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無所爭:“君子之爭”的三個原則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我第一次讀《論語》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句:“君子無所爭。”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愛跟人爭,所以特別有共鳴。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說的是君子不願意參與爭名奪利的行為,但是這句話會引起很多誤解。大家可能會問,既然君子無所爭,那你幹嗎參加高考?君子無所爭,你又何必開公司,去跟別人競爭呢?

如果這樣理解,這句話的感情色彩就很頹廢了,似乎是號召大家都去山林裏歸隱,不再奮鬥,無欲無求。

在理解“君子無所爭”的含義時,要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爭,一個是進取。

爭和進取的區別是,爭是零和博弈,大家拚命地你爭我搶,最後隻有一個冠軍,而進取是創造新的價值。

孔子一輩子都在不斷地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一輩子都在不斷地創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是多麽剛健有為!

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君子,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年幼還是年長。隻要我們參與的事情是創造,是進取,而不是與他人爭名逐利。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之時,可能存在的語境是他在很多地方爭不過別人,遇到分歧和激烈的矛盾,他不願爭論不休就離開了。一路上,他離開了衛國,離開了齊國,離開了鄭國……每到一個國家發現自己被反對時,他就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很多人會問他:“你怎麽不爭一下呢?怎麽不和別人理論呢?”

孔子是一個相信“盡人事,聽天命”的人,他不願意參與這些低級的事情,不願意與人在泥漿裏纏鬥,所以孔子說:“我沒什麽好爭的,我隻要不斷地創造就好了。”

如果一個人要爭,該爭什麽呢?

他說:“必也射乎。”如果非得爭的話,大概就隻有射箭了。射箭在當時已經成為貴族進行比賽的一個運動項目,即便是這樣的比賽,你在爭的時候也要講禮。要“揖讓而升”,大家先作揖,互相承讓,然後到高台上去射箭。要“下而飲”,射完箭再幹一杯,表達對於相互學習、切磋的感謝之情。

我們來想想,這個場景多美好!這是一個特別和諧的比賽場。“其爭也君子”,就算我們爭,也是用君子之道在公平友好地競爭,也就是進行君子之爭。

我們在職場中也會有競爭,這是正常的。比如有一個總監的崗位,三個副總監都想要得到,他們都不可能告訴自己“君子無所爭”而退出。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地去競爭,隻要記住“其爭也君子”即可。

“其爭也君子”是有規矩的。

第一,我不會無底線地競爭。

第二,相互尊重。

第三,不是為了利,而是為大局考慮,希望自己能夠有所創造,有更大的願景。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三點,就是“其爭也君子”。

我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能像古代人比賽射箭那樣,與他人展開公平的競爭,這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所有人都會努力地做事,整個社會會變得越來越好。

我在“樊登讀書”解讀過《重新定義公司》這本書。這本書分享了穀歌的文化。穀歌公司內部肯定存在大量的競爭,但大家不會因為別人比自己強而感到不愉快。如果一個人因為別人比自己強而生氣、鬧事、質疑別人,這就不屬於穀歌想要的員工,因為這不是君子之爭,而是個人的義氣之爭,是一個人心中的憤怒無法平息而產生的小人之爭。

為了蠅頭小利,我們在生活中起了多少爭執?多少人跟別人起衝突,都是為名、為利、為義氣、為麵子?還有句話叫“不爭饅頭爭口氣”,就是哪怕兩敗俱傷都非要和對方過不去。凡是這樣的競爭,都可以歸入小人之爭的範疇。

而君子之爭是有規矩的,他們相互尊重,不為短期利益、個人利益而爭。

希望大家也能夠和我一樣喜歡這句話。過去很多讀書人引用孔子的這句話都隻引用半句,一遇到需要爭取的情況就選擇退讓,說一句“君子無所爭”便默默退場,慢慢地把儒家的“不爭”理解成道家的“無為”了。實際上,我們在理解這句話時必須把後半句“其爭也君子”加上。人們是可以競爭的,隻要分清楚爭和進取的不同,理解君子之爭和小人之爭的不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