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業務能力,就要推動代表處的改革
隨著華為提出“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代表處在戰術和戰略安排上,就成為華為公司最重要的部門之一。華為的市場代表處不僅是經營和利潤的中心,還是華為公司開展對外業務的前沿陣地,代表了華為的市場攻堅能力,代表了華為國際化擴大發展的力量。可以說,代表處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服務態度都是華為對外關係的一張名片。不過最近幾年,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隨著華為自身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原有的機製已經無法滿足代表處的工作需求,改革勢在必行。最常見的就是權力向一線轉移,讓聽見炮火的人做出決策。在這一改革模式下,華為公司內部成熟業務的指揮權開始不斷下放給代表處,確保代表處可以在市場上及時做出正確的調整,可以在對外關係上獲得更大的主動權。
2019年8月19日,華為對外公開了任正非在CNBG變革研討會上的講話。在講話中,任正非重點談到了代表處改革的問題:“接下來改革的代表處,CNBG要認真選擇,可以先從容易改革的代表處著手,成功後就會信心百倍。如果在難改的代表處先碰了壁,‘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容易失去信心。我認為,小國可以放開一些,由各個地區部自己定,比如拉美的多國可按小國代表處全麵改革;大國不要選擇太多,在條件成熟、業務環境類似的兩三個國家先改,最主要得出一個模型後,就可以去推廣。”
為了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具體的改革措施包含了三個方麵:
第一個就是讓代表處的係統部掌控更多的資源、能力以及決策權。既然代表處直接麵對市場和客戶,而且還是拓展市場的一線隊伍,那麽有必要讓資源繼續往代表處係統部傾斜,讓係統部獲得更多經營的能力。對於代表處來說,要想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優勢,就要確保自己的所有行動是高效的、自主的、有針對性的,而支撐代表處行動的關鍵在於權力和資源要到位,如果總部不肯放權,不肯將資源集中在代表處,那麽代表處的工作就會受到很大的掣肘。
假設代表處發現了一個商機,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授權,就無法立即采取行動,導致貽誤了商機。同樣地,如果代表處缺乏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即便得到了授權,也無法在第一時間開拓市場。而華為公司將權力、資源下放,就為代表處的實際行動鋪平了道路。
第二個是改革要做到因地製宜。任正非認為,既然公司已經初步算出了全球所有代表處糧食包的預測方案,那麽接下來每個代表處應該給自己算一筆賬。公司允許不同地區的代表處有差別,也允許代表處提出自己的改革設想。一旦覺得適合,就可以慢慢進行改革,不合理的話就需要說出更改糧食包數字的理由。按照這樣的思路和模式,改革才能夠做到科學化,才能夠做到機構和人員的精簡。在這個過程中,各代表處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自己所麵對的市場環境和發展狀況進行精簡,將一些無價值的產品線和業務刪除,而沒有必要和其他代表處一樣,做到千篇一律。就像歐洲市場、非洲市場、美洲市場、亞洲市場上的不同國家的代表處不同一樣,公司的改革方案未必就是合理的,任何一處的代表處都要懂得分析自己的處境和現實需求。讓歐洲市場獲得300億元的盈利,並不意味著一定要讓美洲市場也獲得相應的盈利。每一個市場的環境不一樣,組織變革也不一樣,對外業務的拓展模式也不一樣。
第三個是要確保人員安排的合理性。對於那些政治環境、市場環境穩定的代表處,應該適當加快本地化步伐,在很多確定性工作中,可以更多地安排一些本地員工,這樣就可以節省一部分財務費用,並用於新的分配之中,中方員工則需要集中到地區部的戰略機動隊伍中。對於那些市場環境、條件不好的代表處,考慮到可能存在的回款困難、幣種匯取困難或者政治不穩定等因素,應該在當地法律和公司製度框架內多用中方員工,盡量減少本地員工的加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當環境出現大的變動,而相關國家的市場需要臨時關閉時,中方員工可以及時撤退,而留下少量本地員工負責維護,減少公司的消耗。
任正非覺得在拓展對外業務的時候,不能忽略成本的控製和管理,也不要忽略組織結構的管理,不同代表處的經營發展環境不同,代表處的管理模式也不能一樣。比如在歐洲各國,政局相對穩定,經濟也比較發達,市場環境還是比較穩定的,當地的員工可以多安排一些,他們不太可能因為一些社會原因而大規模離職。而在貧困的非洲小國或者政局不穩定的拉美國家,公司就要想辦法減少可能存在的意外損失,人員安排必須靈活合理,減少本地員工可以有效減少業務剝離和市場撤離時帶來的負擔,畢竟中方的人員和物資可以隨時撤走。
這三個方麵的改革措施都相對簡單,可以確保代表處的工作得到完善。需要注意的是,接下來,公司對地區部也要進行改革,提升地區部的指揮權,協調各地的落實情況,避免各地出現人為的割裂,而且地區部總裁需要下放和分散權力。最後對機關部門進行改革,改變人浮於事的狀況,避免重複性平台和重複性勞動。隻有經曆這三個步驟,華為的市場部才能變成一個更加高效的組織,也才能在工作中把握好對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