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

提起禪智內供(1)的鼻子,在池尾一帶可說是盡人皆知。他的鼻子有五六寸長,從嘴唇上一直耷拉到下頜下麵,上下一般粗,就像一根細長的香腸從麵孔正中垂下來。

年過五十的內供,從早年的沙彌,直到升為如今的內道場供奉,始終為自己這長鼻子苦惱不堪。不過,表麵上他總是裝得滿不在乎的。這不單是因為他知道,作為一心向佛、渴求往生淨土的出家人,不該這麽介意鼻子,更重要的是,他不願意讓旁人知道自己心裏為鼻子所苦。內供最忌諱的就是閑談之中提及“鼻子”這個詞。

讓內供這般煩惱鼻子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鼻子長,實在多有不便。就連吃飯都得求助他人,不然鼻頭就會戳進鐵碗中的飯裏。因此,每次吃飯時,內供便叫一名徒弟坐於食案對麵,用一根一寸寬、兩尺長的木板條,托著自己的鼻子。可是這樣吃飯,不論對於托鼻子的徒弟,還是被托鼻子的內供,都絕非易事。一次,某個小和尚代行這名徒弟之職,不料小和尚打了個噴嚏,手猛地一抖,內供的鼻子便掉進了粥裏。這件事被人瘋傳,竟然傳到了京都。不過,這等難處並不是內供煩惱鼻子的主要緣由,真正令他苦惱的,乃是因這鼻子使自尊心受到了損害。

池尾那個地方的人都說,正因為禪智內供長了這種鼻子,恰恰說明他不是俗世之人,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人們認為,男人有個那樣的鼻子,沒有哪個女人肯嫁給他。甚至有人猜測,大概就因為長了那個鼻子,他才出家為僧的。然而,內供並不認為自己當了和尚,這鼻子帶來的煩惱便有所減少。內供的自尊心,正是由於至今尚未成家而變得格外脆弱的。於是乎,內供決意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麵入手,修複自己受傷的自尊心。

他最先想到的法子,是讓這個長鼻子顯得短一些。為此,他常常趁旁邊沒有人之機,對著鏡子,左看右看自己的麵孔,煞費苦心地尋找鼻子好看些的角度。有時又覺得,隻是變換麵部角度,並不能安心,便又是握拳托腮,又是以指支頤的,十二分耐心地反複對鏡揣摩,可是沒有一次令他滿意過,怎樣也做不到讓鼻子顯得短些。反而有時候越是煞費苦心地琢磨,越是覺得鼻子變長了。每當此時,內供便將鏡子收入匣中,若有所悟似的深深歎口氣,很不情願地回到經案旁誦讀《觀音經》了。

後來,內供還常常觀察別人的鼻子。池尾寺經常有僧供來講經說法,寺院內,僧舍一間挨著一間,浴室裏每天都有僧人燒洗澡水。總之,出入於此寺院的僧俗人等眾多。內供以極大的耐心打量著人們的臉。哪怕見到一個長著和自己一樣鼻子的人,他心裏也踏實了。所以在內供的眼中,既看不見藏藍神職服,也看不見白單衣,至於橙色僧帽和壞色僧衣,更是司空見慣,熟視無睹了。內供不看人,隻看鼻子。可是,即便看到過鷹鉤鼻子,卻看不到一個像他這樣的鼻子。三番五次失望而歸後,內供又漸漸煩躁起來。和別人說話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捏一捏耷拉下來的鼻尖,自己還羞得麵紅耳赤,這種種怪異之態,全都來源於這煩躁的心情。

最後,內供甚至想從佛經或其他書裏找出一個和自己有同樣鼻子的人,聊以**,可是無論哪本經書上都沒有記載目犍連(2)或舍利弗(3)的鼻子是長的。龍樹和馬鳴(4)這兩尊菩薩的鼻子當然也和常人沒有兩樣。內供聽人講震旦(5)的故事中提及蜀漢的劉玄德的耳朵長得老長時,心想,要是換作鼻子長,對我就是莫大的安慰了。

內供一方麵如此這般消極地讓自己解脫出來,另一方麵積極地嚐試各種把鼻子弄短的偏方,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可以說,凡是能做的他都做了。他煎服過王瓜汁,往鼻子上擦過老鼠尿。可是無論怎樣折騰,五六寸長的鼻子照舊懸垂在他的嘴上邊。

不料,有一年秋天,內供差遣那個徒弟去京城辦事,徒弟借此機會向某熟識的醫生討教來一個將長鼻子縮短的偏方。那位醫生是從震旦渡海而來的,當時正在長樂寺裏做供僧。

內供仍然像以往那樣擺出一副對鼻子不以為意的架勢,故意不提出馬上試試那個方子,卻用輕鬆的口氣念叨什麽“每頓飯都要麻煩你,很是於心不安”。其實,他心裏當然是等著徒弟來說服自己去嚐試這個方子。徒弟自然不會不明白內供的心思。然而比起對內供這種裝腔作勢的反感來,師父采取這種態度的酸楚用心,更有力地激發了徒弟的同情心。也許是這個緣故吧,正如內供所期望的那樣,徒弟苦口婆心地勸他一定要試一試這個方法,而內供最終也就順水推舟,聽從了徒弟的熱心勸說。

那個方子,其實簡單至極,隻是先用開水燙鼻子,然後再讓人用腳在鼻子上踩。

寺院裏的浴室,每天都燒開水。徒弟將燙得連手指都伸不進去的開水舀進一個提鍋內,從浴室裏提過來。但是,若直接把鼻子放入提鍋內,臉部有可能會被熱氣熏傷。於是,徒弟就在托盤上挖了個洞,把托盤蓋在提鍋上,讓內供將鼻子從那個托盤洞裏伸進熱水中。因為這鼻子即便浸泡在開水中,內供也絲毫不會感覺燙的。過了片刻,徒弟問:

“燙得差不多了吧?”

內供苦笑一聲。他心想,隻聽這句話,誰也想不到是在說鼻子。鼻子被開水燙得奇癢無比,就像被虱子叮了似的。

內供把鼻子從托盤洞裏剛一揪出來,徒弟馬上用兩腳使勁踩踏還在冒熱氣的鼻子。內供側躺著,將鼻子伸在地板上,看著徒弟的腳在眼前上下蹦躂。徒弟也不時露出同情之色,低頭看著內供的禿頭,問道:

“感覺痛嗎?醫生說要用力踩。可是,你真的不疼嗎?”

內供想搖頭表示不痛,無奈鼻子被踩著,脖子無法扭動。於是,他翻起眼皮,瞧著徒弟滿是皴裂的腳,氣哼哼答道:“不覺得痛。”

其實,鼻子被踩的正是發癢的地方,哪裏會痛,倒是很舒服呢。

踩了一會兒後,像小米粒似的東西從鼻子毛孔裏出來了。此時的鼻子,就像一隻被拔光了毛、整個烤熟的小鳥。徒弟一看,停下踩踏,自言自語道:

“醫生說,要用鑷子把這些都拔掉呢。”

內供似乎覺得還踩得不夠,噘著嘴,默不作聲地任憑徒弟處置。當然他並非不知道徒弟的好心。雖說知道,但還是覺得自己的鼻子被當成東西一樣遭此對待,心中還是有些不快的。內供就像由信不過的醫生做手術一般,很不情願地盯著徒弟用鑷子從鼻子的毛孔裏夾出脂肪。那脂肪形似羽毛根莖,拔出來竟有四分(6)長。

拔得差不多了,徒弟鬆了口氣,說:

“再燙一次,就可以了。”

內供依然緊蹙雙眉,麵露不信服之色,聽憑徒弟折騰。

最後把燙過兩次的鼻子拿出來一看,果然比以前短了不少。這個樣子的話,和一般人的鷹鉤鼻就區別不大了。內供摸著變短的鼻子,很難為情又十分忐忑地去看徒弟舉在他眼前的鏡子。

那個鼻子——曾經耷拉至下頜的鼻子,竟然難以置信地萎縮了,現在隻是軟綿綿地在嘴上方苟延殘喘。鼻子上滿是紅點,大概是踩踏留下的。鼻子變成這樣後,肯定沒有人再笑話自己了——鏡裏的內供,瞧著鏡外內供的臉,非常滿意地眨了眨眼。

但是,那一整天內供都心神不定的,擔心鼻子會再次變長,所以,不論是誦讀經書,還是吃飯,隻要有空閑,內供就會伸手悄悄摸摸鼻尖。鼻子仍舊規規矩矩地待在嘴上方,沒有發現變長的跡象。睡了一夜,翌日早早醒來後,內供第一件事就是摸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短的。內供感覺心情無比暢快,就像多年前抄寫《法華經》時那樣。

可是過了兩三天,內供發現了一件怪事。一位偶然來池尾寺辦事的武士,一看到他,便露出比以前更怪異的神情,說話也心不在焉,一直盯著內供的鼻子看。不僅如此,曾不小心把內供鼻子掉到粥裏的那個小和尚,在講堂外和內供擦肩而過時,起初還低著頭忍著笑,最後終於忍不住,“撲哧”笑出了聲。內供給雜役僧安排差事時,他們隻是在內供麵前規規矩矩地聽著,內供一轉身,就聽到他們在背後吃吃發笑。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內供起初以為這是因為自己的容貌變了,但是這個理由似乎又不足以解釋——不用說,小和尚和眾僧人發笑的原因,肯定是鼻子變了。然而同樣是嘲笑,和以前他鼻子長的時候相比,嘲笑的樣子好像哪裏不一樣。如果說,比起見慣了的長鼻子來,沒見慣的短鼻子更可笑,也就罷了。然而,這裏麵似乎還有別的什麽原因。

“以前他們可不敢這樣放肆地笑啊……”

內供誦經時,經常停下來,歪著光頭,這樣喃喃自語。可愛的內供,此時必定呆然望著旁邊掛著的普賢菩薩畫像,回想四五天前,鼻子還未縮短的時候,不禁黯然神傷,慨歎“猶如今日落魄人,懷念昔日富貴時”。很遺憾,內供欠缺回答這個問題的智慧。

人的內心裏有著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感。當然,每個人都有同情他人不幸的惻隱之心。但是,當那人設法擺脫了不幸之後,旁人又會覺得悵然若失。說得誇張些,他們甚至想讓那人再度陷入不幸。因此,盡管並非出於主觀意願,卻也會在不知不覺間對那人心生敵意——盡管內供不明就裏,但他之所以感覺不快,不外乎是從池尾的僧徒俗人的態度中,隱約覺察到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罷了。

於是,內供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惡劣。不管是誰,沒說兩句話,他便找碴兒訓斥。最後,就連給他治鼻子的那位徒弟,也在背後抱怨:“內供會犯慳貪之戒受懲罰的。”最讓內供生氣的,是那個淘氣的小和尚。一天,內供聽到狗狂吠不止,出去一看,小和尚正掄著一條兩尺長的木片,追打一隻幹瘦的長毛獅子狗。而且他還邊追邊喊:“看我不打你鼻子,瞧著,看我不打你鼻子。”內供從小和尚手裏奪過那條木片,劈頭蓋臉抽打了小和尚一頓。那正是以前托內供鼻子的那個木片。

結果,內供對於把鼻子弄得半短不長這事,感到懊悔起來。

後來,一天晚上發生了一件事。天黑之後,突然刮起了風,塔上的風鈴被吹得響個不停,躺在**也能聽到,叫人心煩。加上天氣驟然變冷,衰老的內供想睡也睡不著。在**時,他突然感到鼻子一陣奇癢,用手一摸,感覺有些腫脹,還有些發燙似的。

“就因為勉強把它弄短,說不定會得什麽病呢。”

內供的手,猶如在佛前上香、供花一般,恭敬地按著鼻子,喃喃自語道。

次日一早,內供像往常一樣,早早醒了。放眼望去,寺院裏的銀杏和七葉樹一夜之間落葉滿地,院子裏如同鋪滿黃金般燦爛明亮。也許是塔頂上掛著霜的緣故吧,九輪(7)反射著淡淡的晨暉,發出耀眼的光芒。禪智內供站在推起板窗的簷廊上,深深吸了一口氣。這時,某種即將被忘卻的感覺,重新回來了。

內供慌忙用手摸摸鼻子,摸到的已不是昨晚的短鼻子,而是從上唇一直拖到下頜的以前那個五六寸長的鼻子。他知道,自己的鼻子一夜之間又變回了原來那麽長。與此同時,他不知怎麽重新感受到了和鼻子變短時同樣的舒暢心情。

“這麽一來,以後不會有人笑我了。”

內供任憑黎明的秋風吹動著鼻子,在心裏對自己這樣說。

(1) 內供

日本將在皇宮內的道場任職的禦用高僧稱作“內道場供奉”,簡稱“內供”。

(2) 目犍連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名摩訶目犍連等。

(3) 舍利弗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4) 龍樹和馬鳴

均為印度古代高僧。

(5) 震旦

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呼。

(6) 分

在日本,“分”用作長度單位時常為1/10寸,即3.0303毫米。

(7) 九輪

日本佛塔建築用語。又作空輪。是突出於塔頂上的九層金輪。通常稱為相輪、盤蓋或承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