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也不愚:自主思考的力量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顏回出場了!

顏回是孔子特別喜歡的一個學生,孔子每次說到顏回,全是溢美之詞。

顏回可能真是一個生而知之的人。

孔子說:“我整天跟顏回說話,顏回從來沒有質疑和反駁過我。”對孔子所說的話,一聽到就說好,並且立即行動。這樣看起來,顏回似乎有點缺乏思考。

子貢和子路,包括其他的學生,比如宰予,每個學生都問過孔子很多問題,都曾經對孔子的一些言論提出過疑問,因為要互相切磋——除了顏回。

孔子起初覺得,顏回是不是有點傻,否則為什麽無論自己說什麽,顏回都覺得沒問題,都不假思索地去做。

然而,他又能“退而省其私”,當孔子再去觀察顏回的表現時,就能看到顏回是如何對自己的話做出反饋的。顏回做到了“亦足以發”,原來,顏回對孔子說的話是真的理解了,真的用在了生活中,真的做出了改變。

孔子的話在顏回身上有著發揮,有著發展。

孔子說“回也不愚”,就是說“顏回這孩子可真不笨”。這句話表達了孔子的欣慰之情。

大概十年前,我在微博上把對孔子這句話的解釋發出來,結果轉發量達到幾千次。我很奇怪,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喜歡這句話?

我們也可以想想,為什麽像顏回這樣不喜歡辯論、不喜歡提問的孩子,在孔子看來是一個好孩子?

我們可以反過來,在特別喜歡發問的子貢和子路身上找到答案。子貢和子路為什麽那麽喜歡提問呢?有可能是因為缺乏獨立的思考,太依賴老師,因此直接進入討論環節,跟老師辯論。他們表麵上特別活躍,而實際上,有可能根本沒有深入地思考,隻是依賴和老師討論與切磋。

我在“樊登讀書”給大家推薦了不少書,也會經常遇到大家提問:“樊老師,我覺得你講的那本書裏,有些東西好像我不太理解,你說得不太對吧?”

遇到這種問題,我的答案通常是:“你不妨回去再想想。”

我並不是不願意接受質疑,也不是拒絕討論,而是我認為,當一個人在腦海裏進行了足夠的思考後,才能夠對問題有真正全麵、深刻的理解,自己攻克問題。如果有人問了一個問題,我著急給出一個解釋,他有可能會為了維護“問”的價值,再進行反駁。越反駁,他會越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就更不願意接受其他觀點了。

顏回是怎麽做的呢?他“不違”,並不意味著不加思考就對老師的話全盤接收。他的辦法是,當孔子說的某句話,他不理解時,不立刻反問,而是回家繼續認真琢磨,找到其中的道理。

孔子說的話都對嗎?不一定。如果說得不對怎麽辦?顏回是隻聽有道理的部分就好了。

顏回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去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所以孔子說他“不愚”。

有一個修行的人,跑去找一位大師抱怨,說自己的老師水平不行,行為不檢點,經常做一些違反戒律的事,自己不能夠跟他學習。

大師就跟他聊天,一邊聊天,一邊拿起一把糖,扔到沙地上。

沙地上開始有螞蟻過來搬糖。大師對學生說:“你看真有意思,螞蟻怎麽隻搬糖,不搬沙子?”

學生回答:“螞蟻不傻,搬沙子沒用,它要吃的是糖。”

大師說:“那你為什麽要搬沙子呢?為什麽總是去觀察老師不好的地方呢?你應該從老師身上去學些有用的東西,看到老師身上有價值的部分。”

顏回正是如此,他總是能夠非常快速地找到最有價值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習慣。甚至,之所以其他學生總是喜歡提問,是因為他們思考得沒有顏回這麽快。

子貢有一次評價顏回,說顏回舉一而知十,意思是顏回腦子反應極快,孔子對顏回說一件事,顏回可以類推到十件事情。顏回總是能夠很快地抓住孔子思想的精髓,孔子根本不需要多做解釋。

我引用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轉發,我想這和我們當下的工作有很大的關係。在公司裏有一種人叫ETC,就是“自動抬杠”的意思。這樣的人總是喜歡反駁別人,隻要一開會,就說:“我不同意,這事不對。”他似乎覺得在公司裏隻有不斷發表不同的意見,才代表自己有存在感、有價值,是敢說話的人。

實際上,如果能夠像顏回那樣,做到不違如愚,別急著反駁別人,自己先琢磨、思考清楚,就能夠節省很多的溝通成本。

人當然可以發問,顏回其實也問過孔子問題,但發問之前,要動腦子。

當有人問我問題的時候,我之所以沒有直接回答,是因為發現他還沒有啟動思考,就希望別人給他一個答案。

人們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未來押寶在別人身上。很多人從小到大的學習方式,就是把自己交給練習題,交給老師,甚至還有學生高考沒考好,回去狀告老師的案例。

實際上,一個人隻有真的思考了,才能夠問出有價值的問題。有很多問題,經過思考後就不用再問了,因為問題已經被解決掉了。

不違如愚,這就是顏回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當我們學習的時候,不能將壓力都給老師,要自我承擔起一些責任。在向老師發問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下了足夠的功夫,有沒有試著替老師回答一遍問題。

之後,你可能發現已經不用問了,你已經豁然開朗,並且能將結論在生活中用起來了。

從領導力的角度看,顏回的做法相當於“接受反饋”。就是當別人告訴自己應該怎麽做的時候,核心是多傾聽、多思考,想想自己有哪些能夠改正的地方。比如跟領導匯報的時候,可以先說自己決定如何改變,這樣的下屬令領導省心,因為他具備自主性,在不斷地動腦子思考問題。接受反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

我介紹過一本書,叫《高績效教練》。在這本書裏,也提到了調動自我責任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我們要相信每個人身上具有的潛能,要試著讓責任感回到自己身上,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孔子喜歡顏回,就在於顏回能夠調動自我責任。他不會遇到難題就發問,不會口無遮攔地隨便說話,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潛心思考的,這就是不違如愚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