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但剛結婚,問題就出來了。

一天,妻子打電話叮囑丈夫幫她買內衣。電話裏,丈夫答應了。但回家後,他沒買回來。當妻子問起來,他就說“對不起,忘了”。第一天如此,第二天、第三天還是如此。最後,妻子憤怒地對丈夫說:“如果你總記不住,我自己去買好了。”“那你就自己去買。”丈夫說。

當天晚上,妻子非常生氣和懊惱,她說:“不想買就早說,害得我浪費精力。”

“為什麽非要我幫你呢?”

“我以前的內衣都是你買的啊!”

“但你想過沒?我一個大老爺們,真的喜歡買嗎?你記得我哪次是很高興地、主動地去買呢?”

“的確沒有,都是我讓你買的。”妻子覺得非常震驚,她問道,“既然不想買,為什麽不告訴我?”

“我怕你不高興,怕你生氣。”

黃家良說,這個案例非常經典地詮釋了“什麽是事實”。男朋友幫女孩買了幾年的內衣,女孩就自動歸納成“他喜歡這麽做”。但真正的事實隻是,男孩子是“怕她不高興”。

“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麽,而是對方是怎麽感受的,”黃家良說,“我們要永遠記住,感受的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

時代改變了,我們愛的方式卻沒有改變。以前,物質很匱乏,所以愛的主要內容是保證對方的物質需求。但現在,物質需要已經不再那麽重要,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則日益突出。鑒於此,我們應該進化我們愛的方式,重視配偶或其他親人的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親密關係的一個重要價值就在於交流並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不要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一個人的關係可以分成兩部分:個人領域和社會領域。

個人領域包括配偶、親人、知己,最典型的是家;社會領域包括同事、同學、同鄉等,最典型的是工作。

工作中的規則是權力,其運作機製是競爭與合作、控製與征服。家中的規則是珍惜,能抵達珍惜的途徑是理解和接受。如果不明白工作與家的分野,而將權力規則帶回家,那就形成一種“權力的汙染”,會引出很多問題。

並且,這種汙染在現代社會很容易發生,因為我們的社會流行成功崇拜,而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徑就是掌握權力規則。

在這種崇拜之下,無論成功人士還是普通人,都很容易忽視珍惜的規則,而隻在乎權力規則,將其視為解開人生的主要甚至唯一一把鑰匙。

在某種程度上講,嫻熟地掌握並果斷地使用權力規則會讓一個人在成功的路上奔跑得更加迅速,但一旦它滲透到一個人的個人領域,那勢必會讓這個人付出代價——他的親密關係必然會變得一塌糊塗。

所以,如果我們珍惜家,就不要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家不是工作的延續,也不是工作的補充,”谘詢師黃家良對記者說,“家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別對待。如果你工作處理得很好,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運用工作的那一套方法,你在家中就會一樣處理得很好。”

“如果你這樣以為,這樣去做,你就會把權力規則帶回家,”黃家良說,“結果就是,你隻會納悶,為什麽你的家如此冰冷,如此糟糕。”

他總結說,把權力規則帶回家分以下幾種:

一、以為家裏的規則和工作規則是一回事,而在家中有意使用權力規則;

二、知道兩者不一樣,但不懂家的規則;

三、徹底拋棄家的規則;

四、習慣了權力規則,在家中放不下,就像是權力強迫症。

在家中有意使用權力:女強人吞並丈夫和兒子的世界

45歲的白麗在廣州有一家房地產公司,長她兩歲的丈夫張安有一家科研公司,15歲的兒子張義在一所貴族學校讀高中,聰明伶俐,學習成績非常優秀。

按說,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但白麗對黃家良說,她和丈夫的關係問題延續很多年了,以前還能勉強維持,現在,火山似乎時刻都會爆發,她感覺非常惶恐。

到底發生了什麽呢?白麗苦笑著說,主要原因是她太能幹了。

張安是謙謙君子,做學問沒問題,但做生意是勉為其難。兩年前,他的公司到了破產的邊緣,兩口子最後玩了一個蛇吞象的遊戲,張安的小公司吞並了白麗的大公司。

公司合並後,張安做正總,白麗做副總。但真正打理公司的還是白麗,公司業績很快有了改善,一年後就成為業界數得著的企業。就在這個時候,兩口子的家庭戰爭升華到了新頂點,張安幾次大發雷霆,對著白麗歇斯底裏地吼叫:“這是我的公司,我的地盤,你給我滾出去!滾出去!!!”

說到這裏,白麗的眼淚流了下來,她說:“你知不知道,我有多累。公司裏,他不會做事,我必須張羅一切。回到家,他是撒手掌櫃,還得我張羅一切。我是女強人,但我一樣想小鳥依人,想得到男人的嗬護。但他……能讓我依靠嗎?”

白麗說,她知道丈夫惱怒她讓他顯得“很窩囊”這一點。“但他有本事就改變一下窩囊的形象啊!”她說,“每次一回到家,他就鑽進書房誰都不理。家裏這樣就算了,但在公司他還是這樣。堂堂的正總,總是躲在辦公室裏,不和人說話,不出來應酬。沒出息,要不是我打理一切,公司早垮了。”

丈夫:我的世界被吞並了

但張安對家庭衝突有不同的說法。當黃家良讓張安描述一下他對家的感覺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冷,冰冷。”

他承認,妻子很能幹,把家裏一切都打點好了。但他並不欣慰,相反覺得很受排斥。家務是妻子說了算,兒子教育也是妻子說了算,他什麽都辯不過妻子,最後幹脆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裏,“這是我在家中唯一能說了算的一塊地盤”。

家外一開始倒沒問題,畢竟“工作是我唯一的舞台”,但公司合並後,“這個舞台也被她占領了”。

兩人常就公司業務進行爭論,每次的結果都是白麗強行接管一切,和客戶聯係,打點社會關係,指揮下屬,運營整個公司。結果,公司很快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張安說,妻子這麽能幹,他一方麵很欽佩,另一方麵讓他覺得很難受。“就像在家裏的感覺一樣,”張安說,“什麽都不需要我,妻子一眨眼把什麽都處理好了……這讓我覺得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

張安多次向妻子表達過這種感覺。一開始,白麗會注意一下,但很快又忍不住“把一切都搞定了”。最後,張安就隻能用像歇斯底裏的吼叫這種方式向她表達憤怒。“看上去,妻子不過是吞並了我的公司。但內心中,我覺得是我的世界被吞並了,”張安說,“我一退再退,一退再退……但現在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再退了。”

在三個多小時的談話中,張安很多次講到“我說什麽都沒用”,這仿佛成了他的口頭禪。

兒子:她很可愛,也很可恨

兒子張義則說:“我隻感覺到有媽媽,爸爸的門總關著。從小到大,他帶我出去玩的次數不超過五次……爸爸就像是教科書上的科學家,讓我尊敬,但離我很遠。”

對於媽媽,張義總結說:“她是很好的領導,很差的妻子,獨裁的媽媽。她很可愛,也很可恨。可愛的是,她讓我有依靠。可恨的是,我沒有自由。”

張義說,從小媽媽就已“把我的一切從頭到尾都安排好了”。現在,張義讀貴族高中後,是寄宿,周末才回家。一開始,白麗讓司機接張義回家,但後來改成自己接,並主動在路上和兒子談心。白麗對黃醫生說,兒子是她最大的安慰,“他上進又聽話,是個乖孩子……我們沒有代溝”。

至於孩子的未來,白麗說:“由他自己選擇,但我已經幫他把路鋪好了。”不過,張義說,他對媽媽這句話的理解是“我(指白麗)很民主,但你要聽我的……你隻能接受,沒有選擇”。

張義說:“感謝媽媽,她操心太多了,把我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但說著說著,他皺起眉頭說:“媽媽很強勢,我的地盤不斷被她侵占,留給我的空間越來越少。”

心理醫生:她的安排並不舒服

最後,白麗說,沒有女人願意做女強人,她也不例外。實際上,她的理想是“做回一個普通人,也想小鳥依人,什麽都不用自己操心,丈夫又疼她,多好啊”。

因為不是正式的谘詢,在離開北京前,黃家良接受了白麗的餞行,和她在北京一家著名的飯店吃了次午餐,也切實地領略到了白麗的行事風格。

他們剛坐下,白麗就立即叫來了服務員,一眨眼就把菜全點好了,沒有征求他的意見。顯然,菜都比較昂貴,是這個餐廳的特色菜,但多數都是在廣州長大的黃家良不愛吃的。

黃家良說,這一刻,他覺得自己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張安父子的感覺:白麗為他們安排好了一切,但這常常是他們不想要的。為什麽會這樣呢?

黃家良說,這是因為,白麗還有一句座右銘“我不理會感覺,我隻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在公司裏可以“快刀斬亂麻”,並且,工作上的核心是利益,隻要利益上處理得好,感覺的確不是特別重要。

但家裏完全不同。家裏講感覺,理解並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利益已退居次要位置。但白麗沒有意識到這種分野,她想當然地用工作中處理利益的方法來處理家裏的問題,結果引出了一係列問題。公司中需要強有力的領導,隻要能帶來利益就是好領導,但家中需要的是愛,是理解與接受,白麗將自己不自覺地擺在“家庭領導”的位置上,控製丈夫和兒子,為他們安排好一切,這顯然是將權力規則帶回了家。

不懂家的珍惜規則,男強人隻會用錢表達愛

作為“女強人”,白麗“知道”在家裏應該怎麽做,隻是做的方法錯了。但作為男強人,50歲的趙飛對家庭問題束手無策。

趙飛是北方人,在廣州有了厚實的家業,但婚姻一直不順,已離了兩次婚。今年,他又結了第三次婚,妻子阿燕隻有22歲。但結婚三個月後,阿燕就和他鬧離婚了。

以前兩次失敗的婚姻給趙飛留下了很重的心理陰影,見到黃家良後,他第一句話就是:“你說,難道是我有心理問題嗎?”

趙飛很愛阿燕。她三年前來廣州打工時,他就認識了她,覺得她非常有勇氣,很欣賞她,前前後後幫了她不少忙。今年,出於報恩心理的阿燕主動向他求婚。趙飛說,他相信阿燕不是為他的錢而來。

婚後第一次衝突是很小的事。阿燕要他陪她逛街,他拒絕了,因為“一個膀大腰圓的大男人陪個小丫頭去挑襪子、買**什麽的,實在不對勁”。他給了阿燕一張信用卡,要她自己逛。結果,阿燕把信用卡摔在地上,哭著說:“我才不要你的臭錢。”

阿燕還說廣州不安全,但他已在番禺買了一棟別墅,小區管理很好,兩人多數時間住在那裏。但阿燕還是哭鬧,要他賣掉工廠,跟她回老家,“一起做小生意,我養你”。

對此,趙飛感到非常苦惱,他問:“她到底要什麽呢?錢也不要,這麽好的條件也不要,她到底要什麽?”

黃家良問趙飛,除了用“錢和條件”,他還會用什麽方式表達愛?趙飛若有所思地回答說,這一點的確是問題。譬如,阿燕把家裏布置得又漂亮又溫馨,他滿意極了,但什麽話也沒說,隻是“嗯”“嗯”地點了點頭,什麽話也沒說。

黃家良問:“如果你是她,你會有什麽感受?”趙飛回答說:“挺失落的,挺挫敗的。”

既然理解阿燕的感受,為什麽不試著學習一下新的表達方式呢?對此,趙飛回答說:“我知道應該表達感覺,但我不會呀!而且我沒有感覺……假如我那麽婆婆媽媽,我就不可能做生意了。”

黃家良說,這最後一句話暴露了趙飛的問題。顯然,在他的意識中,他也是將家和工作看成了一回事。在工作中,他如何做,在家中,他也那樣去做。做生意不能“婆婆媽媽”,在家裏也不能“婆婆媽媽”。

但家就是“婆婆媽媽”的地方。家之所以溫暖,主要就是因為家裏的成員“婆婆媽媽”,能理解並體貼彼此那些瑣細的感受。

徹底拋棄家的規則,公司高管的兒子是“角鬥天才”

對於多數人來講,無論把工作看得多重要,他們仍意識到家的重要。白麗和趙飛就是如此。他們的問題隻是不懂得將家和工作分開,不懂得怎麽在家裏做到珍惜。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辦法就是將家庭和工作分開對待,在家裏奉行珍惜規則,在工作中奉行權力規則,這是解開生命中兩大主題的兩把鑰匙。

但是,同時奉行兩套人生規則是很累的。於是,極少數人幹脆放棄珍惜,在所有地方都執行權力規則,從而變得無比冷酷。

35歲的羅勝在一家台資企業做廣東區總經理,他充滿了危機感,“一旦發現任何人對我構成威脅,我都會先發製人”。他身邊的副總就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而他一直巋然不動。總部雖然知道他好鬥而且不擇手段,但鑒於他的業績,一直容許他這樣做。這也成了羅勝的世界觀的基礎。他總結說:“利益是根本。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是根繩,你用得好的話,就可以把所有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羅勝也將這種利益觀帶到了家中。他四年前結婚,認為和漂亮妻子是“利益的結合。如果我沒這麽成功,她才不會嫁給我”。現在,這個“利益的結合”正瀕臨崩潰,妻子說:“這個家是地獄,我再也不想待下去。”他們三歲的兒子好像天性中繼承了羅勝的“鬥誌”,根本無法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一會兒就會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離婚就離婚,羅勝對妻子並沒有什麽留戀,他說:“我才不會婆婆媽媽,任何人都不能傷害我。”但他堅決要求兒子歸自己養,因為他對於兒子天生的鬥誌非常自得,認為兒子天生就是做大事的料。

但這更可能是羅勝的一種“想當然”,因為缺乏溫暖、學不會珍惜的孩子很容易染上嚴重的心理問題,從而“心理夭折”。

成為權力強迫症的俘虜,老將軍令兒子不認父親

以上兩例都是極端情況,更多的人是想有一個溫暖的家,隻是無意中將權力規則帶回家。做政府高官的老爸,在政府部門裏習慣了頤指氣使,回家了也一副官派,這是最常見的“把權力規則帶回家”。

一名老將軍,新中國成立前戰功顯赫,新中國成立後,他把家當作了戰場。他將以前用的地圖、望遠鏡等物品搬到家裏,閑著的時候就和這些事物打交道,沒事了就對妻子兒女頤指氣使,吵不過就以老將軍的身份壓製他們。他經常說:“這是組織的命令,我是軍人,就以軍人的標準做事,你們是軍人的妻子和兒女,所以隻有服從、服從、再服從!”

將軍的兒子是個很倔強的人,從小就和父親一樣喜歡控製和影響別人。將軍堅決不讓他高考,讓他參了軍。兒子當兵後,將軍又給他安排最低最差最沒出息的崗位,並嚴格考核他,讓他吃盡了處分、降職等苦頭。將軍的美好願望是磨煉兒子鋼鐵般的意誌,殊不知兒子最終恨起了老爸,最後與父親斷絕了父子關係。

這是一種並非罕見的“汙染”,家成了將軍戰場的補充和延續,他在戰場上執行什麽規則,在家裏也照樣執行,最終把親密關係搞得一塌糊塗。

男人更容易將權力規則帶回家

不是隻有成功人士才把權力規則帶回家,在單位裏總是被控製、受人氣的人,自己又特別在乎權力,那麽,回家以後,就容易把氣撒在配偶和孩子身上,並有可能顯示出更極端的控製欲望來,這是一種典型的心理補償,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還有一種常見的“汙染”:男人不能容忍女人比自己“強”。黃家良說,多數的婚姻關係中都存在著“婚姻戰爭”,雙方無論在戀愛階段多麽愛對方,一結婚後就會有意無意地去搶占“製高點”,控製對方並怕被對方控製。

最近,在筆者參加的一個情感沙龍上,在座的一位男士說,他認為做家務主要是妻子的事情,因為男人比女人更能幹,他給家帶來更高的價值,妻子多做些家務是一種價值補償。

我請他設想,丈夫月入20萬元,但工作輕鬆;妻子月入2000元,但工作緊張,兩人都愛自己的工作。那麽,誰應該多做點家務?這位男士一開始回答說,男人應該多做一些。但接著又說,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因為“兩人的價值太不平衡了”。當筆者舉出這種“太不平衡”的實際例子後,他說,反正他是不會找一個比他強的妻子。

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輕微但普遍的“把權力規則帶回家”。並且,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在男人身上,因為男人更渴望成功,成功也成為衡量他們價值的標準,而這種衡量勢必要與他人作比較。在外麵不斷與別人作比較已經很累了,難道還在家裏與妻子作比較?

解決之道:讓珍惜成主旋律

如何避免將權力規則帶回家呢?

第一,要有明確的意識,將工作和家分開。告訴自己,這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對待。

第二,不要把工作作風帶回家。可以在家繼續工作,但不要將工作的氣氛帶回家。

第三,保持整個家庭係統的平等。在工作中,必然會有領導。但在現代家庭中,在解決問題時,要有“一家之主”。但在溝通中,應該相互尊重。

第四,讓珍惜成為家庭主旋律。工作中,處理的主要是利益,目標是解決問題;家庭中,處理的主要是感受,目的是相互理解與接受。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接受,就多一分溫暖,家就更像一個家。

筆者認識的一個家庭,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副總,妻子也是一家大企業的高層。在工作中,兩人都很講究領導藝術。但在家裏,他們不談工作,隻談瑣事。“必須把家和公司分開。”他們兩個都這樣說。

孩子不該是你的最愛

愛與分離,是生命中兩個永恒的主題。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分離。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一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則勢必會找一個伴侶,也會有自己的孩子。

等他的孩子長大後,他也會向父母學習,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寬廣的世界。

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

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不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對此,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麽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包括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淩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一、糟糕的婆媳關係;

二、嚴重的戀子情結。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那麽一般可以推斷,在婆婆以前的那個“新家庭”中,也曾有一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而那個糟糕的婆媳關係,讓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對這個婆婆而言,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於是,當兒子要分離,去找一個愛人,並建立一個自己的新家庭時,作為婆婆,她會多麽難過。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最密切的關係。

而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母親而言,他比爸爸還要重要。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現在,他要“回報”母親。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係。

這是很多婆媳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麽與兒子的分離就不是那麽難受。相反,她會欣喜地看到,兒子找到了他最愛的人,他可以擁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這時,這個婆婆會祝福媳婦,祝福媳婦和兒子即將走上她和丈夫曾經走過的幸福之路。

不健康的模式(一):煩丈夫,愛兒子

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學心理係的一個研究生同學路過廣州。他兩個月前剛結婚,我祝福他,話題也很快轉移到了婆媳關係上。

同樣,他也遇到了這方麵的麻煩。他在老家舉行了婚禮,之後在家裏待了數天,他媽媽和他妻子數次發生爭執,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學不是白學的,他明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妻子認為我最愛她,而媽媽也一直把我當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現在當然受不了。於是,兩人免不了要戰爭,誰勝了,我就是戰利品。”

當然,他不會讓戰爭繼續下去,方法是玩“失蹤”。他會對媽媽和妻子說,你們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會兒。“她們的目標是我,我一走了,她們當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說。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動力來自媽媽。從小到大,他一直是媽媽的心頭肉,“對媽媽來說,我絕對比爸爸重要”。

這種被媽媽重視的感覺曾讓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長大後,他發現這成了一種壓力。譬如,媽媽不願意與他分離,考大學的時候,媽媽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讀書,他先同意了,但最後報誌願的時候,卻一狠心報了外地的一所大學。

“正確的選擇。”我說。

“當時並不知道是為什麽,隻是隱隱約約覺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說。

木已成舟,他媽媽也隻好認了,但要求他經常給家——其實是給她——打電話。現在,他已經在北京買房子,媽媽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堅決不同意,但我會很溫柔地勸媽媽。”他說。

“夫妻關係是家庭中的No.1,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現在真正明白了這一點,”他說,“如果一開始,媽媽愛爸爸勝過愛我,那麽,她就不會那麽離不開我,也不會現在和我老婆過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二):“沒”丈夫,愛兒子

我這個同學,他媽媽是比較強勢的那種,因丈夫比較老實,一直對丈夫不太滿意,於是將主要情感傾注在兒子身上,難以割舍兒子走出家門,最終不免吃起兒媳婦的醋來。

這是婆媳關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糟糕的模式,另一種最常見的模式是,現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婦的時候,因為受到了她婆婆的嚴重排擠,一直融不進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關係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這讓她備感孤獨。等兒子出生後,她發現兒子是她唯一的依靠,於是,她自然而然地與兒子建立起了最為親密的關係,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隻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這種情況下,她更加不能接受與兒子的分離。

我一個朋友阿衝,在有了小孩後,把媽媽接過來帶小孩,但不料本來尚可的婆媳關係卻迅速惡化。阿衝向我描述了衝突的具體情形。顯然他、太太和媽媽的關係,有很強的“三角戀”意味。

譬如,當阿衝和太太去小區花園散步時,媽媽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兩次就罷了,但次次都如此,自從婆婆入住後,阿衝和太太就再也沒有單獨散步的機會了。

再如,看電視的時候,如果看到媳婦和阿衝一起坐在沙發上,他媽媽也會坐過來,並且必然是阿衝坐中間,太太和媽媽坐兩邊。

除了這些特殊情況外,阿衝家也有糟糕的婆媳關係的普遍問題,譬如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停。每當這個時候,阿衝就覺得特別難辦,一邊是最親的太太,一邊是最敬的媽媽,他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原來,阿衝的家鄉非常傳統,男尊女卑的情況很嚴重。媽媽嫁到他家後,當時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從地位上講,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遠勝過敬她。大家倒對她很客氣,不會欺負她,但都不夠重視她,她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孤獨。她對阿衝說,直到有了他以後,她才不再覺得孤單,並覺得自己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勁頭。後來,她的小家庭從大家庭中脫離出來,開始單獨生活,丈夫從此以後對她越來越好,但她想起當年受的很多委屈,對丈夫很是怨恨,兩人的關係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還是兒子。

談到最後,阿衝問我:“有什麽辦法可以改善她們兩人的關係?”

“改善她們兩人的關係,而不是你們三個人的關係?”我反問他。

“你的意思是……”阿衝沉思道。

我解釋說,絕大多數婆媳關係的核心不是婆媳關係,而正是那個被夾在中間的兒子和丈夫。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總想著要麽妻子對老人家敬一些,要麽婆婆對媳婦疼一些,問題就解決了。但他卻很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處理婆媳關係,這個人必須承擔起責任來,努力去協調這個三角關係。“並且,絕對沒有靈丹妙藥,也沒有那種一點就靈、一說就通的絕招,你必須用頭腦和智慧去解決這個難題。”我說。

不健康的模式(三):太愚孝,輕妻子

忽略被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而把焦點集中在“婆媳”兩個字上,是我們麵對婆媳關係時最常犯的錯誤。

天涯論壇一個叫“無奈今年”的網友曾發表了一篇名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終導致要離婚,鬱悶中》的網文,細致地描繪了發生在他身上的難題。他很愛太太,但同時認為年輕人要敬父母,所以,當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親)發生衝突時,他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篇文章發表後,短短兩個月內點擊率就超過100萬,回複的帖子更是達七十多頁,一時成為“天涯第一帖”。

不過,幾乎所有的回帖都抨擊“無奈今年”及其家人。從無奈今年描述的事實看,他的家人的確有問題,這些細節隨便都可以挑出許多。譬如:

一、結婚前,無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給聘禮,而且無奈今年結婚前每月的工資都交給了父母,這些錢父母也不想給。

二、舉行婚禮的當天,無奈今年的媽媽先說想要禮金,當被拒絕後當場被“氣暈”。

三、新婚當天,無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個小時,於是他妹妹說路太遠要父母住在新房。

…………

在長達六萬餘字的長文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從事實上看,顯然是無奈今年的家人不當,但描述完事實後,無奈今年都會加一句“為什麽年輕人就不能敬老人呢”這樣的話。結果,這種事實和評論的反差,令無數網友感到氣憤。

這是一種分裂,即無奈今年的潛意識和意識產生了分裂。評論的時候,發揮作用的是意識,這一方麵,他站在父母的一邊,認為妻子應該無條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時候,用的是潛意識,這一方麵,他站在妻子的一邊,認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錯的是父母。

也就是說,他其實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為愚孝的觀念,他絕對不敢對父母說一個“不”字。所以,即便潛意識裏知道真相是父母不當,但他無法挑戰父母,並希望妻子也這樣做。但妻子從小生活在民主氛圍濃厚的家庭,受盡了百般寵愛,自然不會接受他的這套邏輯。

並且,這篇長文也顯示,無奈今年想當然地覺得,這是妻子和他

家人之間的矛盾,他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於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麵前,覺得妻子的確不對;但在妻子麵前,又覺得家人的確過分。

至於他,則是什麽都做不了。

其實,他是聯結妻子和家人的樞紐,他也是妻子和家人爭奪的對象,他才是化解這場衝突的根本所在。當他隻是一味逃避責任,希望做好好先生並盡可能滿足雙方要求的時候,這場衝突當然會繼續下去。

你的家庭,你做主

無奈今年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經典的婆媳關係模式。因為,看上去,他不是母親最割舍不下的人,母親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為他的妹妹爭取更多的利益。同樣,母親顯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隻是因為愚孝和不敢負責任,才導致衝突不斷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