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成人主義”,別用比較傷害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應該從內心深處摒棄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優秀的孩子比較的想法,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讚美。也許,你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別濫用比較,最好是禁用比較。
以平常心對待孩子
不管孩子優秀與否,你都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隻有將孩子看成普通人,你才會真正地感受孩子的優點,發現孩子與眾不同之處。
有這樣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
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後的一天,一位記者前去采訪他的母親。記者對杜魯門的母親說:“您有哈裏這樣的兒子,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吧?”
沒想到,杜魯門的母親說:“是的。不過,我還有個兒子呢,他現在在地裏挖土豆呢。”
原來,杜魯門的弟弟是個農夫,但是他的母親並不認為做農夫的兒子是無能的。對她來說,每個兒子都讓她感到驕傲。
杜魯門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一種不摻雜任何世俗雜念的愛。這種愛是建立在對孩子的悅納基礎之上的。不對孩子進行比較,所以每個孩子都值得自豪。
我們也應該向杜魯門的母親學習,正視孩子的優缺點,不要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也不要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如果你是這樣的教育態度,即使你不給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他也不會令你失望。
別覺得別人的孩子好
有一段時間,小語回家後就滔滔不絕地說起她的同學曉雪。
“曉雪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我也想要。”“曉雪的媽媽剛給她買了個書包,媽媽,你也給我買個吧。”“曉雪今天和小胖吵架了,她可真厲害,都把小胖的衣服抓壞了,我也要向她學習。”類似的話,小語說個沒完。
聽她說,要向曉雪學習吵架,我有些生氣地問她:“你回家怎麽總是說曉雪呢,她真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嗎?”
“我是按照媽媽的意思在向她學習啊。”小語解釋道。
小語的話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我仔細回想,可能原因真的在於我。
“曉雪真懂事,我在路上遇見她,還很遠呢,她就主動給我打招呼。這樣的孩子真討人喜歡,你要向她學習啊。”“你怎麽就不能和曉雪一樣講衛生呢,她每天都穿得幹幹淨淨的;你看你,髒兮兮的,不像女孩。”
這樣的話,我經常會在小語麵前說。通常情況下,是小語有某些事情做得不好,我一時生氣,就想用誇別的孩子的方式喚起她的羞恥心,讓她自覺糾正自己的行為。現在看來,我“弄巧成拙”了。
“小語,媽媽在誇曉雪的時候,其實是想讓你向她學習一些優點,那是媽媽相信你會和曉雪一樣優秀。你誤會媽媽的意思了。”
“是嗎?媽媽,我還以為你一點兒也不喜歡我呢。我每天都在想,我要是和曉雪一樣就好了,那樣你就不會生氣了,也不會批評我了。”
讀三年級的小語說出這樣的話時,我很心疼。
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了度,就會走向反麵,誇別的孩子也是如此。你的初衷是想讓孩子找到自己和別的孩子的差距,但是孩子不一定會理解你的苦心,還會覺得沒有自尊。
別的孩子的行為也不一定時時處處都是正確的,這樣就會給你的孩子造成誤導。他會認為,你誇那個孩子,那個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是正確的,從而使你的孩子的行為也出現偏差。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應該從內心深處摒棄把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優秀的孩子比較的想法,對孩子多一些鼓勵和讚美。也許,你會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才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別濫用比較,最好是禁用比較。
將孩子的現在和以前進行縱向比較
剛上幼兒園的小語不擅長跳舞。在幼兒園表演節目時,一般的孩子都會選擇跳舞、唱歌,而小語則不會選擇那樣的節目,她通常會安靜地看別的孩子。
可是我看得出,小語在跟自己較勁。“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她回家後都會很用心地練習跳舞。
“媽媽,你說我怎麽總是跳不好這個動作呢?班上有的同學還說我是笨豬。”急得小語都想掉眼淚。
我按照小語比照的電視裏的動作,幫助小語糾正她的動作。小語的身體有些硬,我糾正了好幾次,可她還是那樣。
“你可是真笨。你的同學個個都比你強,難怪他們會叫你豬。”老公說道。
看出了老公的焦急,小語“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我立即對小語說:“小語,你比剛開始有了很大進步,最初你連腰都彎不下去呢,現在已經很不錯了。”
“是嗎?”小語抹了抹眼淚,破涕為笑。
“當然,小語是最棒的。”
小語於是更加賣力,在“六一”節目表演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把小語的現在和之前比較,我看到了她的進步,倍感欣慰。
記得我剛上小學那段時間,有一次,我的數學考了95分。回家後,我把這個消息告訴爸爸,爸爸說:“考得不錯。”那天晚上爸爸為我做了我喜歡吃的菜,這讓我很開心。
接下來的一次考試中,我的數學成績考了90分。當我把試卷拿給爸爸看的時候,爸爸的表情立刻就暗淡下來,說:“怎麽考那麽點,為什麽沒有上次考得多?”
“這次考試,題目有些難。”
“那你們班上有沒有比你考得多的?”爸爸接著問我。
“有,有6個人。”
“那你還好意思給我看你的成績。以後考不到班上前三名,你就別拿給我看。”爸爸很生氣。我當時很失望,不知道爸爸是關心我,還是關心我的成績。
後來一次下午放學後,我去同學劉雪家做作業,正好是在考試之後。劉雪的成績不如我的成績高,可是她的媽媽看了她的成績之後,還高興地說:“這次你的成績比上次有進步,不錯。”
劉雪聽見媽媽的話,開心地站起來,說:“媽媽,我保證,下次考試成績更理想。”
“不用你保證,隻要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就行。”劉雪的媽媽這樣對她說。當我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心裏感覺很溫暖,充滿了進步的力量。
我當時不解地想:為什麽我爸爸總是說我不如別人,可是劉雪的媽媽卻不那樣對她。如果劉雪的媽媽是我的媽媽,不會拿我和別的孩子比較,那該有多好。
將孩子和比他優秀的孩子比較,會越比越差,孩子的自尊也會受到傷害。那就換個角度,和孩子的以前作比較,發現孩子的進步,就對他說:“孩子,你比以前有進步。”這是對孩子的莫大鼓舞和支持。
不是不能比較,而是要學會比較
孩子之間,也不是不能比,關鍵的是,要學會比較,讓比較發揮積極作用。我的一位朋友老劉,就深知這個道理,並且成功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
他的兒子今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可是一個月前,他兒子對自己失去信心。高考前的模擬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一天回家後,他對老劉說:“爸爸,老師讓我根據自己的成績在班上的排名計算自己在整個學校的排名、在全市的排名。我按老師說的去算,發現自己可能連專科都考不上。”
兒子的情緒很低落。老劉讀懂了兒子的心,說:“兒子,你是百裏挑一的,別灰心。”兒子對老劉的話感到很疑惑。
老劉和兒子算了一筆賬:“你初中畢業時,全市有13萬人參加中考,最終隻有3萬多人考上高中,考上重點中學的隻有幾千人。你的成績在班上一直保持在前三分之一內,這樣算下來,不就是百裏挑一嗎?”
老劉的兒子頓時精神抖擻,他對老劉說:“爸爸,你的計算方法和老師的不一樣。”他對自己充滿信心,成績也開始不斷上升。
當兒子遇到挫折時,老劉也會尋找“同類”進行激勵比較,把兒子從失望中拯救出來。
老劉是位成功的父親。他沒有拿自己的兒子和其他優秀的孩子比較,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不作惡性比較。
如果老劉將兒子和成績比他好的孩子比較,比來比去,會把自己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都比沒了。那樣的比較,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毀滅性的比較。
親子感悟
“我就是我,不要拿我和別的孩子比較。”這是很多孩子發出的聲音。你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容易挫敗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就算努力達到了你所列舉的那個榜樣,你也不會滿足,你會給孩子提出更高的榜樣,這讓孩子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難以找到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