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正向教育,創造愉悅的親子關係

和孩子溝通,重在效果

通過實際行動,我讓孩子明白了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比苦口婆心的說教,效果更好。有了更好的溝通,你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孩子,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

和孩子溝通,應把握好時機

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芷怡,上次見麵,你不是讓我多和我女兒溝通嗎,可是,我今天和她溝通了,卻毫無效果。”言語間,似乎對我之前跟她說的話充滿了懷疑。

我問她是怎麽和女兒溝通的。

“最近老公出差,家裏就剩下我和女兒。昨天工作中正好有些不順心的地方,晚上我就想和女兒說說,可沒想到,我一對女兒說單位的事情,她就說,‘媽媽,你今天沒事吧,和我說這些幹嗎?我又不關心’。

“說著,她遞給我一張試卷,是她的英語試卷,還說,‘你不就是想問我的成績嗎?給你。何必繞這麽大的彎呀?以後有話,你就直說’。芷怡,都說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我怎麽感覺不到呢?”

聽到這裏,我覺得有些好笑。記得上次見她的時候,已經是半年之前了。

“你是不是突然和孩子溝通了?”

“是。如果不是老公不在家,我肯定不會和女兒說心裏話的。”

“看,這就是問題所在。你和孩子溝通的目的本來就不明確,把孩子作為你的替補溝通對象,孩子已經習慣了你不和她溝通,你突然和她溝通,她肯定會不適應。孩子不接受你和她的溝通之後,你就應該向她解釋一下,你就是想和她說話,而不是為了詢問她的成績。”

“你說得有道理,”朋友在那邊說著,“看來,我要經常和她溝通,還要找好切入點。”

“是的,你這樣想就對了。”

後來,我見到她們母女倆,和諧的關係都讓我羨慕。“多虧了你,芷怡,不然我和她能不能交流還是個問題呢。”

我微笑,看到一臉幸福的她,我覺得對我的教育影響也很大,我和我的孩子之間也應該保持這樣的關係。

借助非語言手段溝通效果好

一次,鄰居家的孩子在我家玩,我誇了她一句,小語就噘著嘴看我。接下來,我拿零食給那個孩子吃,小語竟然把零食從那個孩子手裏搶了下來。

我用嚴肅的眼神瞪了小語一眼,可是她根本就不把我的暗示放在心上,還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這讓我很不滿意。

我覺得孩子偶爾有這樣的感覺也可以理解,隻要這種情結不嚴重就行。

可接連幾天,我都發現小語是個很小氣的孩子。早上,我給她做了兩個煎雞蛋,當時,小鬆還沒起床。小鬆起床之後,想吃一個,可小語卻把盤子攬在自己胸前,不讓小鬆碰。

婆婆給孩子送來好吃的,小語肯定第一個衝上去,先把自己喜歡的挑出來,剩下的給小鬆。等我們問她的時候,她就說:“我聞著太香了,就跑過去吃了。我不是也給弟弟剩下了些嗎?”

本來想和小語講道理,可是覺得她還小,和她講道理,溝通效果也不一定明顯,於是,我和老公便約定好:

周末,小語和小朋友在樓下玩,我提前做好了午飯,沒有等小語回家,我、老公、小鬆就把小語很喜歡吃的土豆燉排骨中的排骨給吃光了,隻剩下些土豆。

饑腸轆轆的小語回家後,見到餐桌上的菜,嘟著小嘴說:“媽媽,你不是說做土豆燉排骨嗎,怎麽隻有土豆啊?”

“實在是太香了,我們就忍不住都吃光了。”我和老公、小鬆按照事先約定好的說法對小語說。

“你們……”小語急得跺著腳,話都說不完整。

“我們可是跟你學的。”自知理虧,小語也不再說話,安靜地吃土豆和米飯了。

吃完飯,她慢騰騰地走到我麵前,說:“媽媽,我現在知道,我以前把好吃的都吃了,是不對的。以後有好吃的,我和你們一起吃。”我適時地抱了一下她,說:“小語懂事了。”

“保證更懂事。”不知道這個古靈精怪的孩子在哪裏學來的,一句話把我逗樂了。

通過實際行動,我讓孩子明白了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比苦口婆心的說教,效果更好。有了更好的溝通,你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孩子,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

借助遊戲和孩子溝通

有了小語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和老公都無法適應有孩子的生活,小語的很多問題都讓我們頭痛。婆婆照顧她的時候,我們有好幾周都是在單位加會兒班再回家。

這樣一來,我和老公也發現了個問題:

“小語,來,媽媽抱抱。”

“不,我不要媽媽抱,我要奶奶抱。”說著朝婆婆跑了過去。

這是一天晚上家裏發生的一幕。我的心一下子就變得很涼。

第二天,我就早早回家,和小語玩起了遊戲。

“二比一,我贏了!”小語開心地喊了出來,這是我和小語在打乒乓球。家裏沒有乒乓球台,我就和她把餐桌上的東西拿開做乒乓球台。和她玩得很開心,特別是我故意讓著她,讓她贏了之後。

“媽媽,你再和我玩會兒吧。”小語央求我說。

“好,媽媽和你玩飛鏢,但是有個條件,誰輸了誰就講今天發生的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好嗎?”

“好,誰怕誰。”小語裝模作樣地對我說,對我的挑戰做出了回應。

小語還真是厲害,也可能是我的視力沒有她的好,我很難贏她。第一個飛鏢,她7環,我6環。

接下來是第二個飛鏢,她8環,我7環。

第三個回合,她的飛鏢竟然飛出了靶外。小語看了一眼就捂上了眼睛。

“小語,你現在是15環,我是13環,這次我的飛鏢射中2環總是沒問題的吧?我贏定你了。”還沒開始射飛鏢,我就衝小語吹噓了起來,漫不經心地把飛鏢射了出去。

“啪”的一聲,我的飛鏢竟也偏離了本來的方向,落在了地上。

小語卻在一邊高興地鼓起掌,說:“媽媽,你輸了,你輸了。”

輸給孩子,確實讓我覺得很沒麵子,可是我轉念一想,我的目的是和孩子溝通,現在孩子心情很好,正是和她交流的好時機。

“好,那媽媽就把今天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在一起玩,很開心。和你在一起玩,媽媽都不記得有什麽不開心的事了。”我刮了下小語的鼻子,對她說,“以後媽媽經常陪你玩,好嗎?”

“好好好,我也喜歡和媽媽一起玩。下次叫上爸爸和奶奶,我們一起玩。”小語一邊鼓掌一邊說。

這次我輸了,下次不一定輸;下次如果小語輸了,她就會對我敞開心扉了,溝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遊戲是你走進他們的世界與其溝通的橋梁。在遊戲中,你要讓孩子成為主角,孩子想玩什麽遊戲,最好尊重他的意見。這是很有技巧的溝通方式。

變換話題,增加溝通趣味性

自從在電視上看了《蜘蛛俠》之後,小鬆就迷上了蜘蛛俠。電視、漫畫書,他把奧特曼作為自己的偶像,每次在電視上看見奧特曼在空中飛來飛去救人,就會拉全家人一起看。

老公實在看不下去的時候,就對著小鬆大喊:“整天看奧特曼,不是告訴你了嗎,那都是假的。”他的脾氣暴躁,小鬆很害怕他。

老公批評他的時候,他向我投來求助的眼神。我在他眼裏,就像是救兵。雖然我知道該尊重孩子的模仿權利,可是,我也很擔心,萬一哪天他走在街上,學習奧特曼一樣攔車,那問題就嚴重了。

“小鬆,你知道奧特曼是怎麽產生的嗎?”

“我在電視上看了,是他突然具備某種能量了。”

“他的特異功能不是突然具備的,而是導演賦予他的。你想知道現實中和奧特曼差不多的是什麽嗎?”

小鬆疑惑地問我:“還有和奧特曼一樣厲害的啊?”

“有。”我以肯定的語氣對小鬆說,然後把早就準備好的機器人資料拿給他看,還對他講機器人的無所不能,甚至比他的偶像奧特曼還要神通廣大。

小鬆對此興趣很濃,我趁機告訴他:“要想深入研究機器人,必須學好文化課,懂得多了,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偶像。”

和小鬆的交流順暢了,他也不再覺得我的說教是在嘮叨了。看著從奧特曼中“脫離”出來的小鬆,我覺得教育真是要講究技巧的。

親子感悟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重視效果。孩子更需要的是和你正常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雖然你可以憑借你的權威,要求孩子聽從你的教育,偶爾或短時可能會奏效,但是達不到長期效果,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