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冬至為什麽要吃餃子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這一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古時候,人們認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所以將這一天稱為冬至。在古人的心目中,冬至是很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人們會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家人團聚等。

在冬至這一天,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的習俗,據說,這個習俗和女媧有關係。上古時期,世間還沒有人類,女媧便用泥土捏出一個又一個小人兒,看著這些小泥人兒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類,女媧十分高興。

轉眼到了冬天,天氣十分嚴寒,女媧捏出的這些人受不了寒冷,耳朵紛紛被凍掉了,他們隻得去找女媧幫忙。

女媧便用針線將人們的耳朵縫上。有一天,女媧縫好一個人的耳朵,轉身要去找剪刀剪掉餘下的線,她便讓那人將線咬在嘴巴裏。當女媧找到剪刀回來時,她看到這一幕,忽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女媧用一根線,將一頭拴在人們的耳朵上,另一頭讓人們咬在嘴裏,這樣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

後來,到了冬天,人們便找一根線,一頭拴在耳朵上,一頭咬在嘴裏,防止耳朵被凍掉。時間長了,人們便將這個習俗改成了吃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和耳朵的形狀很像。在冬至這一天,吃一碗熱乎乎的餃子,寓意著耳朵可以不被凍掉,能夠沒病沒災,健健康康地過完一整個冬季。

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還有一種說法,與神醫張仲景有關。

東漢時期,張仲景是遠近聞名的神醫,任何疑難雜症都難不倒他。他醫者仁心,遇到窮困的病人便不收診費,還會免費送藥,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年,張仲景回鄉探親,途中遇到暴風雪,氣溫驟降,天寒地凍,路上看到好多老百姓衣衫單薄,被凍得瑟瑟發抖。張仲景發現有的人耳朵都被凍壞了,鮮血直流,他看到這番景象,十分心痛。

回到家鄉之後,張仲景心裏一直惦記著耳朵被凍壞的那些老百姓,擔心他們不懂得醫治,留下病根。於是,張仲景便叫人在空地上搭起了一個草棚,棚子底下放上一口大鍋,在冬至的這一天,他將買回來的羊肉、辣椒、祛寒的藥材,一起放進大鍋裏熬煮,香味便慢慢飄了出來。

一鍋藥膳煮熟之後,張仲景將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然後包進麵皮裏,包成一個個像耳朵形狀的麵點,再將包好的麵點重新下鍋煮熟,然後盛出來分給老百姓吃。大家吃一口麵點,喝一口湯,全身暖融融的。

“這是什麽靈丹妙藥啊,為什麽吃了之後,感覺身上舒服多了,凍傷的耳朵也好多了?”有人問道。

張仲景看到藥膳起了作用,欣慰地笑了,他說道:“這不是什麽靈丹妙藥,這個叫作嬌耳,這湯叫作祛寒嬌耳湯。”

數年之後,張仲景因病去世,他去世的那天恰好是冬至,人們將他安葬在當年他發放嬌耳湯的地方。

為了紀念這位一心為病人著想的神醫,人們便在冬至這一天吃嬌耳。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嬌耳漸漸改良,變成了現在的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