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
想做優秀的父母,想培養優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讓孩子有很多特長和知識,而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使孩子享受應有的天真和爛漫。這是比孩子的全麵發展更為有意義的。
給孩子屬於他們的童年快樂
一個周末,我給同事小範打電話,想讓她帶著她的女兒雅文一起出去玩。因為,小語這兩天一直吵著要和雅文玩。
可是,我打電話給小範時,她說:“不行啊,今天上午我要帶雅文去學鋼琴,下午要帶她去學書法,晚上還要帶她去跳拉丁舞。今天沒時間出去玩了。等以後有時間再一起玩吧。”
“媽媽,我想和小語姐姐玩……”
“玩什麽,錢都拿來交學費了,等你長大了再玩。”
顯然雅文是在央求媽媽給她出去玩的機會,可沒得到許可。
放下電話,我想了很多:一個4歲多的孩子,被諸多的學習占滿了童年,連周末都不屬於自己。
那天,我隻好帶著小語出去踏青。和煦的風、燦爛的大太陽,讓她興奮不已。看著玩得那麽開心的小語,我又為雅文感到難過了,仿佛可以看見雅文無助的眼神。
上次在小範家玩,小範讓雅文去練毛筆字,雅文說:“我想和李阿姨玩,我最喜歡聽阿姨講故事了。”我也說道:“好啊,雅文,阿姨給你講故事。”
但小範一把將雅文拉進了書房,還“砰”的一聲關上了門,留下一句:“故事有什麽用,趕緊寫你的字吧。”
我問小範:“雅文想聽故事,你怎麽不讓她聽啊?講個故事花不了多長時間的。”
“聽什麽故事啊?現在有幾個孩子是想幹什麽就讓幹什麽的啊?現在講究‘全麵發展’,她什麽都不會,以後怎麽考學啊?”小範解釋道,“我也不想讓她這麽累,可是沒辦法。”
說話的時候,小範一臉無奈。
我無話可說,雖然我知道小範的話是不正確的,但是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她。其實,想做優秀的父母,想培養優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讓孩子有很多特長和知識,而是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使孩子享受應有的天真和爛漫。這是比孩子的全麵發展更為有意義的。
別對孩子的愛好評頭論足
張麗是我兒時的夥伴,那時候,大家都很羨慕她,因為她家裏有一台漂亮的手風琴。那時候,手風琴是很奢侈的“玩具”和“樂器”。
可是,我們向張麗表達我們的羨慕之情時,她卻愁眉苦臉,還連連搖頭。
原來,她家裏買手風琴就是為了讓她練習。她媽媽很喜歡手風琴,一直希望她可以成為出名的手風琴家,為此,還專門為她報了培訓班。可是張麗說自己一碰琴鍵手指就很僵硬,根本就沒有興趣。
她的媽媽以前是位鋼琴家,但是後來指關節出現了問題,無法再彈琴,這成了她人生的遺憾,她就將自己的所有期望寄托在了張麗身上。
“你這樣不更好嗎?你媽媽還能給你指導。”我們說。
“可那不是我想要的啊,我喜歡畫畫,我爸爸也是畫家。可爸爸媽媽都說那沒前途,不實用。我真是煩透了。”張麗抱怨道。
後來,張麗既沒成為手風琴家,也沒成為畫家,成了一個沒有任何特長的普通人。
這讓我不得不想起小語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老公說:“女孩,得會點樂器,什麽都不會可不行。我在朋友那裏知道拉小提琴不錯,不但優雅,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呢。”
我便欣然同意了,心裏還在想:說不定小語今後會成為另一個小提琴家“聶耳”呢。
我們為小語買了小提琴,和她一起踏上學琴之路。最初,小語很感興趣,但是新鮮勁一過,麵對單調的琴弦和複雜的指位訓練,小語再也沒了耐心。
看著疲倦的小語,我在想,這就是我要給女兒的美好童年嗎?終於有一次,我和她坦誠地交流了一次,小語勇敢地說出了“不”字。小語還說:“我還是喜歡畫畫,不喜歡拉小提琴。”
我和老公便商量好,不再要求小語去拉小提琴,也不再奢望她今後成為小提琴家。學小提琴告一段落,小語恢複了之前的活潑,我也有如釋重負般的感覺。
不要讓你的“麵子”成為孩子的包袱
我小時候經常聽見爸爸說的話是:“你這次的成績好,真是給我爭光了。”要不就是:“你的考試分數這麽低,真是給我丟盡了臉。”這兩種不同的態度,都是爸爸的真實態度。
記得有一次,學校要求家長去開家長會,那次我沒考好,隻考了班裏十名以後,所以,爸爸沒機會作為家長代表上台講話了。
回家後,爸爸就悶悶不樂地說:“以後沒我講話的機會的時候,就不要讓我去了。你這大起大落的學習狀態什麽時候才能調整好啊。從今天開始,你不能再看那些沒用的書了,好好學習文化課。”
當時,我感到很愧疚,想好好學習,爭取下次讓爸爸有講話的機會。可是每次我都會覺得爸爸的話像是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心裏,讓我的努力也變得很沉重。
每天我回家之後,都會聽爸爸對我提這樣那樣的要求,那時處於逆反期的我,覺得成績是我自己的事情,為什麽要由爸爸來主宰它?想到這些,我就會有些氣憤。這種氣憤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我更不愛學習了,成績也不斷下降。
就這樣,爸爸覺得沒麵子和我的惡劣心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有時候放學後,我都會先和夥伴玩,然後回家。這樣,我回家之後往往會覺得很累,總是希望可以睡會兒再做作業。可是爸爸卻要求我必須先將作業做完再睡覺,並且不容我分說。
“太累了,我就睡15分鍾,作業也不多,很快就能寫完的。”我說,“況且狀態不好,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大降低的。”
“誰讓你整天就知道玩,玩累了,就想睡,整天就知道把學習時間朝後推。下次開家長會,你成績又要下降了,我的麵子往哪兒擱?”爸爸有些生氣地說道。
“可是……”
“不許睡就是不許睡。你是我的孩子,我不信還管不了你,趕緊去做作業!”爸爸的態度很強硬。
麵對說一不二的爸爸,我隻好強打起精神,作業的完成情況可想而知。爸爸檢查完作業,迎接我的,又是一頓訓斥。
我不喜歡這樣的教育方式,每天都想著,如果爸爸什麽都不管我,如果不把他的麵子看得那麽重要,我該有多幸福。
事無巨細的你並不一定受孩子歡迎
有一次幼兒園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不少父母標榜自己對孩子的事無巨細的安排,孩子的大事小事全都過問,言語間好像還透露著驕傲的情緒。有的父母還將自己為孩子做的安排表拿出來給其他人看。
不知道哪位家長突然問了一句:“那你家孩子聽你的話嗎?”
剛才那位拿表的母親頓時語塞。要知道,她家兒子在學校調皮是出了名的。說實話,她拿出那樣一份安排表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
有個在學校表現不錯的男孩的媽媽還說:“我兒子上周末竟然和幾個比他大不少的男孩去了遊戲廳,這在以前可是從來都沒有過的,看來不給他安排好,他就不知道該幹什麽,一旦時間充裕,他就去幹壞事了。”
對於這兩位母親的話,我實在不敢苟同。你給孩子安排好他應該做的事情,孩子也不一定就會按照你說的去做,甚至會和你唱反調。所以,在讓孩子按照正常規律成長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你對他的良苦用心,讓他心甘情願地接受你的指導,而非安排。
最後,班主任老師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說:“你對孩子管得太嚴,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是不對的,你應該清楚地知道該管孩子什麽和如何去管。給孩子適度的自由,同時又不能放任自流,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快樂和自立的個體。”
在座的父母聽了之後都點頭表示認同。
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有段時間,學校讓班主任把班級裏學生在校外報輔導班的情況統計一下。真是不統計不知道,一統計才知道,現在的孩子那麽忙。
我所帶的班上有個孩子,一個人報了三個輔導班:奧數、鋼琴、新概念英語。我知道後,心情很複雜,既有欣喜,也有同情,同情占了更大一部分比例。
當我在想,孩子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這麽忙的,我突然記起曾有個孩子給我留了張字條,夾在交上來的作業本裏:老師,您能少布置點作業嗎?我沒時間做。
我現在知道是什麽原因了。
孩子麵對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壓力,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本能承受的範圍。每天在學校裏,要認真學習必修課,課下還要做家庭作業。
而你,為了提高孩子的競爭力,還為孩子報了很多培訓班。不可否認,有的孩子確實是想通過培訓班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是,更多的孩子是迫於無奈,甚至在一次習作中,一個學生驚呼道:“我哪裏還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啊?我完全成了時間的傀儡。”
不讓孩子閑著,擠占孩子的時間和空間,最終得到的,也並不是如你最初所想的。這不得不說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和悲哀。
親子感悟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很多父母心裏的想法。可是與此同時,你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可能會累倒在起跑線上。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思想誤區,孩子累,你更累。家庭教育一旦違背了幼兒生理、心理規律,就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不妨給孩子適度的自由和空間,讓孩子這朵花得以快樂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