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威脅不恐嚇,不嘮叨不抱怨

合格的家長不管麵對什麽樣的孩子,都不會有意說出嘲笑的話語,做出類似的表情,同時也能夠避免無意識諷刺孩子的言語行為。因為這樣做除了打擊孩子的上進心,不起任何作用。

不要威脅、恐嚇孩子

威脅、恐嚇孩子,有時候能見到效果,但與孩子受到的損害相比,不值得一提。若嚇唬孩子被他識破,不僅不起效果,有可能還會加劇孩子的惡習,甚至他還會習得這種不良行為。

秋季的一天,我帶著丈夫、女兒到郊外去玩。走在田間的小路上,我們都格外高興。小語一會兒跑,一會兒跳,一會兒圍著路兩旁的樹繞,玩得十分開心。

地裏的莊稼大部分都成熟了,玉米稈累彎了腰,花生葉子被染得焦黃……

看著大片大片將要豐收的果實,我心潮澎湃,閉著眼呼吸著郊外的新鮮空氣,遐想著農民又迎來一個豐收秋季的喜悅,不知不覺沉醉其中。

“小語,那些花生葉子下有毛毛蟲,快回來,別碰它。”

我正閉目遐想的時候,聽到丈夫嚇唬小語說。睜眼看去,正見小語迅速地扔掉手中盛花生葉的袋子,飛快地從一片花生地裏跑過來,躲在我的身邊,拽住丈夫的衣服不撒手,臉上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原來,小語以前沒見過花生葉子,看到它新鮮,就在路邊撿了一個小塑料袋,開始揪花生葉子,準備把它帶回去向小夥伴們炫耀。

丈夫認為小語那樣會弄髒衣服,就多次阻止孩子,小語都沒聽從。最後,丈夫沒有辦法,他知道女兒膽小,就用毛毛蟲嚇唬她,結果還真達到了效果。

丈夫拍拍拽著自己衣服的女兒,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

但我看到這一幕場景,心裏卻很難受。這次郊外遊玩,我原想讓小語多了解一些常識,多親近一下大自然,沒想到經丈夫這一嚇唬,她的興趣沒有了,對毛毛蟲的恐懼心理卻更強烈了,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孩子對從沒有見過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受其吸引走上前去。有可能這種東西會弄髒孩子的衣服,也或許會傷著孩子,等等。當你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為了避免出現不良的結果,有可能采用恐嚇的辦法來使孩子退縮。

這樣,雖然立竿見影地顯現了效果,但孩子以後有可能就會一直抵觸、害怕那種東西。

所以,任何時候,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都應該實事求是地對孩子說明白其中的緣由,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認識。千萬不能用別的東西去嚇唬孩子,或者言過其實誇張事物本身的危害程度。

其實,威脅、恐嚇孩子,有時候被孩子識破了,不僅他的行為會變得更加猖狂,有可能他還會反過來威脅你。

朋友李哥的兒子小東,有次因為沒考好,就對媽媽撒謊說沒有考試。李哥後來知道了情況,就威脅兒子說:“以後再撒謊,就不要你了。”

小東聽此話,一賭氣跑到了我家。李哥和妻子找遍了親戚家,都沒有找到兒子的蹤跡。他們後悔不該責罵兒子,擔心他因此真的離家出走。

後來,我打電話通知老朋友過來,李哥給小東又是賠禮又是道歉,兒子才極其不情願地跟著他回了家。

自從有了這次經曆,小東知道爸媽並不是真的不想要自己,以後的行為比以前更加放縱了。撒謊次數不僅沒減少,而且增多了。

不僅如此,小東一看父母管自己,還拿出走威脅父母。李哥夫婦雖然對兒子的這種行為十分生氣,但再也不敢說出半句“不要你了”類似的話語。

威脅、恐嚇孩子,有時候能見到效果,但與孩子受到的損害相比,不值得一提。若嚇唬孩子被他識破,不僅不起效果,有可能還會加劇孩子的惡習,甚至他還會習得這種不良行為。

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繞開威脅、恐嚇孩子這個陷阱。

不要嘲諷孩子

最近我比較忙,由丈夫來教小語認字、寫字。

一次,丈夫教了小語學習寫字後,就去做飯了。小語那次學習心不在焉,所以字寫得七扭八歪。

丈夫忙完事後,去檢查小語的作業,發現字跡十分潦草,就很生氣,他在小語麵前抖動著本子說:“你看看自己寫的字,豬學了這麽長時間,畫得都會比你寫得好!”

這話傷了小語的自尊,她的眼淚無聲地流了出來。女兒怎麽也想不通,爸爸怎麽能拿自己與豬相比呢,而且還把自己說得不如一頭豬。

吃晚飯的時候,小語很沉默,吃得也十分少,很快下桌回自己小屋了。

我發現小語情緒不對,急忙走進她的臥室,發現女兒正在默默地流淚。我把小語抱起來,問她哪裏不舒服,小語撲在我懷裏大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把爸爸拿豬與自己相比說了一遍。

我輕輕地拍著小語說:“爸爸那是恨鐵不成鋼,才這樣說。我知道女兒很聰明,平時都寫得不錯,今天肯定有什麽事情,影響了你寫字的情緒,對嗎?”

小語這才給我講她在班上與小米鬧矛盾了,回家後不想寫字。

知道了事情真相,我安撫小語睡下,去找丈夫談心,告訴他要想教育起效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嘲諷孩子。

丈夫看到小語的狀況,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低頭不語。

看到孩子不聽話,做事不認真,或者身上有什麽缺點、毛病,你希望孩子能夠改正,把他說得一無是處,甚至拿動物與孩子相比進行嘲諷,結果不僅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還大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不僅如此,你對孩子這樣評價,他對自己的認識就會失之偏頗,有可能還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行為。麵對孩子的錯誤,要先弄清楚原因,找到孩子錯誤產生的根源,再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要對孩子嘮叨、抱怨

合格的家長應避免誤入嘮叨、抱怨的陷阱之中,對孩子盡量少說教,如果一句話能說清楚,不說兩句;若是用眼神、動作能暗示孩子,一句都不要講,做個在孩子心中有威信的家長。

朋友劉娟是一個對孩子要求完美和嚴厲的人。有次,她送女兒雲雲參加一場舞蹈比賽,雲雲舞蹈跳得比較出色,獲得了第三名。

雲雲很高興,比賽結束後,拿著獎品奔向媽媽說:“我跳得還不錯吧,得了第三名。”

“這跳得還叫好?沒有想到我這麽辛苦培養你,你竟然隻拿了第三名,你想想這個結果對得起我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什麽都給你準備好,又一天幾趟地接你上下學,在周末還要送你去舞蹈班,犧牲了休息時間陪你訓練,甚至為了你,放棄了我的工作,你竟然……”

“別抱怨了,不就是沒有達到你的要求獲得第一嗎?若是覺得你付出的辛苦不值得,以後別再這樣做好了。”

雲雲聽不下去了,打斷了媽媽的話,同時,委屈的淚水也順流而下。小小年紀的她,頂不住媽媽所給如此大的壓力,開始有了對抗的情緒,但又覺得無能為力。

劉娟開始聽女兒反駁,還很生氣,後來見女兒默默地流淚,心裏也不是滋味,就沒有再吭聲,同時開始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抱怨是否對。

孩子不好好學習,或者沒有達到你的要求等,你可能會因此抱怨孩子,講述自己對他的辛苦付出,本意是想激勵孩子上進,但有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為你撫養孩子的不易,他都看在眼裏,再說,這也是你應盡的義務。同時,孩子也想獲得好成績,取得好名次,誰都不想落後於人。你的抱怨要麽會讓孩子壓力增大,要麽就會使他反感。

所以,好媽媽千萬不要抱怨孩子,那樣做百害無一利。

你最初嘮叨孩子的本意,是想改變孩子。但時間久了以後,有可能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嘮叨、抱怨孩子已經成了你的一種習慣,說話沒有重點,除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失去了任何意義,很難收到應有的效果。

因此,好媽媽說話要有重點,而且盡量少說,避免因發泄情緒而嘮叨。

親子感悟

你讓孩子做什麽事情,應該直接明了,而不是嘮叨個沒完,這樣孩子厭煩,你的威信也因嘮叨、抱怨過多而降低。好媽媽應避免誤入嘮叨、抱怨的陷阱之中,對孩子盡量少說教,如果一句話能講清楚,不說兩句;若是用眼神、動作能暗示孩子,一句都不要講,做個在孩子心中有威信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