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會開會
我們誰都不喜歡開會,但是我不得不說,如果想成事,請把開會作為你最喜歡的運動,修煉成你最擅長的運動。
我們為什麽要開會?有句老話叫“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如果兩個人想的事,能夠發自內心地彼此認同,他們做出共同的動作能產生的效果,像切掉金子的寶劍一樣鋒利。如果想產生這麽大的價值,那隻有一個辦法,就是麵對麵地開會。
還有句老話叫:“知人知麵不知心。”隔著那麽大的社會背景、成長背景的差異,你們很難對一個詞都產生同樣的概念,何況對一件事,所以說必須開會交流。
我在美國讀全職MBA期間,學到了一個關鍵詞——communication(交流)。交流是通過什麽形式?開會。交流不好的時候去做事,很有可能是破壞價值。
百分之九十九的領導都不會開會。會議往往有以下四大痛點。
第一,冗長。領導誇自己一個小時,罵員工一個小時,互相扯淡一個小時,除了領導話癆,還有下屬話癆,抓住自己那點屁事,從頭說到尾。還有一些愛說競爭對手壞話的話癆,總是說自己有多好,別人有多差。
第二,無效。會議不準時,沒有議題,沒有準備,討論的時候不聚焦,最後達不成共識,當然也沒有執行。
第三,傷感情。本來還是好朋友,還是好的領導下屬關係,開著開著掰了,摔門而去,朋友都沒得做了。
第四,冷場。開會就是走形式,宣布一下決議,問誰誰也不說,領導說什麽大家都舉手說領導說得好。開這種會有什麽意思呢?如果隻是領導宣布一下決策,那為什麽不寫個郵件呢?
麥肯錫的開會法是全球《財富》五百強公司的開會法。在我過去二十年繁重的管理工作中,幾乎每天開三個以上的會,總數超過兩萬個。這兩萬個會提煉的經驗,能做兩天麵對麵的培訓。這裏隻談三步——會前、會中、會後,如何管理會議。
第一,會前:不召開無準備的會
1.會前做好五個“W”。
What,開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麽,目的是什麽。
When,何時開會。不能說:“啊,明天上午開。”上午幾點開?要精確到分鍾。
Who,誰來開會,誰做主持,誰做發言,誰做記錄,每個人來做什麽,通知到每個人。
Where,何地開會。
Why,為什麽開會要講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粗暴地說“OK,明天過來開會”,而是要把會議目的講清楚。大家了解此事,才會對此事有動力,開會效果才會好。
2.會議材料提前一天發到參會人手上。除非是頭腦風暴會,否則給大家二十四小時的時間來消化會議內容。
3.會議主講人會前做好演講準備。一個秘訣就是,如果你想被大家了解,想獲得更多的機會,在會前好好做好演講準備,是最快的捷徑。不要浪費任何一個能在大家麵前發言的機會。
會議準備的一個常見誤區是:你有一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卻花五十五分鍾在完善PPT,重新潤色。你應該要做的是想想怎麽講。你明天隻有五分鍾,麵對一堆高管,一年可能隻有幾次這樣的機會,為什麽不花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好好練這五分鍾要講的東西?這五分鍾講好了,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別人知道你的表達清晰、思維縝密,你將來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4.會議細節再發一遍。如果有電話撥入號碼或密碼,你如果兩天前給,有可能這個信息已經消失在茫茫的E-mail或消息中。在會前兩三個小時再發一遍,大家就不用再翻記錄,讓參會人的麻煩越少越好。
以上是會前的一些準備,能做到這樣,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第二,會中:不結束沒結論的會
1.到場必須準時。不能準時的人控製不了自己的時間,控製不了自己時間的人,也就是控製不了自己生命的人。從根本上,這樣的人不會是一個好的管理者。交通擁堵永遠不是借口,北京、上海永遠會堵。我發現一個特點,到了高階的領導,百分之八十的人會提前十分鍾到十五分鍾到會場。
2.比較嚴肅、正式的會,最好有一個主持人。主持人是控局的人,這個人要把整個流程管理好,什麽時間討論什麽事情,還有就是解決問題。有些人是光管時間,沒意識到時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一個好的主持人,能一步一步地解決一個個不成形的問題,到最後讓大家達成共識。
下麵是給會議主持人的一些小技巧。
(1)在最開始的時候,可以強調四個“P”。第一個P是Purpose,也就是告訴大家會議的目的是什麽。第二個P是Preview,告訴大家這個會有幾項內容,做一個預覽。第三個P是Procedure,也就是這個會怎麽進行。你可以說,我們這是一個頭腦風暴會,大家有任何意見,可以隨時舉手說。也可以說咱們是一個匯報會,先由主講人講多少分鍾,講完之後,有多少分鍾是大家的討論時間,還有最後的總結時間是多少。先把流程跟大家說好。最後一個P是Pay off,就是這個會希望最後達成什麽共識,或者完成什麽決策、安排什麽事情。一個Pay off讓大家對於會議的效果有一個預期,對最後達到的效果會很有幫助。也可以把最想要達到的效果放在最前麵講。
(2)如果會議裏有陌生人,大家第一次相見,一定要彼此介紹,這是起碼的禮貌。介紹的時候突出各自的姓名,以及背景和身份。比如他是一個大分子生物藥的專家,國家“千人計劃”的其中一個。這樣當其他人聽他講大分子藥物的技術細節的時候,就會把他的發言當成專家意見。而他講管理、營銷這些事情,就可以把他當成一個從常識角度講管理問題的人。大家帶著一定的重點去聽會有更好的效果。
(3)在歐美開會一定會介紹逃生門。萬一發生火災、地震,應該從哪裏跑,最近的逃生門在哪兒。
(4)運用白板做關鍵記錄。有時候大家討論,特別是在空氣比較稀薄的地方,溫度比較熱的會議室,已經討論兩三個小時了,大家的腦子很容易變木,如果你有一個白板,站起來記錄下討論中的關鍵,對解決問題的推進有相當好的作用。
(5)幫助有些說不清楚的人,提煉關鍵點。有時候,有些人有點內容,但說不出來。你作為主持人就要把他的關鍵點提出來,最後跟他確認你提出的,是不是他想說的。這樣方便探究不同的意見,做好1+12。
(6)如果大家的爭執不能產生結論,或者爭論跟會議主旨無關的問題,那怎麽辦?Parking lot,你單列出一張紙,說這幾件事情,討論完這次會議的問題之後再討論,或者再安排會議討論。把跟會議主旨無關的爭論點單列出來,就是Parking lot。
(7)爭論失控的時候,時間被拖延的時候,回到原點。提醒大家,這個會議的目的是什麽,有什麽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如何來討論,等等。
(8)控製好話癆和情緒化狀態的人。有兩類人,一類人把事情都想好了再說,另一類人是在說話的過程中把問題想明白。後者有他們的優點,但是在有些會上,有可能成為會議的破壞者,說得太多了,帶著情緒說,占用太多的時間。這種時候,你可以遞給他一瓶水,必要的時候,你要站起來說某某某,您的說話時間到了。
如果大家都進入話癆和情緒化的狀態,特別是有很激烈的情緒狀態,我的建議是停止會議。沒有什麽是睡覺不能解決的。明天再討論爭執的這些點,百分之九十的爭執點已經沒了,甚至百分之百的爭執點已經沒了。我們隻是太累、太情緒化了,隻是為了爭論而爭論而已。情緒管理非常重要,我們都還是人。
(9)控製大家玩手機。接電話的時候請他去會議室外接。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坦率地講,在現在這個商業環境裏,這個會已經做得比其他百分之五十的會要好了。
(10)總結提煉發言人的觀點,達成共識。達成共識有很多小技巧,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民主集中製。在會上要給大家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空間、足夠的自由度去說話。每個人都把話說完了,最後民主集中表決。
這種民主集中,又有幾種方式。比如從長單子到短單子,大家提供的解決方案有A、B、C、D、E,能不能把最不靠譜的篩掉,隻剩A、B、C,然後對A、B、C進行舉手表決。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訴諸權威。開會一定有一個級別最高的負責人,如果舉手表決之後發現票數相差不多,那就讓他做最後的總結發言,定這個會議的決策是什麽,以及他為什麽這麽定。讓他一個人的意見比平均每個人的意見多一些權重。
你看一個主持人,還是需要做好多事的。一個人如果能主持好會議,其實就已經是一個挺好的管理者了。
3.發言人遵循兩個最重要的原則:一是要守時,二是金字塔原則。給你十分鍾,你就說十分鍾,不要講得太長,講得長就是占用別人的時間。想守時,想用時短,又想把東西說明白,要苦練“金字塔原則”。這是一個思考問題和表達問題的結構化原則。不重不漏,你說的幾個點,要基本上覆蓋所需要說的全貌,同時又彼此沒有重複。“不重不漏”這四個字,用普通的中文表達,就是一個中心、三五個基本點,說完了就可以了。
4.參會人有反對的責任。既不是主持人,又不是發言人,這個參加會的人要做什麽?在麥肯錫,我們給每個人灌輸一個觀念,就是反對的責任(Obligation to dissent)。公司給你工資,給你時間,讓你參加一個會議,不是讓你去喝水的,不是讓你在筆記本上練硬筆書法的。你要聽大家的發言,一旦有任何意見,哪怕你是最小的職員,也有反對的責任。這一點再怎麽強調都不過分,因為往往參會的初級管理人員、初級工作人員,對一線的信息收集最全、最敏感,可能最沒有成見,又是最沒有利益衝突的人。他如果看出一個問題,產生了反對情緒和反對意見,這時候不說,對於整件事可能有非常大的風險。會議定了決策之後再翻盤是一個很費事的工作。在定決策之前,如果有人有反對意見,你能鼓勵他說出來,對整個風險控製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5.相對正式的會議,最好有一個的書麵會議紀要,哪怕很簡單。
這樣大家不會逼著彼此去想會議上講了什麽,最後做了什麽決策。因為人是有弱點的,有時候隻想聽自己喜歡聽的,隻想記自己想記的。如果我們對當時的情景產生羅生門一般的狀態,大家想的都不一樣,聽的都不一樣,記的都不一樣,怎麽辦?這時候如果有一頁會議紀要,重新看一眼,問題就解決了。
第三,會後:不允許不落實的會
做了會議準備,好好開了個會,並不代表就結束了。離開會議室,隻是這個會議效果的開始。會後要做到兩點:一個是Follow through,一個是Feedback。
1.Follow through,督促執行。有可能是主持人做這個工作,有可能是一把手做這個工作,有可能是記錄人做這個工作。這就是會議做的決策:誰,什麽時候,幹什麽,遞交什麽東西,得有人去盯著,要隔三岔五看這件事做到什麽程度了,又發生了什麽新的情況。
2.Feedback,結果反饋。具體執行的人有義務跟相關領導反饋。反饋上次開的會做了什麽決策,讓他做什麽事情,他去做了,結果發生了什麽。如果需要,再召集一次會議;如果不需要,也要告訴相關的領導,事情怎麽樣了。
我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特別不讚同團隊成員的一種態度:這件事拖拖就過去了,或許馮老師就忘了。從“成事心法”的角度,我不得不說,不一定每件事都能做成,但是要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養成這個習慣,你會發現很多事也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