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代表作,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

最近經常聽人感歎:“很多人不能很好地理解別人說的話。”

事實上,由於理解力欠缺的人在增加,很多人都有過為此生氣的經曆——“我剛才不是說了嗎?為什麽不照我說的去做?”“我剛才說的不是這個意思……”當然,也有人十分擅長“舉一反三”,這樣的人往往會得到很高的評價——“他能力很強!”

“舉一反三”這一成語出自《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對孔子說的話:“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顏回知道一件事而能推知十件事,而我知道一件事隻能推知兩件事),即讚美顏回的理解力很強。但是,這樣的理解力中並不隻是具備一種要素。

人要發揮理解力,首先離不開想象力(推測力)。在聽說一件事後,如果缺乏想象力就無法做到去真正理解它。我們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預測後事,才能提出令對方滿意的建議。即隻有發揮(想象力→理解力→預測力→提案能力等)綜合能力,才能給對方留下“這人思路很清晰”的印象,獲得對方的信賴。

我再稍微說明一點。驅動你的想象力,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隨後發揮預測能力,先人一步地結束前麵的話題,發起提案:“要那樣的話,可以這麽做”“還有這種方法”等,這一過程十分重要。這樣的能力,正是現代社會要求成年人必須具備的才智之一。培養這種才智,無論幹什麽工作,都能將自己武裝起來,成為一個職場上的勝者。

成年人應該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才智?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讀 書。

寫書的作者大多才華橫溢,讀那些作者寫的書,你也會吸收到智慧。這就類似於要想更快地提高打網球的技術,就必須和技術高超的人練習。和技術好的人對練,不經意間就養成了好的節奏感。

說到這裏,我想起了大學課堂上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半學期的課程快要結束時,突然冒出來一個和我說話方式十分相像的學生。他不但重複我說的話,甚至在遇到什麽事情後會說如果是齋藤老師的話一定會怎麽怎麽說。且不論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那個學生掌握了我的思考方式。

讀書也一樣,讀書這種行為就是將作者的思考方式變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寫書的人智慧層次越高,讀書的過程中他所傳給你的智慧層次也就越高。

當下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不需要以理解力、判斷力為基礎的智慧而可以幹的工作了。為了通過讀書讓作者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我們應該多讀作者傾注了心血的著作,為提升自己的智慧層次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