案。

第一種選擇是全麵外包。從廣告文案到推廣,到支付、物流、客服……全包給別人,自己還做線下的生意。無非是把線下的產品,委托不同的第三方來做線上的推廣和銷售。

第二種選擇是全麵自己幹,從廣告文案、推廣、支付、物流、客服等。

第三種選擇是有些自己做,有些外包,比如廣告文案外包,物流、客服自己來做。幾個不同的方案,一定都有優點、缺點。對於不同品牌,一定會有一個最合適它的方式。在列出每種方案的優點、缺點後,給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