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而信:帶著敬畏心工作,懷著同理心管理人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有種說法是,這段話不是孔子說的。

在此,我們不做真假的推敲和論證。我想分享的是,這句話裏,可學的部分在哪裏,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什麽叫作千乘之國?千乘之國就是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古代的戰車是有標準配置的,一輛戰車,車上有三個人,車後跟七十二個步兵,還有二十五個為這輛車服務的後勤人員。一輛戰車大約配置一百個人。

千乘之國就是有十萬人部隊的國家,十萬人的部隊在春秋戰國時期,代表著大國。

這個“道”字是個通假字,通“導”,領導之意。領導一個千乘之國,要“敬事而信”。

“敬”在宋明理學中被發揮得特別大。

很多人做事,往往就是缺一點敬畏心,不把一件事放在心上。這種例子從古至今有很多。

最典型的例子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為什麽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會亡國?因為他不敬,敢把國家大事當兒戲。他認為國家管理到此,江山穩定,自己是天子,當然可以和所有人開玩笑。於是點起烽火來,發出求救的信號,大家領兵而來,卻發現天子隻是為了好玩。這種不尊敬自己的工作,不重視自己責任的人,自然沒法管理好一個國家。

誠懇是很重要的。我記得早年間有一個案例,當時引起了公憤。

觀眾看甲A比賽,看著看著,突然發現球場上有個體形偏胖的人在跑,大家想:“怎麽會有這麽胖的運動員?”連解說員都愣住了。過了一會兒,大家才知道這是甲A的老板,他在投資甲A以後膨脹了,自己也想上場體驗一下,就報名上場了。

要知道,場下踢得再好的人,跟專業人士還是不能比的。

那場球踢完了以後,球迷非常憤怒。大家認為這是在侮辱足球,即便有錢也不能這麽玩。但對這位老板而言,他認為自己合法。他作為老板,自己批準自己上場,誰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一個人不尊敬一件事,缺乏敬畏心,是很要命的。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問題的出現,就在於缺少敬畏心。

我們現在提倡匠人精神,也是期待中國的製造業,能夠通過認真對待各個細節,製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不隻是製造業,所有行業都是如此。我有時住在五星級酒店,起床吃早餐,經常會發現麵的味道遠不如重慶路邊小麵館的。

是因為五星級酒店的廚師技術不好嗎?我想並不是。當五星級酒店的廚師在煮麵時沒有注入匠心,隻是覺得煮熟就行,再隨便配點菜,味道一定比不上路邊傳承了幾十年的小麵店的。小店裏的廚師以煮麵為生,以煮出一碗香噴噴的麵為榮,每天認真地做出一碗碗麵,道在其中矣,這就是敬畏。

我常常說,我們一定要“敬事”。關於敬事,我分享過兩本書:一本叫《掃除道》,一本叫《匠人精神》。

當我們尊敬一件事的時候,其中自有神靈,神靈就在現場。

對治理國家而言尤其如此,應該極盡嚴肅和認真,要深切地體會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有一個關於曹丕的故事。曹丕聽說自己是王位的繼承人,回到後院以後,手舞足蹈,高興地跟他的幕僚分享這個消息。

幕僚就勸他:“你知道你的擔子有多重嗎?你被選上了以後,現在應該感覺特別沉重,甚至不敢笑。笑就代表你把管理天下當作兒戲,當作麵子,當作榮譽,但天下不是關於你一個人的事情。”

如果每一個人在工作中都能夠把這句話掛在耳邊,記在心中,“敬事而信”,就會尊重自己的工作,以工作為榮。

很多人不以工作為榮,覺得工作是負擔,甚至是恥辱。比如,打掃衛生的人,不以打掃衛生為榮,覺得這是丟臉。對於這樣的人,我推薦他去讀讀《掃除道》。作者鍵山秀三郎認為,掃除能鍛煉人豐富的感受,讓人懂得感恩和敬畏細小的事物。即使打掃衛生這樣平常的事,做好了也能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家企業,甚至整個社會。

還有個別老師不以教書為榮,覺得隻是混口飯吃。但這份工作完全不是混口飯吃這麽簡單。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窗口。任何一個人,怎麽能用這麽多孩子的未來命運來“混飯吃”呢?

“敬事而信”也是治理國家的首要方法和原則。“敬事而信”的“信”,就是你要與團隊之間、與臣民之間擁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標。商鞅上台之後發起變法,為了取得百姓的支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鹹陽城的南門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柱子,說誰將柱子搬到北門去,就賞給誰黃金。百姓聽了都不當回事,因為這件事情太小了,怎麽會真的給黃金呢?後來有個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把柱子扛到北門,結果真的拿到了黃金。商鞅這麽做,就是為了和民眾之間建立信任關係。

我最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叫《東京傳》,作者將東京的曆史描述了一遍。幕府將軍時代過渡到明治維新時代的一段時間,朝代到了強弩之末,政府每天發布新政令,發到老百姓都覺得好笑,覺得太逗了,沒人在乎。於是,整個國家就陷入了無信。

朝令夕改,是一個國家的大忌。

公司也一樣,如果老板說的話,大家都嘻嘻哈哈的,不放在心上,公司就沒有向心力。

“節用而愛人”也是重要的管理方式。公司要做到節用,節用是講經濟,公司得有現金流保持良好的運轉。

很多創業公司,創業之初風生水起,快速融資到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後來卻以更快的速度倒閉了。為什麽呢?就是因為沒有節用。起初覺得融資很容易,瘋狂“砸錢”,反正花光了可以繼續融資。結果等到還剩一個億的時候,發現融不到新的資金了。

古羅馬是如何消亡的?奢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朝是怎麽消亡的?領導者籌集了很多錢,卻全耗費在打仗上了,沒有想如何錢生錢,所以逐漸沒落,被荷蘭和英國取代。這都是曆史上的教訓。

愛人就是心中要有老百姓。當你告訴一個領導人,要做到節用而愛人時,他可能會不以為意地說:“人當然重要,這有什麽好強調的。”但是,要讓一個領導者從心底知道人很重要,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中世紀之所以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正是因為那時候,沒有人認為人命重要。大量的領導者都在草菅人命,動輒就將人施以火刑,或者用很多方法折磨人,甚至把折磨人作為一項公眾娛樂。

人們深陷絕望,覺得活著還不如死去。既然準備好要死,為了死後在天堂過得好一點,就花大量的錢去買贖罪券。

美國作家斯蒂芬·平克寫過一部鴻篇巨製,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書中用一係列的曆史案例以及科學方法和數據表明,從古至今,人類雖然經曆過無數暴力事件,但曆史上的暴力是逐漸減少的。讀完這本書,我們就會明白人文主義的態度,我們能夠理解,人的價值高於一切,人應該尊重他人的生命,這些自由的權利對於我們而言,是多麽可貴!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優先提出“節用而愛人”。一個國家在發布政令時,要先想到老百姓會有什麽感覺,否則,就會出現“何不食肉糜”的情景——老百姓都沒飯吃,皇帝還說“既然沒飯吃,那為何不吃肉粥呢”,這就是完全不了解百姓的疾苦,不了解當時的社會現實。

“節用而愛人”的時代意義,在今天其實也是如此。公司的各級領導在做決策之時,要想到會給哪些人產生什麽樣的影響。領導者的心裏要有員工,而不是隻有財務報表,隻有自己想實現的偉大藍圖。當一個人隻奔著藍圖去做事,總想著“我要上市”“我的財務報表要健康”時,就可能會忽略人的成長。

公司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體現在財務報表上,而且是來自人的健康,在於所有人都在不斷成長,越來越有勁。

最後一句是“使民以時”。古代的政府都比較小,人不多,所以修長城、修皇帝的陵寢,都要從百姓裏征大量的勞工。

如果君王心中沒有老百姓,想什麽時候修長城,就什麽時候去抓人;不管百姓家裏是不是隻有唯一的勞力;不管百姓是不是正需要種地,都被拉去修長城。那麽,地也就荒了,饑荒就產生了。

孔夫子說“使民以時”,就是在農閑的時候可以找人幹活,可以建大工程,但前提是不要破壞老百姓基本的生產建設工作,因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是很重要的。這句話的核心,是心中要有人本主義的精神,要考慮到老百姓的難處。

居上者到底是為誰,是一個核心問題。孔子和孟子一直倡導居上者一定要以老百姓為中心,國家才能變得越來越好。孟子比孔子更激進,甚至認為皇帝是可以被推翻的——如果國君對老百姓不好,推翻是沒有問題的,他看到的是一個獨夫民賊,沒有看到一個被推翻的皇帝。

孔子則比較溫和,他提醒治理千乘之國的人,要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不要勞民傷財。對應到我們當下的生活,一個創業者要知道現金流是很重要的,要節用而愛人,要想到員工的成長,不要朝令夕改,不要整天折騰員工。

我有個朋友曾經跟我抱怨,說領導經常半夜十一點突然通知所有人來公司開會,如果有人不去,就會被開除。有一次,大家聽老板信口開河到淩晨兩三點,老板揮揮手說:“你們回辦公室吧,上班。”

老板睡覺,員工去上班,老板白天睡好了,到了晚上八九點又召集大家“聚會吃飯”。這位老板永遠不考慮員工有家庭,要陪孩子,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是把員工當成隨叫隨到的工具人。

員工是獨立的人,作為領導者,你要尊重他,要讓他有自己的生活,這是治理一家公司最起碼的要求。

我們一起再默誦一遍:“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用這句話作為準則,成為好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