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定團隊激勵政策
公司一定要思考,要去做激勵,在現實工作中常會遇到問題。比如,做了所謂的激勵也沒什麽用,無非是完成了KPI,獎勵一兩千塊錢;比如,激勵政策是做了,但設的門檻高,大家不知道怎麽實現,努力到死也達不到;比如,激勵政策是給了,員工也做了,但是公司不兌現。
究竟怎樣的政策,才是真正的激勵政策?為什麽要做激勵政策?它在公司管理的大背景下有什麽作用?作為領導層應該怎麽激勵?
團隊激勵,技術上的細節,需要專業谘詢機構提供。這裏我就三個關鍵點展開。
第一,何謂業績理念
二十年前,我在麥肯錫做的第三個項目,是一個公司內部項目,當時為什麽做這個項目?因為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我,也困擾著大家,就是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到底應該是什麽樣的?
《財富》五百強企業起起伏伏,有時候企業進去,有時候企業掉出來。如果拿三十年作為時間維度,會發現曾經進入《財富》五百強的企業,三十年之後還在五百強裏的,概率不超過百分之五十。那問題來了:什麽樣的企業能夠進入《財富》五百強,並且長盛不衰三十年?從這些企業學到的關鍵點,能否適用於亞洲企業,甚至中國企業?
答案是:能在《財富》五百強中長盛不衰的企業,有五件事一定要做好。這五件事同樣適用於亞洲企業,適用於中國企業。
第一件事,要誌存高遠,要有一個願景,這個願景是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最終目的。就像一個人一樣,他要誌存高遠,他要想到不朽,才有可能不朽,如果想速朽,那很快就會被人忘記。做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如何能夠長久地為人類和地球創造價值、財富、服務和產品,好的企業通常都會立住這樣的願景。
第二件事,有非常切實具體的可以衡量,以及經常會調整的近期、中期、長期目標。會有一年的、三五年的、十年的目標,這個目標也是可以衡量的,經過一段時間,還會調整一下。
第三件事,組織架構一定要相對扁平,而且組織架構中的核心,要有明確的責權利(責任、權力、利益)。一個組織要相對扁平,才能夠讓管理信息通暢地流通,比如,事情做好了、做差了,知道最出力的、最應該負責的團隊是誰。
第四件事,要有業績反饋。經過一年、半年,甚至一個季度、一個月的努力,要非常清楚地沿著戰略,設定好的宏觀目標、近期目標,判斷到底做得如何。你的組織、團隊知不知道誰做得好、誰做得差,內部是不是相對透明,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內部要相對透明,外部也要相對透明,你總覺得自己做得好,但是跟外界的主要競爭對手相比是不是做得足夠好,不能隻是自己嗨。
第五件事,結果管理,形成閉環。設了願景、目標,組織往前去做了,最後拿到業績反饋,要獎勤罰懶。如果持續做得差,該開除就開除,該降級就降級;如果持續做得好,該升職要升職,該加薪要加薪。這就是結果管理。
這五件必須做的事,歐美基業長青的企業做得都相當不錯。挪到亞洲,挪到中國,我們當時也做了很多訪談、問卷,有意思的是,亞洲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相對要“溫良恭儉讓”一點。比如,願景會定得更高遠、宏大,但是目標沒有那麽具體,組織沒有那麽扁平,業績反饋老板知道,但是自己的團隊內部不是相對透明的。
最大短板是結果管理。如果做得壞、持續壞,怎麽樣呢?我們畢竟還是一個人情社會,往往老板不敢下手開掉這個人,那麽降薪、讓這個人挪開位置,不讓他擋住後浪前進的腳步。
以上講的共性,好的企業都會有,但是企業管理不是鐵板一塊,它有很多地方可以相對靈活。從管理的層麵來看,有兩組杠杆體現了不同企業的風格,一組叫協調控製,另一組叫激勵。
控製、激勵,是管理學中兩個重要的議題。
控製,再進一層,有三種側重點不同的控製。
第一種是控製人。把人的選、用、育、留,人的分工做好,百分之八十的事情就做好了。
第二種是控製財務。它不會花那麽多精力在人的選、用、育、留上,而是在財務上下功夫。也就是讓你去做一件事,一定時間後,我要看到財務結果。特別是一些發展較完善、增長沒有那麽快的行業中比較成熟的企業,會看重財務控製。最後的財務報表上,收入、利潤、成本……差出百分之五,股價變化會非常大。原因就是比較成熟的企業在比較成熟的行業裏,財務控製理應比較好。如果它實際產生的財務回報跟預算的數字,差異稍稍大一點,就說明管理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第三種是控製運營。生產型或者產品主導型企業,它主要的管理維度是沿著運營,通過控製產品或服務,按一定的時間、質量、成本遞交到市場去,完成對市場的占有、對市場的控製。
所以不同的企業、行業、完善程度,用的杠杆可能不一樣。
一個大型企業,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光靠控製,就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這時候就需要另一個重要的議題——激勵。
第二,業績理念下的三種激勵形式
激勵靠什麽?激勵也有三個杠杆。一是Money,錢;二是Opportunities and Position,機會和職位;三是Values and Believes,價值觀和理想。
激勵,曾國藩沒直接講過,但他應該知道、實踐過。他弟弟曾國荃透露過這一點,“揮金如土,殺人如麻,愛才如命”,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愛財如命”。特別是湘軍後期,升官發財是他們重要的推進手段,很像某種風險投資,高風險、高回報。打下這個城池,燒殺搶掠,回家之後吃香的,喝辣的,娶一個老婆,娶兩個老婆……這是過去清朝的時候。但是,如果沒有激勵,很難想象這麽多人在那個時代、那種環境下能夠拚死。同理,一個好企業,如果想基業長青,想中長期一直能夠成事、多成事、成大事,必須有財務激勵、機會激勵、理想激勵。
第三,三種激勵的實操要點
財務激勵、機會激勵、理想激勵,在實操中應該注意什麽,避免什麽?
財務激勵常見的錯誤:
1.平均主義。大家看上去都有獎金,都有期權,如果每個人相差隻是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甚至百分之二十,那就相當於沒有激勵。都有激勵就相當於都沒有激勵。平均主義一定要避免。
2.不和戰略掛鉤。財務激勵和你的戰略沒有關係。我總是跟CEO講,要有係統性。戰略指揮棒指到哪兒,之後的激勵要跟到哪兒,而不是戰略是戰略,激勵是激勵。兩張皮,戰略完成了,或完不成了,跟財務激勵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是大忌。財務激勵要和戰略掛鉤,要和戰略目標的達成嚴格掛鉤。
3.一把手舍不得給錢。一把手老想把錢擱在自己的腰包裏。“財散人聚,財聚人散”,如果一把手經常把百分之八十甚至更多的錢,擱在自己腰包裏,不跟大家分,兄弟們沒法跟他幹的。
機會激勵,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怕用年輕人。一些CEO,特別是年歲大一點的CEO經常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能幹,真是懶,真是很佛係……後來我就問:您當CEO的時候幾歲呀?他說:三十二三歲。我說:您剛才說的年輕人,他三十幾歲?他說:三十八九歲了哦。我說:對,曆史上很多建功立業的,咱就不舉霍去病的例子了,現在成名立萬的很多猛人、很多CEO,他們真的獨當一麵的時候,往往是三十出頭。我想說,已經有江湖地位的、成名成家的CEO,多給年輕人機會,多用機會來激勵他們,甚至比給錢效果更好;讓他們去逐鹿中原,讓他們去攻城略地,把他們身上的青春、能力,發揮到極致。
2.要相信學習能力和常識的力量。想拿機會激勵一組人或一個人,但你擔心,這組人、這個人身上沒有做這件事需要的核心能力。說白了,人雖然好,但他幹不了你想讓他幹的這件事。盡管如此,還是一定要相信學習能力和常識的力量。他如果做成過事,有基本的大學教育,又帶過團隊,又正值三十歲出頭,你把戰略、目標、機會都給他安排好,通過他的學習能力和常識,他能把事情做好。這是東方管理智慧中非常核心的一點,相信通才教育,相信一個合格的官吏是既可以治水,又可以管兩三個縣,又可以挖運河的。
管理上也是一樣。當時在華潤,能賣怡寶水的人,去賣啤酒,也不見得差多少;他能賣啤酒,就可能能做水泥;做水泥的,有可能能去發電;能發電的,有可能能去紡織……這種團隊的學習能力和常識的力量,是職業經理人應該倚仗的地方。作為領導,應該相信你手下具備的能力和力量。
3.要避免山頭主義。給機會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在一個賽道給一個人長期的機會。該互調的互調,該輪轉的輪轉,幫他學習更多的技能,為他提供提高學習能力和常識力量的機會。同時,避免在一個集團裏,出現太多的山頭,如果出現四五個山頭,而且尾大不掉,整個集團很難長治久安。
最後講講理想激勵。
理想激勵在東方管理裏用得特別多。不管有些人愛聽不愛聽,不管有些人已經聽出繭子了,作為一個CEO,公司的理想、願景,必須常講,而且必須結合戰略講。要常說,公司存在的意義是什麽,要給人間帶來什麽樣的產品和服務,所以這三年、五年的戰略是什麽樣子,今年我們要做什麽事情。
1.必須講。哪怕你周圍的人已經聽了一二十遍,你就當自己話多。直到周圍的人,你提第一句,他們能說出第十句的程度,才能做到:中層及其以上,大家想法是類似的,對於戰略、願景是很熟悉的;大家願意為一個理想,共同去奮鬥。
2.要注意真誠。哪怕你已經講了一百遍,你依然要發自肺腑地認可自己這個理想,要發自肺腑地認為自己講的是對的。
3.如果大家有隔閡、界限,講理想激勵的時候,可以讓大家喝點酒。酒在講理想的時候是個好東西。
最後再次強調,製定團隊激勵是一把手工程,作為CEO,要帶著你的HR的頭兒、戰略部的頭兒、財務的頭兒,共同參與,製訂出一套真正有激勵作用的計劃。它跟你的人、要做的事情、手上有的財力物力密切相關,要強調係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