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為最後的接盤俠

當一套房子從8000元一平方米,3年時間裏上漲到了3萬元一平方米,接下來人們是否還會繼續進入房市購買房子呢?當股票連續一年都在飄紅上漲,股民是否還會繼續持有甚至跟進股票?多數人麵對這樣的問題,有時候甚至不需要做出什麽判斷,因為跟漲不跟跌似乎成了一條鐵律。隻要一個項目的發展處於上升的勢頭,隻要有一個投資項目仍舊在創造價值,那麽通常就會存在強大的吸引力。

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所有的投資項目最終都有一個限度,無論是處於上升的勢頭還是處於下降的勢頭,最終都會達到一個極限點,即這個投資的價值不可能無止境地增加,也不可能無止境地下跌,一旦到達了一個點上,就會向相反的方向運動。比如2008年以後,房價開始一路增值,在2016年前後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值,但經曆了2018年和2019年的淡化,很多地方的房價已經從高峰期適當回落了,類似於燕郊(環京地帶)更是從巔峰期的4萬元左右下跌到不足2萬元。對於那些在2016年、2017年左右投資燕郊房產的人來說,基本上已經虧掉了首付。

在股票市場,這種起伏變化更是常見,每當人們瘋狂地追漲時,很容易麻痹大意,最終麵臨股票的慘跌。曆史上比較出名的幾次股市大跌事件,其實都伴隨著瘋狂的投資行為,一些牛市甚至維持了長達幾年的時間,使得大量股民堅信股價還會繼續上漲,堅信自己的投資還是有利可圖。當股票漲到8元的時候,他們會相信股票會上漲到9元,當股票上漲到9元的時候,還會有人堅信股票會繼續漲到10元的水平上,隻要及時出手,那麽即便是10元的高價,仍舊可以將股票套在新的購買者身上。

無論是房產投資還是股市投資,基本上都處於一種奇怪的博弈狀態,這種博弈在上升期會變得瘋狂,大家都在紛紛抬高股價,並且試圖將更高的風險轉嫁給下一批購買者。或者更直接地說,這一類投資的關鍵並不在於價值是否足夠高,而在於自己是否能夠及時找到接盤俠,隻有尋找到接盤者,才能夠創造收益,一旦找不到接盤俠,那麽自己將會成為最終的接盤俠。

有家互聯網公司依靠一些不錯的電商理念,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這家互聯網公司很快被估值為5億元。不久之後,創始人將公司以5.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一家大的電商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這家互聯網公司的概念被熱炒到了9個億,它再次以8.6億元的價格出售。新的接盤者打算更進一步,將其打造成一個價值幾十億元的互聯網品牌。可是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失去了競爭力,並且直接被打回了原形,這家多次被轉手的互聯網公司也因為表現不佳而砸在了最後一個接盤者的手裏,變得一文不值。

在很多領域內,資本的運轉都處於擊鼓傳花的遊戲狀態,當鼓聲停止的時候,花落在誰的手裏,誰就會遭遇損失。不僅如此,資本本身在熱炒狀態下具有的欺騙性會導致很多人主動去接受這朵“花”,他們會抱著僥幸的心理來看待這個遊戲,並且想方設法將其轉移到下一個人的手中,從而轉移風險,並且通過價格差來獲得利益。接力的人越多,風險也就越大,這就是典型的博傻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參與資本遊戲的人往往會欣然接受來自他人的報價,然後想辦法以更高的報價將相關的投資項目轉移到下一個接替者身上,他們的表現看上去很傻,但實際上他們相信一定會有一個更傻的人出現,一定會有一個更傻的投資者願意花高價繼續購買自己的東西。博傻理論的本質是一種投機策略,任何一個投資人做出投機行為所依據的是能不能找到下一個接盤的傻瓜,隻要找到了這個傻瓜,那麽自己就會從傻瓜變成聰明人。

事實上,資本遊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狂熱性,一盆蘭花會在資本市場被炒到百萬元的高價,一幅古人字畫會被炒作成幾億元的藝術品,就連一張普通的鈔票在資本炒作下也可以變成天價的產品。這一場場狂熱的投機盛宴,投機者並不擔心自己付出了多少成本,因為永遠會有下一個出價更高的人出現,這種狂熱性有時候不過是一個陷阱,陷阱的最終目的就是捕獲那個更傻的人。

當一塊普通的石頭被炒作到原有價值的100倍時,炒作者並不擔心這塊石頭會砸在自己的手中,他們會繼續炒熱行情,會繼續造勢,確保石頭的價值會上漲,直到漲到原有價值的500倍時,持有者仍舊不會擔心,因為他們還會寄希望於遊戲圈中有人出價到原價值的1000倍甚至更多。而這塊石頭顯然不可能永遠增值下去,總有一天,總有一個價位會成為最高點,關鍵就在於誰剛好達到了這個最高點。這個遊戲什麽時候終止,而這一切往往都是人為的。當所有人都在狂熱地尋找下一個接盤俠來創造利潤時,往往沒有想過,最終的那個接盤俠也許就是自己。事實上,如果所有人都在投機冒險,自己會有很大的可能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