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才會成功
莎士比亞曾說過:“千萬人的失敗,都失敗在做事不徹底;往往做到離成功隻差一步,便終止不做了。”其實隻要我們還能堅持一小會兒,便會看到成功的曙光;如果我們不輕易放棄,一直堅持到底,那麽成功的大門就會向我們敞開。
下麵的故事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希拉斯·菲爾德先生退休的時候已經積攢了一大筆錢,然而他忽發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鋪設一條連接歐洲和美國的電纜,隨後,他就開始全身心地推動這項事業。前期基礎性的工作包括建設一條 1000 英裏長、從紐約到紐芬蘭聖約翰的電報線路。紐芬蘭 400 英裏長的電報線路要從人跡罕至的森林中穿過,所以,要完成這項工作不僅包括建一條電報線路,還包括建同樣長的一條公路。此外,還包括穿越布雷頓角全島共 440 英裏長的線路,再加上鋪設跨越聖勞倫斯灣的電纜,整個工程十分浩大。
菲爾德使盡渾身解數,總算從英國政府那裏得到了資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議會上遭到了強烈的反對,在上議院僅以一票的優勢獲得通過。隨後,菲爾德的鋪設工作就開始了。電纜一頭擱在停泊於塞巴斯托波爾港的英國旗艦“尼亞加拉”
號上,不過,就在電纜鋪設到 5 英裏的時候,卻突然卷到了機器裏麵,被弄斷了。
菲爾德不甘心,進行了第二次試驗。在這次試驗中,電纜鋪到 200 英裏長的時候,電流突然中斷了,船上的人們在甲板上焦急地踱來踱去。就在菲爾德先生即將命令割斷電纜、放棄這次試驗的時候,電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現,一如它神奇地消失一樣。夜間,輪船以每小時 4 英裏的速度緩緩航行,電纜的鋪設也以每小時 4 英裏的速度進行。這時,輪船突然發生了一次嚴重傾斜,製動器緊急製動,不巧又割斷了電纜。
但菲爾德並不是一個輕易放棄的人。他又訂購了 700 英裏的電纜,而且還聘請了一個專家,請他設計一台更好的機器,以完成這麽長的鋪設任務。後來,英美兩國的科學家聯手把機器趕製出來。最終,兩艘軍艦在大西洋上會合了,電纜也接上了頭;隨後,兩艘船繼續航行,一艘駛向愛爾蘭,另一艘駛向紐芬蘭。兩船分開不到 3 英裏,電纜又斷了;再次接上後,兩船繼續航行,到了相隔 8 英裏的時候,電流又沒有了。電纜第三次接上後,鋪了 200 英裏,在距離“阿伽門農”
號 20 英尺處又斷開了,兩艘船最後不得不返回到愛爾蘭海岸。
參與此事的很多人都泄了氣,公眾輿論對此流露出懷疑的態度,投資者也對這一項目沒有了信心,不願再投資。這時候,如果不是菲爾德先生,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撓的精神,不是他天才的說服力,這一項目很可能就此放棄了。菲爾德繼續為此日夜操勞,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絕不甘心失敗。
於是,第三次嚐試又開始了,這次總算一切順利,全部電纜鋪設完畢,而沒有任何中斷,幾條消息也通過這條漫長的海底電纜發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電流又中斷了。
這時候,除了菲爾德和他的一兩個朋友外,幾乎沒有人不感到絕望。但菲爾德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他最終又找到了投資人,開始了新的嚐試。他們買來了質量更好的電纜,這次執行鋪設任務的是“大東方”號,它緩緩駛向大洋,一路把電纜鋪設下去。一切都很順利,但最後在鋪設橫跨紐芬蘭的 600 英裏電纜線路時,電纜突然又折斷了,掉入了海底。他們打撈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於是,這項工作就耽擱了下來,而且一擱就是一年。
所有這一切困難都沒有嚇倒菲爾德。他又組建了一個新的公司,繼續從事這項工作,而且製造出了一種性能遠優於普通電纜的新型電纜。1866 年 7 月 13 日,新的試驗又開始了,並且最終順利接通、發出了第一份橫跨大西洋的電報。電報內容是:“7 月 27 日。我們晚上 9 點到達目的地,一切順利。感謝上帝!電纜都鋪好了,運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爾德。”不久後,原先那條落入海底的電纜被打撈上來了,重新接上,一直連到紐芬蘭。現在,這兩條電纜線路仍然在使用,而且再用幾十年也不成問題。
菲爾德的成功證明了隻要持之以恒,不輕言放棄,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