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懲罰孩子,不嬌縱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首要前提——孩子迫切需要你關注他,這是他內心簡單的想法。如果你對孩子沒有表示,孩子就會感到失望。相反,你給孩子適當的關注,孩子的需求得以滿足後,親子關係也就會更融洽。

讓孩子感覺被重視

一次,我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小鬆滿臉愁雲地回家了,還很認真地看了我一會兒。小孩子的情緒說變就變,我覺得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也就沒太在意。

我雖然在看電視,卻聽見小鬆的房間裏傳來了唉聲歎氣的聲音,還夾雜著他亂扔書本的聲音。

“這小家夥,在搞什麽鬼?”可是,電視劇很吸引人,所以我還是沒過去問問小鬆怎麽了。

吃飯的時候,我叫小鬆出來吃飯,他卻不肯出來,隻說了一句:“媽媽,你怎麽那麽不重視我?我是你的親生兒子嗎?”

小鬆的話讓我很吃驚,他怎麽會說出這樣的話呢?後來一想,肯定是我沒有及時問他發生什麽事情了,所以他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小鬆,媽媽剛才已經看見你不高興了,媽媽沒有問你,是覺得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我為了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關心,便這樣對小鬆說了。但是我知道,在這件事情上,我做得不對。

小鬆的眼神接著變了,問我:“是嗎?媽媽,我還以為你隻知道看電視呢。”

“怎麽會呢,媽媽還知道你為什麽不開心呢,是不是考試沒考好?”

“你怎麽知道呀,媽媽?”

“因為我是你媽媽呀,你的什麽事情媽媽都知道。”其實,我隻是在剛才叫小鬆吃飯的時候見他在拿著一張試卷歎氣,便猜到發生什麽事情了。

接著小鬆拉著我的胳膊說:“媽媽,我的英語隻考了80分,但是我已經把錯誤的都改正過來了。”說著,還讓我幫他檢查改正得是不是正確。

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滿足的首要前提——孩子迫切需要你關注他,這是他內心簡單的想法。如果你對孩子沒有表示,孩子就會感到失望。相反,你給孩子適當的關注,孩子的需求得以滿足,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

不要忽略孩子的內心

一個正常發育的孩子,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外,心理上的滿足也是必需的。不少父母會覺得孩子年齡小,吃好喝好就行了,殊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內心需求。

這是一個聽來的故事,對我卻有很深的影響。

豆豆3歲的時候,她媽媽就去世了,後來,爸爸給她找了個後媽。不久後媽就懷孕了,一次,在樓下,一位阿姨說:“可憐的孩子,如果你後媽生個女孩還好,如果生個男孩,那你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豆豆的心情陡然變得很不好,眼裏噙滿了淚水。

回家之後,她的目光一直追隨著爸爸。她想在爸爸那裏獲得些許安慰,可是,忙著照顧後媽的爸爸沒有注意她的情緒,豆豆更加悲傷。

後媽生產的那天,下著很大的雨,當豆豆聽說後媽生了個兒子之後,冒雨跑出去了,跑到媽媽的墓碑前。

後來,爸爸在墓前找到了哭得不成樣子的豆豆,心疼地說:“孩子,跟爸爸回家吧。”

“我不跟你回家,你根本就不懂我。你就知道給我吃的喝的,從來不問我心裏怎麽想的。”豆豆衝爸爸喊道。

爸爸這才知道豆豆一直有心事。

“你這傻孩子,你是爸爸的寶貝,爸爸怎麽會不疼你呢?”

豆豆這才抹幹了眼淚。自那件事情之後,爸爸還增加了和豆豆之間的交流,絲毫沒有因家庭新成員的到來而減少對豆豆的愛。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生活著。

不要輕易對孩子下結論

初二的時候,小語越來越喜歡打扮,還會向陶琳請教如何穿衣服。她甚至會自己去買衣服,每天出門之前,都會在鏡子麵前照很長時間,還時不時地問我:“媽媽,我今天是不是很漂亮?”

這讓我很擔心,她這個年齡,正是發生早戀的時期,想到這裏,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

我承認當時是有些不冷靜,當小語第二次自己買衣服之後,我竟然將她的衣服給扔了。原以為她會改變一味愛美的習慣,沒想到,她根本就沒有什麽改變,和我之間的交流也變少了。

之後,我便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小語談戀愛的蛛絲馬跡,可是,並沒有找到。我不死心,一直追問小語是不是在談戀愛,她否認。我卻難以相信她。

“媽媽,我真的沒有談戀愛,隻是班上有個同學,我的成績和她不相上下,最近她打扮得很漂亮,我不能落後啊。”小語煞有介事地對我說。

其實,想想自己像小語這麽大的時候,有段時間也很愛臭美。知道她不是在談戀愛,我的心裏輕鬆很多。

“小語,媽媽像你這麽大的時候,也很愛美,每天就想著要穿什麽衣服,要怎麽搭配,這樣一來,媽媽的成績直線下降,最後隻上了普通高中。後來,媽媽明白,美不是靠外表的,外在的美很容易就消逝,由心靈散發出來的美才會持久。”

小語不再說話,我繼續對她說:“你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現在什麽對於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你把穿衣打扮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成績會有很大提高的。”

此外,我還為我之前對她的誤解道歉,她感受到了我的誠意,也知道了她的表現隻是虛榮心在作怪,給她講清了道理,她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思重新放在了學習上。

親子感悟

孩子需要你給予精神上的慰藉,特別是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一般來說,孩子都喜歡被成年人關注和認可。你了解孩子的需求,給孩子適時的安慰和鼓勵,往往會使孩子獲得心靈上的愉快,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