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初到江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丙午日,經過半年精心準備,我傳令起大軍五十萬,以曹仁、曹洪為第一縱隊,張遼、張郃為第二縱隊,夏侯淵、夏侯惇為第三縱隊,於禁、李典為第四縱隊,我自領諸將為第五縱隊,每隊各引兵十萬。又令許褚為折衝將軍,引兵三千為先鋒,在此日出師,直撲江南。
這一年,我五十四歲。時間過得真快啊,我一生的好時光,都被戰爭打掉了!為此生一統神州之霸業,我開始了最重大的一次軍事行動,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霸業在前頭召喚,我對所有阻攔我撲向它的人表現得毫無耐心,甚至相當粗暴。
兩天前,天子於皇宮召見出師將領時,太中大夫孔融上諫曰:“劉表、劉備皆漢室宗親,不可輕易討伐;孫權虎踞六郡,占有長江天險,也並不易取。今日丞相興此不義之師,恐怕會令天下人大失所望!”
我怒火中燒斥其道:“孔融!你是瞎子還是聾子?還是不長記性?多年以來,這些篡逆作亂之徒一刻都未消停,你是看不見還是聽不見?還是全都忘記了?至於說到‘不義之師’,我大軍乃堂堂皇家軍隊,奉天子之詔討賊,何謂‘不義’?孔融,你想欺君罔上嗎?”
孔融反擊道:“曹操,你如今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了!不是我孔融欺君罔上,而是你曹操長期以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居功自傲,仗勢欺人。就算你北伐有理,百戰百勝,但此番南下卻是以至不仁伐至仁,安能不敗乎?”
我感覺此人言論已經擾亂眾將出征之心了,便當場下令道:“將孔融轟出宮去!如再有上諫阻戰者,斬!”
孔融被轟出宮去,一路叫罵聲不絕。
朝堂之上,被這膽大妄為的孔融攪了氣氛,召見遂草草結束。
我前腳剛回到相府,禦史大夫郗慮後腳便到了。他曆數我出征在外期間,孔融對我的種種不滿之辭,說:“孔融平日裏每每狎侮丞相,又與禰衡過從甚密,沆瀣一氣——禰衡讚譽孔融‘仲尼不死’,孔融讚譽禰衡‘顏回複生’。素來禰衡對丞相的輕辱,都是受孔融唆使。”
我聽罷,氣得頭疼欲裂,頭風發作。我很明白,郗慮與孔融素來不睦,堪稱一對死對頭,他也確實是在利用我對孔融的不滿火上澆油。但是這個油基本是真,哪怕隻有一半是真,這孔融也該殺!何況我忽然有了殺一重臣為出征大軍祭旗之意(血洗今日朝堂上的一團晦氣)!既然要殺人,那就要用最快的一把刀,我當即命郗慮帶著我的密令去誅殺孔融全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當夜月黑風高,血濺孔府。
次日,孔融屍首陳列於市。
郗慮向我報告:“孔融暴屍於市,無人敢於上前,唯有京兆脂習公然伏屍而哭。”
頭疼欲裂的我暴怒道:“斬!立斬!”
荀彧道:“丞相,且慢,我聽說脂習平素倒是常勸孔融:‘公剛直太過,乃取禍之道。’如今孔融死了,他跑出來哭一哭,為害不大,反倒可以讓百姓覺得丞相不拘小節、寬容大度。”
我擺擺手:“那就算了,讓他哭死去吧!”
誰說我“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了”?我要看這“任何人”究竟是什麽人。愛我者即便說得再難聽,我也聽得進去;恨我者不論說什麽,哪怕是在表揚我,我都絕不會聽。你想阻我出戰,想阻我創造千秋大業,我偏更要高調出征。我即刻傳令五路大軍次第起程,隻留荀彧等人守許都。
除去我的頭風病,此次大軍下江南再沒有什麽不好的征兆,甚至完全相反,上路不久,我便得到劉表病故的喜訊,真乃天助我也!喜訊令我軍心大振,直撲江南。我親率的第五縱隊抵達宛城時,一個叫宋忠的人跑來替其新主劉琮向我遞交投降書。我喜出望外,頭也不疼了,當即重賞宋忠,許諾讓劉琮永做荊州之主。誰知這倒黴蛋卻沒有回得去,聽說在歸程中被關羽捉拿。
曹仁、曹洪所率領的第一縱隊卻極不順利,在新野被趙雲、關羽、張飛殺得大敗。曹洪跑回報信,具言失利之事,說劉備軍為何忽然變得如此厲害,皆因請來諸葛亮做軍師。我聽罷惱羞成怒:“一介村夫,安敢如此!”於是親率第五縱隊,立刻趕往新野與第一縱隊會合。下寨。傳令士兵一邊搜山,一邊填塞白河。將兩個縱隊聯合起來兵分八路,同時進發去取樊城。
行軍路上,劉曄進計道:“我軍初到襄陽,應當先收買民心。現在劉備正將新野百姓遷入樊城,我軍在此時大舉進犯,好像不顧百姓死活似的。不如先派人去招降劉備,劉備降了,荊州之地,不戰可定;劉備不降,他所謂‘愛民如子’全都是假,世人便可看得真真切切。”
我讚其道:“好計!但凡有可能,招降之事,都值得一試。雖然孤知道這個偽君子斷不肯降,他所謂‘愛民如子’不過是演給世人看的戲罷了……派誰去好?”
“徐庶。”
“此人從未進過一計,何德何能?”
“非也!徐庶與劉備交好,才派他前去招降,他若有去無回,便可以此為借口,興師問罪於劉備。”
“好計!”
於是便派徐庶去了。
我軍中謀士如雲,智者會聚,一個從未進過一計的小人物怎麽可能引起我的注意?羅貫中利用這個小人物又來向我曹操大潑髒水,還胡編亂造出他的母親來,說我抓其母而迫使他來投我……這等下三爛的醃臢事怎麽可能是我曹操所為?再說他何德何能竟致如此?讀者讀書,須動腦子,切莫為這喪心病狂的刀筆吏所騙。
這不,才過一夜,這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便回來了,一臉的羞愧,具言劉備毫無降意,檢討自個兒的無能。這一切不出我所料,當即決定大舉進兵。
待我大軍抵達樊城,劉備已棄城逃走,城中多半愚蠢的百姓竟然也隨之逃亡,幾乎留下一座空城。一住下來,我立刻派人去襄陽,召劉琮來見。劉琮膽怯,派蔡瑁、張允前來,拜見於我。
我問二人:“荊州軍馬現有多少?”
蔡瑁回答:“騎兵五萬,步兵十五萬,水兵八萬,總共二十八萬。”
“有這麽多嗎?”
“對丞相豈敢有詐!”
“甚好!戰船多少?”
“大小戰船,總共七千餘隻。”
“甚好!何人掌管?”
“正是由我二人掌管。”
“甚好!孤要重用你二人!”
於是我加封蔡瑁為鎮南侯,任水軍大都督,張允為祝順侯,任水軍副都督。
二人大喜,叩謝不已。
我又道:“爾等先回去對劉琮講,孤將表奏天子,將其永立為荊州之主。”
待二人退下,在場荀攸對我說:“這二位,一看就是諂佞小人,丞相難道看不出來嗎?”
我“嘿嘿”笑道:“孤豈能看不出!”
“既已看出,丞相為何還對其加官晉爵、委以重任?”
“這你就不懂了,用人者,用其所長,補己之短。我大軍雖眾,但並無水軍,用此二人創建我水軍是也。”
荀攸歎服道:“真是‘宰相肚裏能撐船’,丞相肚子裏能裝下一支龐大的水軍!”
這下劉琮便對我放心了。次日,他與其母蔡夫人手捧印綬兵符,渡江來敬獻於我。
我將母子倆安撫一番,便引大軍進駐襄陽城外。
蔡瑁、張允好不殷勤,組織當地百姓焚香迎接。
入城至府中坐定,我立刻將蒯越召來,安撫他道:“孤不喜得荊州,孤喜得異度。”
於是我加封蒯越為江陵太守、樊城侯。同時任命劉琮為青州刺史,令其立即起程赴任。
劉琮聽令跑來找我,哭哭啼啼:“琮不願為官,隻願終生守護父母之邦的故土。”
我嚇唬他道:“孤怕你在此被劉備之流所害,青州距離許都較近,那裏會比較安全。”
劉琮不吃嚇唬,隻是推辭,我硬是不準。
劉琮隻好與其母蔡夫人同赴青州,即刻起程,隻有舊將王威相隨,其餘官員隻送到江口。
我暗中派出於禁率一隊輕騎兵,將這對母子及隨行人等殺害於途中,一個不留,以絕後患。
這是必須的。正如袁紹死了,你就必須殺盡其子;劉表死了,隻好殺掉劉琮。他們都是替自己的父親而死於我的刀下,政治鬥爭,毫不留情,殺戒大開,不能收手。
於禁幹得神出鬼沒、幹淨利落,帶著劉琮、蔡夫人、王威的三顆人頭回來,得我重賞。
如此不費吹灰之力,便搞定了襄陽,我麵露得意揚揚之色。荀攸便在一旁提醒我道:“劉表、劉琮是死了,襄陽也到手了,但丞相忘記劉備了嗎?”
“孤豈能忘!”我咬牙切齒道,“立刻在襄陽諸將中選出一人,引軍開道,征討劉備!誰最合適?”
“文聘最為合適,是不二人選。”
“好,立刻召來見我。”
不料此人卻推三阻四,不肯來見。
我派人將其抓來,質問道:“既然已降,你為何不肯來見我?”
文聘連聲歎息道:“做臣子的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沒臉見任何人。”說罷,七尺男兒竟淚流滿麵。
我望之慨歎道:“文聘,忠臣啊!”
於是當場任命其為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
於是文聘便自覺自願地為我大軍引軍開道。
探馬報說:劉備率其兵馬及百姓逃亡,日行隻有十來裏路,與我相距三百餘裏。
我下令從各部精選出五千鐵騎,立即出發,日夜兼程,限其在一天一夜之內追趕上劉備。大軍隨後出發。
我一生親曆過無數戰場的壯美畫卷,但那一日,我在景山頂上督戰時,還是被以下場景深深震撼:隻見敵陣之中一員猛將,懷抱一繈褓中的嬰兒,左突右衝,勇不可當,連斬夏侯恩等數十員我軍名將。我忙問左右:“這是何人?”
曹洪飛馬下山大聲問其曰:“將軍可願留下姓名?”
那人聲音更高更脆,朗聲回答道:“我乃趙雲——常山趙子龍是也!”
我由衷慨歎:“好名字啊!真虎將也!孤當生得之!飛馬傳令各部,對此趙雲,不許擅放冷箭,不許害其性命,都給我抓活的!”
此令一下,捆住了我軍將士的手腳,令趙雲有恃無恐,所向披靡,突圍而去,脫離了我的視線。
我問左右:“他懷中所抱嬰兒是誰?”
左右答道:“不知。”
我冷笑一聲:“我猜是劉備幼子。飛馬傳令,殺此嬰兒,活捉趙雲!”
盡管我身份混雜,但首先是一名軍人,本色輕易不改,在此波瀾壯闊的戰場上,豈有袖手旁觀之理?我出於本能打馬追了上去。
隨大軍一直追至長阪橋頭。
但卻不見趙雲,隻見一彪形大漢虎須倒豎,環眼圓睜,手綽蛇矛,立馬橋上。我大將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傑、樂進、張遼、許褚、文聘俱在,均立馬在橋這頭。見我到來,那人厲聲大喝: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震得四周一片死寂。
果然是張飛!我有點納悶,追捕趙雲如何追出了張飛?我向張飛身後望去,隻見橋東樹林後有塵土飛揚,分明是有伏兵啊!我想:請來諸葛亮這個村夫,劉備軍果然懂得用計了……正思忖著,隻聽張飛又吼叫道:
“曹操,我張飛在此,速派你手下大將來與我決一死戰!”
曹仁等紛紛請戰,以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傑三兄弟最為迫切,聲稱要為被趙雲刺死的兄弟夏侯恩報仇雪恨。我絲毫不懷疑:我大將齊出必可取來張飛狗頭,但如果為此而中了敵兵埋伏又不合算。想到此,我便反問眾將道:
“諸位可曾記得關羽之言,張飛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果然如此,我倒要會他一會!”
“丞相,讓我去吧!”
“我去!”
我見諸將求戰心切,群情激昂,更覺危險,便做不屑一顧狀:“區區一將,無甚功名,何足懼哉!諸卿朝橋那邊樹林裏看,敵兵分明有埋伏,設此圈套讓我軍朝裏跳。你們說我曹操會跳嗎?”
眾將釋然:“丞相英明!”
跟我玩詐,豈是對手?我“嘿嘿”一笑,對橋上張飛高聲叫道:“張飛匹夫,你既然勇猛過人,武藝高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那可敢過橋來戰?想與我大將誰戰,隨便你挑!”
張飛裝作沒聽見,不作正麵回答,仍舊虛張聲勢地吼叫道:“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於是我便更加確信這是一個局!立刻下令道:“撤!”
眾將欣然聽令,大軍迅速後撤。
我聽見張飛一人站在橋頭哈哈幹笑,他知道我成全了他的一世虛名,那就讓他為虛名所累吧!
羅貫中這個無恥小文人在其《三國演義》中寫到這一段時寫出了一大千古笑話,說張飛三聲大喊過後,“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列位看官,你們信嗎?如果你們信了便和他一樣是屁股決定頭腦的蠢貨!我記得那一日夏侯傑不在我身邊而在我身後眾將的行列中,並且無人落馬(怎麽可能?)。我的後世子孫啊,我身後眾將都是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他們隻會戰死於沙場而不會被嚇死在橋頭,何況其對手——此時的張飛並無功名,有的隻是你信則有不信則無的一點江湖傳說。僅靠這個,你想嚇誰?如此胡編亂造、虛假至極的細節,隻說明羅貫中太離譜了,恐怕就沒人信了。
卻說曹操懼張飛之威,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發奔逃。張遼、許褚趕上,扯住轡環。曹操倉皇失措。張遼曰:“丞相休驚,料張飛一人,何足深懼!今急回軍殺去,劉備可擒也。”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張遼、許褚再至長阪橋探聽消息。
以上仍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描寫,真是胡說八道,極盡汙蔑之能事:我憑什麽落荒而逃、倉皇失措?因為區區一個虛張聲勢、大嗓門的張飛?真是千古笑話!並且我身為大將軍,從來不會在眾將麵前流露出一絲一毫的膽怯,天不怕地不怕恐怕才是我曹操的英雄本色。
那日真實的情形是——
我在撤退途中忽然心生一計,現在殺個回馬槍,那便是輪到敵兵猝不及防了。如此一想,立刻通令全軍殺回去,等大軍殺回長阪橋,發現橋梁已被破壞,可見敵兵心虛,怕我追趕,我命士兵在河上速搭三座浮橋,當夜便過了河。
火速進軍,果然追趕上了劉備兵馬。趙雲率先出來迎戰。我對眾將說:“劉備此刻就像釜中之魚、阱中之虎,如果此時再不將其拿下,恐怕日後就沒有機會。拜托眾將,一鼓作氣,衝殺向前,直取劉備!”此言一出,眾將個個奮勇爭先,殺入敵陣。
眼看局麵大好,山坡後麵忽然鼓聲大作,一隊軍馬殺出,一將衝在最前,一路大叫道:“關羽在此等候多時!”我聽著聲音耳熟,看那騎在馬上的架勢也眼熟:手執青龍刀,坐下赤兔馬……哦,雲長!關羽殺來!
對我來說,張飛更多是傳說,關羽的厲害我是知道的,並且我馬上敏銳地意識到,這是諸葛亮之計!這是我們中了諸葛亮之計!事不宜遲,我立刻下令大軍撤退。
一路狂奔,關羽在身後追趕了十多裏便打住了。我擔心劉備乘機奪走江陵,便日夜兼程趕赴江陵。大軍兵臨城下,荊州治中鄧義、別駕劉先,率領荊州軍民出城投降。
大軍入城,封賞眾官,安民已定。隨後,我開眾將謀士會,商議當前局勢。
我道:“如今劉備已投江夏,恐怕會與東吳結盟,當用何計破之?”
荀攸說:“現如今我大軍威震四海,不戰可屈人之兵。丞相可派人知會東吳,請孫權會獵於江夏,共擒劉備,瓜分荊州,永結盟好。孫權必受驚嚇而來降,則大事可成。”
我從此計,一麵派人前去知會東吳,一麵清點馬步水軍八十三萬,對外號稱百萬大軍,水路並進,船騎雙行,浩浩****,沿江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