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提升華為的戰略預警能力

在企業的戰略管理中,技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打造企業的核心技術就是戰略管理中的一部分。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要想在未來在市場站穩腳跟,要想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以及生存優勢,就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核心競爭力,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基石和保障。而對於那些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來說,就要防止被其他企業卡脖子,需要及時彌補自身最大的短板。換句話說,它們需要建立戰略預警機製,避免當危機發生時束手無策。

在這方麵,華為始終都在強化自己的預警機製,無論是華為的危機文化,還是華為的戰略憧憬,本身都是為了完善自己的弱項,避免在一些關鍵項目上被對手束縛。多年來,華為公司始終堅持在供應鏈上堅定不移地擁抱全球化,而且對美國公司始終保持歡迎的態度。華為希望美國扮演好在全球供應鏈上的角色,加強對華為的零部件供應,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圈。對華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雙贏的局麵,何況美國一直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國人可以將產品賣到全世界去。但是當美國越來越多地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並且毫無征兆地打壓其他國家的公司時,華為變得更加警惕,即在美國斷供的時候拿出自己的替代方案來解決零部件供應危機。在華為看來,及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很有必要,即便離開美國公司的產品,華為也要找到生存的方式,絕對不能坐以待斃。

比如自從美國政府開始在芯片領域打壓華為,斷供華為的產品,華為旗下的子公司海思開始承擔起研發和供應芯片的責任,而且海思成功推出了麒麟芯片,它完全可以提供備胎芯片。海思半導體公司成立於2004年,何庭波是負責人。當時任正非非常看重這位1996年進入華為的女性工程師,曾親自對何庭波說過這樣一段話:“海思半導體公司必須站起來,擺脫對外國的依賴。”那個時候,任正非就設想了有朝一日美國對華為進行芯片斷供,那個時候華為應該如何應對呢?為了避免被外國卡脖子,任正非要求華為公司每年撥出20億元幫助海思研發半導體和芯片。

2019年,美國使用不正當手法對華為芯片斷供時,何庭波主動站出來表示:“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今天是曆史的選擇,使我們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麵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

從2004年到2019年,華為辛苦布局了15年,依靠的就是15年前強大的戰略預警能力。如果當時的華為缺乏這樣的魄力和機製,那麽今天的華為在與美國的談判和博弈中就會處於被動位置。其實,在2019年發生了很多重要的國際大事,僅僅是在中國以及周邊,就發生了比較嚴重的商業衝突,除了美國對華為毫無理由的打壓和抹黑之外,另外一起國際性事件就是日本對韓國的芯片斷供,這兩起事件實際上都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心技術。美國卡住華為的芯片和操作係統,日本人也同樣掐住了韓國人的芯片,這些都是因為美、日兩國掌控了核心技術,而中國或者韓國想要擺脫困境,隻能自立自強,掌握核心技術來對抗外界的壓力。

雖然華為投入巨資研發了鯤鵬芯片以及泰山服務器,但這些都不是華為最初的設想,而是華為戰略預警機製下的成果。其實華為並沒有真正想過一定要全方位發展、一定要做到每一個環節和業務都得到完善,華為真正擔心的問題是一旦外界斷供華為的產品時會發生什麽事情。如果沒有充分的供應安全保障,那麽華為必須擁有一個第二備份係統來替代。這其實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因為研發芯片、CPU或者操作係統本身就是費時費力的過程,任何企業都需要承受巨大的代價。

任正非還強調了華為的一些經營理念:“華為公司從開創至今,經營觀念是堅決擁抱全球化,通過全球化產業鏈的合作,服務全球社會,這是我們的初衷。但是我們早就覺察到,我們和美國之間也存在著各種不確定的矛盾,所以我們自己也要有一些準備,當美國不賣給我們東西的時候,我們還不至於死掉,還能夠自立。從現在來看,我們生存下來,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問題了。但是我很擔心的是,3~5年以後我們是否還能持續領先世界,這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已經提到我們的議事日程上來了。”

按照任正非的估計,華為公司在5G領域內的領先優勢能夠維持3~5年,但是5年以後,10年以後呢?華為是否還能夠像現在一樣領先呢?是否還能夠在外國的幹預下保持處變不驚的狀態?一旦落後,是否又會被其他競爭對手卡脖子?麵對這一切,任正非始終保持清醒的戰略頭腦。

隨著世界局勢的不斷變化,任正非意識到整個行業的變化發展可能會超出人們的想象,也會超出華為的控製。在發展問題上,任正非希望華為可以強化戰略預警機製,提前做好戰略布防,避免在一些關鍵的發展問題上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