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笨拙為本分,求仁得仁

在曾國藩漫長的做事過程中,一直不敢忘和一直強調的是,自己是個讀書人。楊絳老師也說過,你的問題就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這些成名、成家、立德、立功、立言的先賢先哲,這些過去的猛人,這些過去成事的人,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強調讀書這件事。

第一,以賣弄為醜,以笨拙為本分

先從曾國藩的一句話開始:“吾輩讀書人,大約失之笨拙,即當自安於拙,而以勤補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賣智,而所誤更甚。”

這句話是說我們這些讀書人,因為我們笨,因為我們拙,在日常工作中也難免因為是一個老實人而失去了機會,我們怎麽看這件事?曾國藩說的第一個核心詞是“認”。認,就是認可這件事,因為我是一個笨拙的讀書人。失去某些機會、某些錢財、某些利益、某些名,無所謂,而且這是應當的,我認。不要把它當成一件壞事,在油膩的世界裏做個笨拙的讀書人是件好事。

第二個核心詞是“勤”。“以勤補之”,說的是以勤勞去補笨拙,而非以投機取巧去補笨拙,以跟風隨潮流去補笨拙。

第三個核心詞是“慎”。“以慎出之”,當我們以勤補拙,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做事,希望能夠成事、多成事、多成大事的時候,要謹慎。謹慎油膩,謹慎那些在桌麵之下的見不得人的行為、思想、言論和人。需要注意的是什麽?“不可弄巧賣智,而所誤更甚”,我們本質是個笨拙的讀書人,我們拿勤補之。我們很謹慎地冒頭,很謹慎地成事、多成事、持續多成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我們需要避免的,就是賣弄智慧,不要認為油膩是某種智慧,否則我們的失誤會更多。

這是曾國藩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告訴我們,在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的修行過程中,自許為讀書人的,就要以油膩為恥,以賣弄為醜,以笨拙為本分。因此而有所失,有所缺,那是求仁得仁,讀書人就該認命。

這也是我當時讀完這句話的深切體會,我們最多在安於笨拙的基礎上,比別人勤勞,比常人謹慎,剩下能做成多少事,是天給的。但在實際生活中:一、如果這種笨拙的讀書人,又勤奮又謹慎,他很難做不成事;二、如果是笨拙的讀書人,又勤奮又謹慎,他能夠把風險降到非常低,他會變成一個行走的避雷針。你會發現這個人為什麽能夠成事、持續成事、持續成大事,而他周圍的人卻出各種莫名其妙的壞事。那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他保持了一個讀書人的本分。

讀書人一定要記住,自己不是社會人。

請大家畫四個象限:橫軸,左邊是笨拙,右邊是聰明,這個軸的維度是聰明程度;縱軸就是豎軸,上邊是勤奮謹慎,下邊是油膩,這個縱軸的維度,你可以說是油膩指數。

我們用這兩個軸,把白紙分成四個象限。左下這個象限是什麽?又笨拙又油膩,這種人我們在世界上也常見,他們的定義就是“人渣”。我建議各位躲躲這種人,又笨又油膩,總是希望得到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見識、自己的智識範圍之外的事情。

左上象限,可能有點笨拙,但是他非常勤奮謹慎,很本分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類人叫“基石”,是我們應該找來做朋友的,如果你身邊這種人越來越多,你就會成事越來越多,成大事越來越多。這是成就這個世界、成就你的基石。

再看右邊。右下象限,這類人聰明,但是油膩。這類人,我定義成“欺世”,他們習慣欺負世界。利用聰明降維攻擊,哪怕你比我還聰明,我也能提前一步把事辦成,你辦不成的我能辦成,你幹不好的我能幹好,你得不到的我能得到……這種欺世盜名的人,希望各位遠離。這類人不可能做到一直成事、一直成大事、一直持續地成事。曆史也多次證明,往往能夠在局部短期成事的人,劈他們的雷就在路上。

極少數人在右上象限,又聰明,又勤奮謹慎,這些人往往可遇不可求,會造成某種突破。一個基石型的人,如果能偶爾遇上這種造成突破的人,多占他們一點時間,多跟他們交流,多跟他們一起工作。這些有道德操守、又勤奮謹慎、又有聰明才智的人,能夠幫助你打開你作為基石之上的潛力。

第二,得誌行天下,不得誌則多讀書

除了曾國藩交代的“安於拙”“以勤補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賣智”,我們傳統知識分子對自己還有一種常見的安排,叫得誌則行天下,不得誌則獨善其身。

如果你遇上貴人,遇上機會,你的見識、能力、修行又到了一定程度,別人給你機會讓你去幹,發揮你的聰明才智,那請努力去做。是關公就該耍大刀,是張飛就應該打大仗,以國為懷,為天下多做一些美好的大事。得誌,你行天下。

如果沒人賞識你,你遇不上貴人,沒有足夠的資源讓你去行天下;如果在行天下的過程中,因為別人,因為各種不小心、各種意外,有些雷劈到你身上,怎麽辦?不得不說,這種不得誌,對於讀書人,甚至對於頂尖的讀書人,都是很常見的事。

大家看曆史書,常常會看到一個詞,“被貶”。如果皇帝覺得你不好,把你發配出都城,去一些偏遠的地方。比如蘇東坡被貶去海南,我們現在聽上去是一件挺愜意的事,可那個時候的海南跟現在的海南是兩個概念,那個時候的海南充滿瘴氣,是非常荒僻的地方。去了之後,有可能一輩子再也回不來了,再也沒法跟你的朋友吟詩、作賦、喝酒,再也沒有辦法看到自己的親人了。而且也很有可能因為身體狀況,你不太抗造,在路上得病,或者就勢就掛了。

中國文人、讀書人,給自己強調的是,不得誌則獨善其身。其中含有一種隱隱的倔強,我獨善其身,但我在等待下一個行天下的機會,皇帝回心轉意了,又有貴人出現了,時來運轉,我還可以再去行天下,為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努力。

不得誌則獨善其身,怎麽做?最常見的辦法就是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各種開心的地方,而且讀書不僅能讓你快樂,還能為你將來再行天下做好一切必要的準備。

所以說,如果你是一個成事的修行者,先別論自己多有名、多有錢,先別跟人比誰更有名、誰更有錢,先問自己讀了多少書。

今天你讀書了嗎?這周你讀書了嗎?這個月你讀書了嗎?今年你讀了幾本書?

我知道你看抖音了,我知道你看微信朋友圈了,我知道你看微博了,我知道你看這些新媒體了。沒問題。但我想問你的是:

你讀了多少書?紙書和電子書中有多少能給你滋養?你敢回答這個問題嗎?你明年能再回答這些問題嗎?

最後,送大家一副對聯:“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