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就是嚴肅地對待死亡這件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如果一個社會上的人,不擔心死亡,覺得生死無所謂,隨時隨地可以不要命,整個社會就會變得非常混亂。

在今天,當然極少有人會潦草地看待自己的生命,無端地消耗生命。那為什麽我們要“慎終”呢?

我們換一個角度想,“慎終”就是你如何看待死亡這件事情。有一本書叫《穿越死亡》,作者特別有意思,他用一個鹽瓶和一個胡椒瓶,給我們講生死的道理。他建議我們每次和朋友、家人吃飯之前,可以在桌上擺一個胡椒瓶,再擺一個鹽瓶在旁邊,一個代表出生的時間,一個代表死亡的時間。然後,拿一把叉子放在你此刻的位置,比如你今年四十歲,估計自己能活到八十歲,那麽就將叉子擺到中間。之後,你也可以依照對方的年齡,來擺放對方的叉子。

他發現,隻要我們在每一次吃飯前,擺一下瓶子和刀叉的位置,那麽餐桌前的談話質量就會很高,因為我們意識到自己距離死亡其實沒有那麽遠,我們敬畏死亡,能感受到死亡的壓力是存在的。

對於生命的終結有所重視,是很有意義的,它會讓我們的生命得到提升,會讓我們珍惜時間,從而認真、嚴肅地對待當下的生活。

“追遠”就是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曆史,了解自己祖先的曆史。

孔子很重視祭祀,甚至把祭祀視為治理國家的大事之一。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國家、民族、家族是如何傳承的,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有著怎樣的曆史。

你知道我們現在追溯曆史能追到多遠嗎?

比爾·蓋茨在運作一個關於人類大曆史的研究項目,這個項目我認為相當了不起。這個項目的研究內容,後來被結集出版成了一本書——《大曆史》。

《大曆史》所考察的不僅僅是人類的曆史,還包括地球的曆史,乃至宇宙的曆史。這本書以宇宙大爆炸為開端,對宇宙學、地球與生命科學、人文曆史等進行了宏大而全麵的研究和介紹。

我讀過《大曆史》這本書,讀完以後立刻覺得,人類真的是命運共同體。我們和美國、莫桑比克、納米比亞……所有地球上的國家,都是兄弟,都是一體的。因為我們都是從原始的大爆炸之後的一個點開始,無中生有而來。

宇宙的發端是老子講的無中生有。而物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就是從虛空當中爆出了一個點,開始不斷地膨脹。最早所出現的元素就是氫和少量的氦——這是最簡單的元素。慢慢地才有了氧,地球很難進來外星人,原因是氧是有毒的。比如,蘋果的氧化,果肉放在氧氣裏就會很快壞掉。隻有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慢慢地適應了氧,但是對於很多外星的生物來講,它們無法在地球上存活,這對人類是很大的保護。

為什麽要研究大曆史呢?因為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研究,可以說追得足夠遠了。當你看到那麽遠的曆史時,心態和視野立刻就敞開了,就能讓“自己”這個褊狹的邊界模糊。我們的眼界如果隻局限於一點,就會容易鑽牛角尖,會恨周圍的人,會覺得有無法掙脫的痛苦和無法解決的矛盾。但實際上,當你能夠做到“追遠”時,你的心胸會更開闊。

“慎終”是看你自己的未來,“追遠”是看你自己的過去。

如果一個人能夠嚴肅地對待未來和過去,並且有求知的心,去認真了解,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曾子說“民德歸厚矣”,這個“厚”被很多人解釋成忠厚老實,我覺得這個解釋失之偏頗。當它被解釋為忠厚老實的時候,就意味著這成了一句洗腦的話,仿佛要讓所有人都變得忠厚老實,變成一個樣,但忠厚老實並不是中華民族唯一的美德。

我認為“厚”是厚重之意,就是民風變得誠懇、踏實、樸素、勤奮。當一個地方的民風變成這樣時,人們就會相信勞作的價值,就會敬畏自然法則,就不會去走捷徑,不會欺騙自己、欺騙他人。

厚的反麵是什麽?是輕浮。如果民德是輕浮的,好財、好物、好名、好色,那整個社會則會變得混亂無序。我們希望讓民德歸厚,人們品德厚重、慎終追遠,既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也要知道我們肩負著傳承曆史的責任,了解我們是怎麽一路走來的。當兩方麵都顧及時,認真地去研究、去踐行,整個民族的底蘊才會變得厚重,風氣才會更好。

這就是曾子所講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核心思想。

當然,古代人也會有另外的理解,認為“慎終”是你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懷念自己的祖先等,這種解釋也沒有大錯,但我認為更有意義的解釋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死,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上其他人的生命。

神學統治歐洲的時候,沒有人認為人的生命是重要的,命如草芥,那就是不慎終。那個年代的歐洲,誰想怎麽死都隨他去,因為死亡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每天都有無數的人死掉,大家不覺得人的生命有多麽寶貴,有多麽了不起。

所以,“慎終”也代表著人文主義精神,認真對待生命,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完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