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賢易色:別沉迷於外在的美好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大約比孔子小四十四歲,是孔子回到魯國以後收的一位很年輕的學生。

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學曆不高,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學習。“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一個人就算沒有文憑,沒有學曆,沒有加入孔子的三千弟子,但是他如果平時進行自我修煉,也是學了東西的。這句話用非常包容的態度,表達對學習的認可和尊敬,也說明了學習的目的不隻是做學問,而且是為人、做事。

“賢賢易色”這句有特別多的解釋。有人這樣解釋:別喜歡美女,去喜歡聖賢。用“色”代表美女的說法,我個人覺得有點唐突。子夏無端端地突然冒出一句“不要喜歡美女,要喜歡聖賢”,確實比較突兀。

我認為這裏的“色”不是色相,而是“外在的東西”。

實際上,在古文中,“色”常代表的是表現外在的東西,例如孔子說的“色難”。

“賢賢易色”——第一個“賢”是動詞,指尊敬;第二個“賢”是名詞,指德行;“易”是動詞,指替換;“色”是名詞,指外在。“易色”,就是換掉對外在的關注。

這句話合起來,就是你要去關注內在的美,而不要過於看重外在的東西。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用外部的東西來評判別人。比如對於衣著,有的人可能看得特別重,甚至用來評價一個人的好壞。我個人對穿著不是很關注,夏天常常穿二十八元一件的T恤,也不在乎品牌。但有的人不一樣,一看別人穿著普通,就判斷對方品位不好,甚至認為穿名牌是必備裝備,比如走進辦公樓,用眼睛上下一掃,就決定該親近誰和疏遠誰。這就是子夏擔心的那種對外在過度看重。

希望我們能夠更多地去關注內在的東西,以此取代對於外在的執著。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指對待自己的父母,要能夠竭盡全力,努力做到最好。

“事君能致其身”,對待君主,能夠有奉獻精神。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針對家而言,“事君能致其身”是針對國而言。子夏說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君主,這句話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示,就是一個人對待自己公司的態度。“能致其身”,就是能夠努力、能夠奉獻。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講的是親族關係、朋友關係。

一個人在家、國、親族、朋友這幾個層麵上,都能夠表現得很好,則可以稱得上“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用這一整句話表明了對於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目的絕不隻是學知識,還要學做人。我也想對很多人說,不要太擔憂自己沒有文憑,不要把學習的目的看得太狹隘。比如,一位朋友對我說,有一次孩子肚子疼想請假,媽媽答應了,爸爸卻堅決反對,說即使肚子疼也要堅持上學,一天課都不能曠。這就是緣於家長對於上學這件事過度崇拜,過度執著而鑽了牛角尖。

實際上,在學校裏上學的效率並不一定是最高的,對於有些人來說,甚至是浪費時間——要麽根本聽不懂,要麽就是早就聽懂了,不需要老師再重複。

與在學校讀書相比,自學也未嚐不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有人給孩子買一台人工智能的學習機器,它能夠判斷孩子學習的進度,有針對性地推題,孩子可能在小學階段就把中學的知識都學完了。所以我們不要過度地崇拜文憑、崇拜名校。

未來的教育,一定會發生巨大的改革。我分享過一本書叫《大學的終結》,作者是美國的一名高等教育研究專家,他基於對近代大學的發展軌跡的研究,告訴我們大學的未來會是怎樣的。他認為,將來很有可能有更好的學習方式替代大學。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這句話說得很保守,子夏並沒有給“孝”下一個絕對的定義,告訴大家怎樣做才叫孝。比如,是不是必須給父母買別墅,讓父母過上很好的生活,才叫作孝呢?我們不能這麽定義,因為很多人買不起別墅,很多人也無法讓父母衣食無憂。

中國古人其實很能體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狀況。古代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寒門無孝子;萬惡**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為善和孝順,都要看心,不能隻看行為。倘若隻以行為評定,會發現寒門沒有孝順的人,因為寒門之人很難給父母提供富足的生活,他們有心而無力。評價一個人是否孝順,我們要看的是他有沒有為父母盡心。

萬惡**為首,卻是看行為的,不能隻論心。如果說有做壞事的想法就是個壞人,那這個世上難有好人。中國古人是非常寬容的,他們為大家的行為設置了底線,盡量考慮客觀條件,也充分尊重人性,並不過分嚴苛。

子夏所講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然做起來沒那麽容易,但並不算特別高的要求。

在子夏的這句話中,爭論最大的是“賢賢易色”。尤其在互聯網上,很多文章和帖子在討論這個社會是該尊重科學家,還是該欣賞女明星。實際上,大家歸根結底想要討論的是“賢賢易色”的問題。大家想知道,這個社會應該尊崇的是科學家這類內在豐富的人,還是像演藝明星一樣具備外在美的人。這其實沒什麽好對比的,更不必非得把這兩種職業放在對立麵。

外在當然也重要,但相比較而言,可以將外在的東西放在一邊,更多地看看內在的東西。尤其對於年輕人來講,“賢賢易色”真的是很有意義的一句話,因為年輕,很難做到這一點。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青春期,誰會因為一個人的內在而去崇拜他呢?那個時候,很少有人崇拜居裏夫人、牛頓吧?我也是直到近年才崇拜牛頓。我們年輕的時候,大都還是喜歡好看的明星。明星經過完美的包裝,外表精致美好,但內在到底如何,我們不知道。

我的妻子少女時期特別崇拜兩個男明星,她媽媽把其中一個男明星的畫報沒收,但允許她崇拜另一個人。妻子問原因,媽媽回答,她看了八卦新聞,知道這個明星的學習成績好。

“賢賢易色”,就是告訴年輕人,要去崇拜內在優秀的,而不能崇拜那個隻會打扮自己的。

子夏勸年輕人要清醒,學會看內在。年輕人多在乎內在,對自己有幫助;如果隻追求外在,花錢買演唱會門票,瘋狂追星,對自身是沒有什麽幫助的。

我們在機場,時常看到一群孩子花錢買機票,跟拍某個明星。我每次在旁邊看著,都納悶:明星戴著大大的口罩和墨鏡,幾乎遮住整張臉,很難認清楚是誰,但孩子們還是興奮地拍照。我覺得他們根本拍不到正臉,卻一直拍,興奮地喊道:“他真帥!”

這時候,就該打出一個牌子了:賢賢易色。

這句話到今天依然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