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體是奇跡的創造者
在智力上,群體的表現遠不如構成這一群體的個體。群體的表現極不穩定,個體無論是智力還是能力,都維持在平均的水平線上。
群體的行為是受感情激起並主導的,這種感情的強弱程度直接決定著群體的行為能力。
群體的表現有可能比個體更好或者更差,這完全取決於周邊的環境如何。
群體能夠幹出什麽來,取決於影響群體的暗示性質是什麽。如果暗示的是積極的、進步的、有意義的,那麽群體的表現便是正麵的。反之,如果主宰群體行為的暗示是負麵的,那麽群體的表現就會非常可怕——如果把群體看成一個個體,那麽主宰群體行為的暗示力量就是人的思想,如果這個個體的思想是善良的,那麽這個個體必然是善良的,反之亦然。
群體往往會導致騷亂,但更多的是體現某種英雄主義。
這種令人無限景仰的利他主義行為,赴湯蹈火,慨然就義,為了一種教義或是觀念而將個體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常見於群體之中,要一個孤立的人這麽做,幾乎是不可能的。
正是群體,才表現出了這種一往無前的凜然氣節,才會在慨然赴死的進程中帶著悲壯的激昂與榮譽感。正如教派信徒東征時代的悲情舊事,歐洲的騎士們漂洋過海遠赴伊比利亞,在全無糧草和裝備,更看不到救兵的情形下,向穆斯林人討還基督的墓地。也隻有群體才會像這樣——1793年,法國在反法同盟的強大攻勢下,國民既沒有糧食又沒有武器,卻奇跡般地挫敗了反法同盟的進攻,以一種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拯救了法蘭西共和國。
這種英雄主義,毫無疑問是建立在無意識上的。也隻有無意識的心理特性,才會催生出偉大的英雄主義。正是這種無意識的英雄主義創造了曆史。假使群體如成員個體那樣冷靜而功利,世界曆史將乏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