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不斷讀書,掌握“發言能力”

讀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人說話變得清晰、流暢。

當然普通的公司職員說話沒有必要像主持人那麽流暢,不過,如果說話結結巴巴,就會讓人難以理解、有損形象,與人的溝通就無法順利進行。因此,我們需要經過自己的頭腦縝密思考後來發言。這就是“發言能力”。

例如經營活動,從本質上而言就是建立與人的信賴關係。最一般的過程就是,從雜談開始,加深人際關係,讓對方信任自己,在此基礎上引導對方購買自己的產品。即便去百貨公司買衣服,如果櫃台售貨員會像自己家裏人那樣給你出主意,而不是一味地推銷,提的建議很切合實際,那樣的話,你對售貨員的印象一下子就會好起來。當你第二次又去百貨公司時,售貨員還記得你的名字,並主動招呼你:“上次承蒙光臨,萬分感謝!”遇到這樣的售貨員,你一定會信任他,還會去他那兒買衣服。

對於消費者來說,在各種商品中進行選擇時,最終取決於與人的信賴關係,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尤其在購買諸如房產這樣的高額商品時更是如此。無論是公寓還是別墅,由於消費者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判斷是不是物有所值。此時,盡管不能說徹底信任,至少他們會相信感覺上親近的人的言辭而買下。概而言之,經營活動和與買方建立信賴關係有關,其第一步便是說話方式。抓住重點,通俗易懂、清晰流暢地進行解釋、說明,這才是關 鍵。

話說回來,日本人也許是出於性格內斂的緣故,似乎很多人不擅長發言。我經常見到有些人,希望他做個簡短的發言,費了半天勁卻說不到點子上。

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如果你在會議上不擅長恰如其分地發言,就有可能會被人認為缺乏能力。在會議這種場合中,哪怕有些難度,你也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即言辭清晰地發言、讓事態得以改善。

無論是一兩句還是一大段發言,你都必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你在那種場合不擅長發言,那麽,也許你就會受到極低的評價——“他沒有能力,什麽都沒搞明白。”又如麵試的場合,你與幾個接受麵試的人一起被提問同一個問題,你的回答決定了你是否會被錄用。無論你有多麽出色的才能,如果不善於準確表達的話,你就進入不了下一輪麵試。說得極端一點,發言能力有時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為此,你必須提升自己的發言能力。

歐美人給人的感覺是,當被要求發言時,他們似乎有著很強烈的意識,力求說出和別人不同的、純屬自己的觀點。與此相反,日本人則看上去想盡量避免與眾不同,選擇最安全的言辭來應付。歐美人接受的教育是,人雲亦雲是沒有個性的表現,是很羞恥的事情。但日本的教育正好相反,與人說不同的話而突出自己是可恥的。日本人盡量回避發言的性格,也許是這樣的教育造成的。時至全球化深入、國際競爭變得越發激烈的今天,日本人是否也應該拋棄這種性格,需要有意識地將自己的見地、自己的優勢表達出來呢?

那麽,應該怎麽來培養自己的發言能力呢?那就是讀書。讀書,能讓文章的結構進入大腦,提高發言的建構能力。進而,隨著知識修養的增加,你就能自如地操控豐富的言辭,提升發言能力。

前麵我反複建議過,讀書時要假設“將現在所讀的內容明天介紹給某某人聽”。在這樣的意識下來讀書,不但能培養“輸入”能力,也能培養“輸出”能力,最終,你的發言就能變得十分清晰和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