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團隊的四條鐵律

一個成事的人,除了管理自己之外,還要管理項目、管理團隊。管理不好團隊,其實你也管理不好自己,因為你自己也是一個團隊。具體如何管團隊,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和理論,下麵我講講帶團隊的四條鐵律。

第一,勤

我引曾國藩的一段話:“治軍以勤字為先,實閱曆而知其不可易。”管理軍隊、帶團隊,第一個字是“勤”,雖然像句廢話,但的確是經曆了很多事之後,發現必須以“勤”字為先。

“未有平日不早起,而臨敵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習勞,而臨敵忽能習勞者;未有平日不忍饑耐寒,而臨敵忽能忍饑耐寒者。”從來沒有平時不早起,而打仗的時候忽然能早起的人;從來沒有平時不吃苦耐勞,一旦要打仗的時候就能吃苦耐勞的人;從來沒有平時不忍饑挨餓,一旦麵臨敵人忽然能夠忍饑挨餓的人。我完全同意,平時這個人是什麽樣子,然後他上戰場、遇上特別難的項目是另外一個樣子,不存在這種人。

“吾輩當共習勤勞,先之以愧厲,繼之以痛懲”,我們要一起習慣勤苦耐勞,開始的時候,用思想教育,上思想課,讓大家包括你自己在內,知道不足,自己奮進。你要身先士卒,比你的團隊提早養成好的習慣,不然人家有足夠的理由不信你,不跟著你做。

如果上思想課還不夠,那就上紀律課,就是所謂的業績文化。

Performance Management(業績管理),可以變成很複雜的一套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法),就是用什麽樣的指標,衡量什麽樣的人、什麽樣的位置等。但是也可以非常簡單,比如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獎勵,包括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等;懲罰,包括扣錢、降薪、降職等。

如果上思想課不管用,那就上紀律課,如果還不行,就用大棒子。

曾國藩這段話,一定是基於慘痛的教訓而說的。對於自己、小團隊或者大隊伍,都不要心存任何僥幸,平時做不到的,戰時也做不到,其實反過來,平時即使能做到的,戰時也不一定能做到,一個月、一年能做到的,不一定五年、十年、一輩子能做到。所以,平時就是戰時,不能拿平時當借口。對於自己,每天必須早起、習勞、忍饑耐寒,就是這麽簡簡單單的做人之道。

第二,放

曾國藩說:“前曾語閣下以‘取人為善,與人為善’。大抵取諸人者,當在小處、實處;與人者,當在大處、空處。”“與人為善”現在成了一個成語,意思完全變了。我們回到曾國藩的原義上,他是引用了《孟子》的“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君子是指士大夫、執政者、團隊的領導者。執政者並不是管得很細,並不是要事事躬親,他們最要做到的是帶領老百姓向好的方向發展。“與人為善”的本義是帶領老百姓向好的方向發展,不是說對人要善。

要實現與人為善、全民奔小康,第一步就是要總結、提煉、吸收老百姓的好經驗和好想法。絕大多數人認為特別好的事、特別向往的事,就應該是執政者最該推動的事。你是給誰服務的,執政為誰?為的是絕大多數人。一切以人為本,不是一句口號,要真的把老百姓而不是其他放在一切行動的出發點上,這就是曾國藩引用的“取諸人以為善”。

看上去挺簡單的,但我見過的很多管理者,做的都是從自己出發的事,自己認為這樣做好。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別總說我以為如何如何,別總認為必須如何如何,別總強調過去如何如何,別總維護自己,別總把自己放在最核心和最高處。

如果你管理團隊,是以你為中心出發去管,你會發現,會遇到很多障礙,會做很多無用功甚至產生壞結果的功。但你反過來,從老百姓、從團隊成員的角度出發,知道他們在想什麽,然後你就放手讓他們去做,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你也可以事半功倍。

曾國藩進一步細化了這兩個步驟。首先,總結、提煉老百姓或者團隊成員的好想法和做法,重心落在小處、實處。老百姓想說點話、想跳跳舞,你就讓他說點話、跳跳舞。大話空話、不可能錯的話就是廢話,不是犯懶,就是犯壞。其次,引導老百姓奔小康,要指引方向和遠景,不必規定細節。你總結出小處、實處,就讓老百姓去幹,相信老百姓,相信高手在民間,不幹涉老百姓怎麽做,他們會找到方法。

做官如此,做管理也一樣。我自己做醫院投資,幾乎每家醫院都跟我說,他們以人為本。可實際情況卻是,有的是以當地領導為本,從領導的方便、舒服、利益出發。下麵再以大專家為本,以大專家的方便、醫生的方便甚至護士護工的方便為本。還有的可能是以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為本。這其實跟以人為本不是一回事,以人為本是以患者為本,以普通的醫護人員的工作需要為本。真能做到以這兩個為本、有質量又有服務的醫院,實話講太少見了。

再舉一個曆史上的小例子。1978年11月24日的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裏擠滿了十八個農民。他們在開一個秘密會議,討論一件事情。最後,誕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幹保證書。其中最重要的三條內容:一是分田到戶,包產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幹部因為這個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1979年10月,小崗村打穀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於整個生產隊1966年到1970年五年的糧食產量。

你看,其實沒有做任何事情,隻是放手讓群眾、讓老百姓、讓團隊去幹,這些最基本的獎勤罰懶,幾乎是打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槍,迎來了之後數十年的承平。

“放手”的“放”,才是真的以人為本,切記。

第三,勢力

曾國藩說:“用兵之道,最忌勢窮力竭。力,則指將士之精力言之;勢,則指大計大局,及糧餉之接續、人才之可繼言之。”勢是全局,是計劃的前瞻性和人力物力的可持續性。全局是什麽樣子的,糧草是不是跟得上,人才的後輩是不是頂得上。對於勢,帶兵打仗的人,最需要估計的是,是否有取勝的可能,有多少可能。不影響最重要戰略目標的前提下,節流到骨頭,手上的現金還能燒多少個月,多少核心管理人員會走,還需要補充多少,還能不能找到替手。其實做管理、做領導是一件很煩的事,就煩在這些東西,你要天天、周周、月月盤點,如果有缺,要想著怎麽補上,誰來補,怎麽補,等等。

力,是指實戰。全局有大致的概念了,並不意味著具體打仗的時候一定能贏。你把這個勢、局都安排好了,具體打仗的時候,能不能遇事平事、遇河搭橋、遇山開道。力,是實戰,是團隊在執行戰略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力。

我總強調,一星期幹八十個小時,你再增加一點,幹九十或一百個小時,再往上那是要出人命的,要出精神病了。所以,勢窮力竭是用兵大忌,你本來手上有一把好牌,但是勢頭沒了,團隊幹不動了,本來已經有戰略上的勝算,但是痛失好局。這種情況我也見過多次。

第四,理想

“古來名將得士卒之心,蓋有在於錢財之外者”,真的名將,能讓人一直跟著他的,沒有錢一定不行,但有錢不意味著一定行。一個好團隊,不是靠薪酬維持的。

“後世將弁專恃糧重餉優為牢籠兵心之具,其本為已淺矣”,後代這些帶兵打仗的、帶團隊的,總是仗著糧食多、給錢多來籠絡人心,其實這個修為已經是很淺的了。為什麽?“是以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你錢多的時候,很多人在你旁邊聚著,錢一沒,大家就作鳥獸散了,你門前冷落鞍馬稀。錢重要不重要?重要。是不是最重要的?不是。

這句話是曾國藩給他的CFO(首席財務官)寫的。CFO過來找曾國藩要加錢加薪,曾國藩果斷拒絕了,講了一番道理。那“錢財之外者”是什麽?曾國藩沒說,我來告訴你,有兩點。一是偉大的理想。我們在做一件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一件開天辟地的事,一件解決社會最痛點的事,一件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能讓我們子孫享受好幾代的事。大家會覺得,我們是一塊兒做非常了不起的事,這對團隊有巨大的激勵作用。二是給團隊幹事的機會。除了理想之外,他如果能幹,就讓他多幹,如果能成事,一定要給他一個環境,讓他多成事、多成大事,成為一個偉大的成事者。

帶團隊的四條鐵律:“勤”字為先;該放手的時候放手;維持好勢能,不要讓團隊勢窮力竭;最後不僅用錢激勵團隊,還要講理想、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