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自己懲罰自己

孩子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在描繪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誤筆”,作為父母,你該讓那些“誤筆”成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妙筆”。讓孩子自己去消化問題、解決問題,承擔應該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幫助孩子獲得責任感。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教育方法。

寬容地對待孩子的錯誤

一天,我見小語換了一個新書包,最初我還以為是她小姑陶琳給她買的,也就沒在意。可是,我突然發現自己錢包裏的錢少了。我把這兩件事情聯係起來,覺得應該是小語拿了錢包裏的錢。

“小語,誰給你買的新書包啊?”我問小語。

她沉默了一會兒,抬起頭說:“媽媽,是我拿你的錢買的。”

“你為什麽拿媽媽錢包裏的錢啊?你不經過媽媽的允許,就私自拿錢,是不對的。你是不是有什麽心事啊,說出來讓媽媽聽聽吧。”

我不忍心傷害小語的自尊心,所以相信她拿我的錢是有原因的。小語低著頭說:“媽媽,我們班上很多同學都有零花錢,就我自己沒有。看著她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也想買。可是你又不給,我隻好拿你包裏的錢了。”

“雖然媽媽工作很忙,可是給你買個新書包的時間還是有的啊。你想要零花錢,也可以告訴媽媽啊。你不說,媽媽就以為你不需要。”我有些著急地對小語說。

看來,小語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她或許隻是為了引起我的注意,才故意拿我錢包裏的錢去買新書包。

想到孩子可能存在的這種想法,我心裏便原諒小語的行為了。以後每個月,我都會給小語20元零花錢,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和以前一樣的情況了。

讓孩子自己去麵對後果

小鬆很喜歡小金魚,有時候在路上遇見賣金魚的,他也會讓我買幾條。見他喜歡,我便會盡量給他買。可漸漸地,我發現,盡管我總是買魚,可家裏的魚還是在逐漸變少。

後來,無意中我發現家裏的垃圾桶裏躺著幾條金魚的“屍體”。家裏沒有小狗小貓,那估計就是小語和小鬆做的了。小語一直吵著魚腥,所以我覺得也不是她做的,那就可能是小鬆做的。

一次,我下班後發現魚缸裏的魚又少了一條,我還聽見小鬆房間傳來的咯咯笑的聲音。我過去一看,他正拿著金魚,看它鼓鼓的眼睛笑。

“小鬆,金魚被你拿出來就要死了,活不了了。”我這樣教育他,可是他對我的教育根本就聽不進去,仍是我行我素。第二天,我還是在垃圾桶裏發現了死去的金魚。

沒過幾天,魚缸裏的金魚就全被小鬆拿出來,都死了。我和老公說好了,最近這段時間不能買新的金魚了,要用這種方法讓小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媽媽,你和爸爸怎麽不買金魚了啊?魚缸裏麵都沒有了。”

“那你知道我們為什麽不買新的金魚了嗎?”

“是不是因為我把金魚撈出來,它們都死了啊?”小鬆說。看來他對自己的行為還是有清楚認識的。

“你知道魚被撈出來就會死,那你怎麽還撈出來?”我很納悶,他知道結局還要那樣做。

“我隻是好奇,想知道它們不喝水多長時間能死。媽媽,你們去買吧,我以後再也不把它們撈出來了。”小鬆說。

後來,我又買了金魚,並且還幫小鬆解答了他的所有疑問。金魚再也沒有少過,他也自覺承擔起了照顧金魚的任務。

很多父母麵對孩子犯錯誤時,都會耐不住性子,對孩子非打即罵,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不利於孩子自我反省能力的養成。

別讓你自己的暴躁脾氣扼殺了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孩子有錯誤行為時,給孩子反省自己錯誤的時間,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清楚的認識。這種時候,你最好不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告訴孩子,而要善於引導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

不理睬也可以成為懲罰孩子的方式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應該就聽過父母給我們講列寧誠實的故事。那時候,我們隻知道要向列寧學習他的誠實,殊不知,他的媽媽,也是我們為人父母者應該學習的榜樣。

有一次,列寧的媽媽帶著他到姑媽家中做客。列寧不小心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姑媽問是誰打碎花瓶的時候,列寧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說不是他打碎的。但是他的媽媽知道這件事情是他做的,他是那麽一個愛動的孩子。

但是,當時她沒有揭穿列寧,而是裝出相信他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她有意識地給列寧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他能主動承認。

終於有一天晚上睡覺前,列寧哭著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幹的。”

聽到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隻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於是,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

從此以後,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後,他還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是列寧媽媽的沉默讓他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媽媽一直在等待著列寧向自己承認錯誤。列寧向媽媽承認錯誤的時候,他已經進行了自我反省。

我也想起了我班上一個孩子,他經常打瞌睡,身邊的同學反映,他晚上玩電腦遊戲到很晚。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的爸爸。沒想到,第二天就有效果了。他上課的時候沒出現瞌睡的現象,而且前一天的作業完成得也不錯。

遇見他的爸爸時,我問他是用了什麽教育方法。

“哪是什麽教育方法,我沒有批評他,隻是把電腦從他屋裏搬走了。聰明的孩子一看,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教育孩子的技巧有很多,有些事情需要熱處理,趁熱打鐵,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有些事情則需要冷處理,當然,冷處理並不是不處理。

孩子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在描繪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誤筆”,作為父母,你該讓那些“誤筆”成為幫助孩子成長的“妙筆”。讓孩子自己去消化問題、解決問題,承擔應該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幫助孩子獲得責任感。這不失為一種好的教育方法。

讓孩子學會總結教訓

小時候,爸爸忙著掙錢養家,很少有時間管我。我便擔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在照顧自己的時候,我也從中學到了總結經驗教訓。

記得鄰居家有個男孩濤,很崇尚武力,一遇到問題,就想用暴力解決問題。一次,我不小心把他心愛的玩具手槍掉地上了,我已經向他道歉了。

可他還是揮舞起他的拳頭向我襲來。我當時的性格就像個假小子,所以我也卷起自己的袖管,想和他“一較高低”。

可是我畢竟沒有他力氣大,在這次爭執中,他還是占了上風。他的拳頭把我的臉打腫了。我當時很憤怒,走到他麵前想在他胳膊上咬一口,可我還沒走上前去,他就跑開了。

那晚回家之後,爸爸見到我的臉和平常不一樣,不但沒有安慰我,替我去教訓他,還在我耳邊說:“我早就給你說過了,不要在外麵惹事,這下嚐到苦頭了吧。”

可能也是心疼我,他才說了那樣的話。

後來在一次遊戲中,我在濤身邊跑的時候,踩了他一腳,一看他的暴躁脾氣又要上來,我的腦子裏飛速地想:上次他生氣的時候,我們用打架的方式解決,結果我被他打了;這次,我不用打架,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呢?

“濤,我家裏有我爸爸剛給我買的玩具手槍,你不是很喜歡手槍嗎?我拿給你玩。好不好?”

“真的嗎?”濤皺了皺眉頭,問我。

我點點頭。他臉上的氣憤就煙消雲散了,我帶著他去我家拿手槍玩,之後,我還和他成了好朋友。

雖然“打架”並不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可是我在其中學到的東西卻很有價值:在遭遇一次失敗之後,再次遇見同樣的情況,要學會總結經驗,換個思路。這是我在“幫助他懲罰我自己”時的發現和領悟。

親子感悟

對孩子的教育,表揚是主旋律,但是適當的懲罰也是應該的。孩子會犯錯誤,有些還是很嚴重的錯誤,這時候就要講究懲罰的藝術了。讓孩子對自己做的錯事負責,比你對他負責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