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心信息+論據

我曾在英語課結課的時候問過一個學生,你在上完我20個小時的課後,還記得什麽內容?我以為他會說某個知識點,誰知道他說,就記得你最後那個段子了。

20個小時的課程,我竟然留在對方腦子裏的隻剩下一個段子,真是挺讓人崩潰的。

之後我開始反思,在這個信息嘈雜的時代,我們傳達的語言信息,能夠被對方吸收、理解的是非常有限的。更嚴重的是,如果大家沒記住或者沒有完全理解你說的話,他們就會想當然地創建自己的版本,將你傳達的信息扭曲化。比如你明明上的是英語課,他覺得你在講段子。

你玩過這個遊戲嗎?第一個人看到一段話,小聲把這段話傳給第二個人,一直傳下去,傳到第十個人的時候,已經麵目全非。但如果隻有一句話,效果就能好很多。比如我們軍訓的時候,如果口令隻有一句話或者一個單詞,傳遞的速度就會又快又準。

因此,使用嫻熟的語言,簡單、準確地傳達出關鍵信息,在社交活動中顯得非常重要。那麽,如何科學地組織語言呢?這就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組合:核心信息+論據。

首先,任何社交談話都必須緊緊圍繞一個“核心信息”來展開。這個所謂的“核心信息”,就是你最想傳遞的唯一關鍵信息,而且,千萬不能複雜,要用最簡單的詞匯組成,切中要害。比如我有一篇演講名為《為生活埋彩蛋》,核心就是彩蛋,你什麽都可以忘記,但這個彩蛋不可能忘記,於是這次演講從傳播角度來看,算是成功了。

這一點在工作中也非常重要,先把你要講的核心信息寫下來,然後再跟別人溝通,寫完幾個核心信息後,開始找自己的論據。接著就好辦多了,無論你拉到多遠,也都能收回來。

《如何實現有效社交》的作者在書中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作者的朋友珍妮是一位圖形設計師,由於孩子太小,所以申請在家辦公。珍妮每天會給上司發一封長郵件,匯報自己在家的工作。盡管珍妮把大量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但她始終感覺,上司並不清楚自己幹了什麽。逐漸地,上司對她產生了信任動搖,甚至還認為她可能在家裏偷懶。珍妮為此非常擔心和苦惱。

作者看了珍妮的郵件後,立馬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珍妮每天的工作匯報非常混亂,缺少核心信息。

二是有時候郵件裏居然還有很多家長裏短的廢話——比如孩子病了、保姆請假了。

三是每當上司提出自己疑問的時候,珍妮總會在郵件裏進行毫無意義的道歉,沒有提供任何有意義的證據解釋——而這些道歉上司根本不感興趣。

於是作者建議:每次郵件交流時,隻選擇最重要的三點核心內容,全用事實性信息,停止毫無意義的道歉以及解釋。要重點向上司說明自己已經幹了什麽,而不是還未完成什麽。不要在郵件中大談生活細節,更不要把不是工作上的事情跟上司講。這點女孩子尤其要注意,很多時候,我們更容易把工作和生活攪在一起,理性和情感混在一起,這樣在職場裏特別不好。

那麽,就拿珍妮為例,應該怎樣組織語言呢?把“核心信息”可以設定為“我能夠幫助公司取得發展”,不要再加其他的東西了。論據可梳理出這麽幾點:比如“我已經成功地幫公司把某項目發展成了多個項目”“我發現並推進了一些可以幫助公司更好成長的項目”“這些是我可以改進的,這些是我無法做到的”。通過這種有效而清晰的語言組織,珍妮與上司之間的這次交流,終於令上司滿意了。

如果我們能把話題都收緊為:核心信息+論據,一切溝通就能有效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