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乎異端:如何對待不同的意見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這句話中,“異端”是指不同的意見。關於這句話,最少有四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治理和疏導那些異端,禍患就可以消除了。

這種理解認為,孔子說的這句話是指不允許世界上有不同的聲音。異端是創新,但異端可能帶來挑戰。異端出現的時候,你要去治理和疏導它,那麽禍患就可以消除了。

第二種解釋:攻乎異端的“攻”,可以理解成攻擊、治理、攻克、主攻,就是朝一個方向使勁。“攻乎異端”,就是你不斷地研究那些極端的、邊緣化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是有害的,去研究這些東西自然也是有害的。

第三種解釋:打擊不同的意見是有害的。

這和第一種解釋截然相反。你如果去攻擊那些不同的意見,不讓異端發聲,世界便會失去製衡,永遠隻聽得到主流的聲音,這樣的狀態是有害的。這種思想也很先進。

第四種解釋:孔子的時代並沒有“異端”這個說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朝才推崇的。在孔子的時代,他的思想並沒有成為主流,孔子怎麽可能把別家定義成異端呢?在儒家發展的後期,甚至學墨子、楊朱的人都比學儒家學說的人要多。既然如此,異端的意思我們可以理解成走極端。

整句話的意思可以理解成,如果一個人不會允執厥中,而是走極端,則是有害的。

以上四種解釋,聽起來都有一定的道理。

我個人更傾向第三種解釋:打擊不同的意見是有害的。

孔子是知道世界有容錯性的。比如,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見到了很多流浪的人,也見到了一些道家的人,孔子對他們的態度不是打擊,孔子認為這些人隻是跟自己不一樣,但是別人有別人生活的方式,不要去打擊那些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社會要有一定的容錯性,我們要允許有人像莊子那樣,不想當官,隻願與山林為友;像老子那樣,堅持無為而治,從容淡然;像墨子那樣,為做公益事業而身體力行;像楊朱那樣,“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當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時,害處就少了。就像我們治理沙漠一樣,治理沙漠的方法不是讓所有沙漠消失,因為沙漠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不允許它存在。如果將所有沙漠都種上綠植,最後就會生態失衡。要讓自然擁有自然的樣子,不要極力地去反對和消滅一些不同的東西。

對這句話,我想我們還沒有悟透,不需要把它當作座右銘。我們要理解《論語》中很多話都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吸收對自己有益的內容和解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