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後世風”(52)不可拋。在這個問題上,吟詠萬葉歌風的歌人們,對後世的歌風一概否定。實際上,倘若對歌風的優劣加以認真分析比較,就會看出並非如此。隻是根據某種成見,認定萬事都是古代的好,而後世的東西一無可取,以此出發隻能推出這樣的結論。

將古代和後世的和歌優劣,從某一時代的治亂盛衰的背景出發加以解釋,隻能是純理論的,是對史實不甚明了的緣故。在很古以前的和歌直抒胸臆,固然有著時代背景影響的因素,而後世歌人們都有自己特殊的姿態。即便是太平盛世的歌人,如果他所師從的歌風不佳,那麽他的和歌也就不會好。同樣地,即便是生於亂世的人,學習的是優良歌風,他的和歌也不會很壞。此外,沒有必要區分男性風格、女性風格。關於歌風的強弱問題,應另文專論。(53)

關於古代和歌、後世和歌的優劣之分,事關重大,絕不能一概而論。一些古學研究者隻從一些非本質的現象出發,未經深入思考即輕易妄斷是非,這是極不嚴肅的。

吟詠古風和歌的人,以後世和歌為劣,理由大致有如下幾點。第一,認為和歌是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後世的和歌,所表現的都不是真實的感情,後世和歌往往先設定一個主題(54),然後吟歌,就會矯揉造作,立意與用詞都莫名其妙、不可理解。這都是虛飾的,都違背了和歌的本意。

這些說法並非沒有道理,但不是全麵客觀之論。因為,正如以上所說,和歌並不是隨心所欲、徑直抒情的。在詞語的搭配上必須富有變化、必須保持和諧,從神代起就是如此。這樣吟詠出的和歌,方能感天地動鬼神。查考《萬葉集》所收錄的和歌,大多數歌人都是努力吟詠出好歌,為此而選擇題材、修飾語句,並不隻是直抒胸臆。隻要看看古代和歌中有所謂“枕詞”“序詞”之類修辭方法,這個問題就會很清楚了。

枕詞、序詞等修辭方法,並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將富有變化的語言運用於一首和歌之中。誠然,和歌是如實表達內心的,使聽者聽罷而深受感動,歌人自己的心也由此得到了無限的滿足。為聽者而吟詠和歌,是和歌創作的本意。

隨著時世推移,越來越追求詞語的豐富變化、追求表達技巧,這是自然而然、合乎規律的。可以說,後世的和歌中,直抒胸臆的作品,百首中難有一首,它們都是被處心積慮地創作出來的。

這種創作傾向是由什麽因素決定的呢?是由時世的推移決定的。人心是和歌之本。雖說是創作,終究也是出自人的真實感情,出自古人就有的那種風雅之心。

一味厭棄後世風,隻懂得歌風隨時代而變化,卻不知道也有亙古不變的東西。要看到,後世和歌也有與古歌完全相通的地方。

再進一步說,今人吟詠萬葉風的古歌,實際上也不僅僅是在抒發自己的感情,而是對《萬葉集》的模仿。

倘若說和歌“要吟詠出自己此時的真實感情”,那麽現代人就須普遍吟詠當下世俗的東西,而不應該模仿古歌,模仿《萬葉集》就已經不是寫實了。如此,則後世歌人設立歌題、將感情加以修飾然後再加以吟詠,有何不好?

要吟詠出優秀的和歌,就要多作。而要多作,就要設立歌題。為了多多創作而設立歌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後世風”也有許多缺點,這是毋庸諱言的。然而,若專看缺點,那麽古風也有缺點。故而不能對後世風一概否定。後世風中也有一些動人的優秀之作,更有古風中難以見到的風趣。

總體上說,在各種事情中,後世比古代更好的事情不乏其例,不能一味貶低後世的東西,和歌也是如此。將古代與後世做比較時,就會看到各有其優劣短長。根據我數十年的探索,認為《萬葉集》中的優秀之作其風雅優美是不言而喻的,後人學習它的歌風而吟歌,雖還不夠充分,但畢竟晚近以來水平逐漸有所提高、有所完善。

如今吟詠古風和歌的人,在初學時往往不加分別、漫無章法,探得門徑後,才感到僅僅吟詠萬葉歌風,則有很多事情難以表現,於是漸漸將後世才有的一些題材與詞語雜入其中。這樣,所吟詠的和歌就漸漸接近後世風格,而在這種和歌中再雜入古風的東西,那就不是後世風了,也不是《古今集》的風格了,從而自成一體。這樣的事情是多見的。這都是因為倘若僅僅拘泥於古風和歌,就難以充分表達。

關於和歌不能不帶有“後世風”的問題,還有另外一些理由。首先,看看《萬葉集》,就會發現那些內容真誠、形式優美的作品,其相似之處很多,所表達的意思也大體相同。有的作品下句完全相同,也有不少作品整體上互相雷同。而題材怪奇的作品,多數是下品,整體不美。

不過,《萬葉集》以後直到現在曆經一千多年,歌人們並非死守《萬葉集》的傳統不加改變。若想要吟詠出優秀作品而刻意模仿《萬葉集》,因沒有其他題材,新的風格就不能形成。

隨著時代推移,將古人吟詠過的尚未陳舊的內容加以吟詠,自然就能形成時代特色,而舊的題材也就不能不發生改變,藝術技巧上會不斷細致、深化。

假如將古人吟詠的題材,按照古風加以吟詠,縱然作品水平足夠,也難以打動人心。假如將古人吟詠過的尚未陳舊的題材僅僅是做表麵的改變,而仍然按照古風吟詠,則必然淪為下品。

模仿《萬葉集》是如此,何況吟詠現代風格的和歌又會如何?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試舉一例。

古人喜歡吟詠白色衣裳,後世喜歡吟詠的,則多為紅色、紫色等染製的衣裳。

白色衣裳純潔而又美麗,而紫色的衣裳經過染製,也有其美。所以不能說唯有白色的衣裳美,而染製的衣裳都不美。隻是染製的衣裳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應該拋棄其中不好的才對。隻要是染製的就一律拋棄,豈不有失偏頗嗎?

用這個例子來比喻如今那些以古風和歌為尊的人,不管紅的紫的有多好,隻因為它們與白色不同,便一概視之為惡。

我是專門研究古代的人,而且也向弟子們授業。而我自己吟詠的和歌,不僅僅是古風,後世風的和歌也作了許多。(55)有不少人批評我在兩者之間不諧調,但我自己的想法就如上文所說,認為後世的歌風不能一概拋棄。

所以,我的歌風屬於古風的少,而屬於後世歌風的則較多。這是因為古風的題材少而後世風格的題材較多。

古代的事情本來就單純簡單,隨著時代進步,萬事都變得複雜起來。和歌的道理也大致相同。

在同時吟詠古風和歌與後世風格和歌的過程中,我很注意將兩者明確區別開來,而不是互相摻雜。

初學的弟子按照我的路子,在同時吟詠古風與後世風的時候,應該以何者為先呢?世間萬事萬物,首先要抓住根本,然後再延伸至末節,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但有些時候卻相反,要先從末節開始,然後再去抓根本。仔細想來,還是應該先從後世風入手,基本掌握後再吟詠古風。

這樣做的理由,簡單地說就是首先要將後世風的和歌學好,對其規則要領熟稔於心,然後在吟詠古風和歌時便有了相關的知識,認真吟詠,而不失於粗率。

古風和歌因時代間隔太長,今人無論怎樣用功學習,在心情上要和古人一模一樣是很困難的。所吟詠的和歌,自以為是古風,實則很容易夾雜後世的詞語與意義。

總體而言,無論和歌還是文章,古風與後世風之間不可能沒有區別。而現代人的和歌與文章,則往往會將古代與後代相混淆。在對後世風有所掌握之際,就要明確意識到“此為後世風”,如此,則可以避免吟歌與作文中的種種錯誤。

後世風尚未弄懂,對古風與後世風沒有辨別,卻傾心於古風的和歌與文章,多數情況下就會流於後世風。

尊崇古風和歌、古風文章的人,對後世風極為厭棄,卻不知自己的和歌與文章中夾雜著不少後世風的東西,這是令人奇怪的。吟詠古風和歌的人,首先應該學習後世風的和歌,這樣做有益無害。

對古風與後世風的不同有了清楚的辨別理解,然後再吟詠後世風,也未嚐不可。不能說這樣不好,隻是應避免古風與後世風的混同。

這些道理並不僅僅適用於和歌。在以探究古代之“道”為宗旨的學問中,如果缺乏這樣的辨別與理解,也許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將古意落入後世之意,乃至“漢意”之中。

古意、後世之意與“漢意”各有不同,充分理解這一點是研究古學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