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這麽巧的麽?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一行四千餘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車子上載著財貨,地上趕著羊馬,默默的再一次踏上了迷茫的前路,隻是這一次,卻是連秦宜祿也不太清楚他們要走向何方了。

所謂出塞,其實是不太可能的,塞外苦寒,生存本就不易,又是鮮卑人的天下,自己這個放火燒了鮮卑王庭的罪魁禍首領著這麽多漢人出境去跟鮮卑人搶奪本就不怎麽豐美的水草,怎麽看都是作死。

至於去敦煌真的投奔蓋家,不到萬不得已這條路肯定是不會走的,再說敦煌也不是什麽好地方,這幫習慣了在草原上生存的人怎麽想也應該不太能適應得了那種到處是沙漠的地方。

能去哪,投奔誰去呢?

涼州這地方,除了羌胡之外,實際上是隻有豪族,沒有名門的,他這把黨人的刀子,在漢陽好使,在其他的地方可真不見得這麽好使。

這是製度的問題導致的,因為朝廷在永嘉羌亂以前壓根就沒怎麽啟用過涼州人,缺德操蛋的察舉製度壓根也不給涼州世族生存的土壤。

東漢的察舉製極為畸形,本來,漢光武帝是按照郡的劃分每個郡一年選一到兩人的,是極好的一種政治選拔製度,然而後來也不知為啥,漢和帝之後就變成了純粹根據人口數量來舉仕。

就是一個郡,人口越多,每年能舉的孝廉也就越多,潁川、汝南、南陽,這三個人口數量最多的郡,每年可以分別舉薦孝廉7人、10人、12人。

人口不足十萬的郡,則是每三年舉薦一人,不足二十萬的兩年舉薦一人。

古時候老鄉之間都是抱團的,汝南潁川南陽三郡舉孝廉的名額最多,且三郡還特麽是臨郡,鄉音類似,風俗趨同,幾個名門之間再互相聯個姻,排擠一些不識趣的外地人,聯合一些豫州人再接納一些識趣的冀州人和青州人,黨人的雛形也就這麽出現了。

而涼州十三個郡,除了漢陽之外就沒有一個人口超過十萬的,甚至西邊的幾個郡加一塊也湊不出十萬人口,都是三年舉一個,像賈詡這種能在涼州混個孝廉出身的人在涼州那就是了不得的門第了。

本來涼州人常年打仗就不擅搞經學,人還少,人家三個郡的人才加一塊一年出三十個孝廉還互結姻親,你一個大州十三個郡國,加一塊一年也就四個半的孝廉名額,而且涼州地廣人稀,風俗差距極大抱團都費勁。

自然,就被黨人排擠了,官也就做不大,朝中沒有涼州人,可涼州還年年打仗,一直讓一群外地人來管涼州的事兒,一遇到羌亂第一反應就是跑,羌亂一鬧的大了朝廷的第一反應就是幹脆放棄涼州就算了,相應的問題自然也就接踵而至了。

直到永嘉羌亂的時候,涼州已經徹底和朝廷離心,老百姓當朝廷的命令是放屁,朝廷這才開始重用涼州,原來西漢時的六郡良家子製度也是那時候才恢複的,算算時間也沒幾年。

所以所謂的涼州派,全都是涼州三明,也就是張奐、段熲、皇甫規三個人的舊部,這些人雖然官職不大,未必做到了太守,但涼州的實權全在他們的手裏。

段熲就不用說了,他敢去投段熲的人,立刻就會被處死,這些人不主動帶兵來打他,狠狠扇那些黨人一個大嘴巴子就謝天謝地了。

皇甫規的威望被皇甫嵩給繼承了,他們既然不肯聽從皇甫嵩的安排,找別人自然也就沒啥意義了。

那剩下的就隻有張奐一係了。

還真別說,董卓就是張奐的舊部,從這個角度往下捋,秦宜祿和他們還真是自己人。

那張奐是敦煌人,所以出身於敦煌豪族的蓋勳,對他也確實是沒得說。

就是這董卓吧,嘖,怎麽說呢,這不是轉投了汝南袁氏和那些黨人搞一塊去了麽,張奐留給他的那點政治資源中的很大一部分不也讓他帶並州去了麽,整的關西將門對董卓還挺不滿的,這點政治勢力在涼州地區也不夠大啊。

想來想去,秦宜祿索性決定帶領大家從北地郡又南下了,打算在安定郡待一待,找找活路,因為張奐最早是在安定國都尉的位置上起家的,他的舊部在安定郡的人最多,他本人的威德在安定郡是極其好使的,甚至董卓的名聲在安定郡說不定也好使。

實在不行,就去找一找當地的先零羌麽,暫時在先托庇於先零羌也不是不行。

要知道張奐這個人平羌的策略和段熲是截然相反的,段熲平羌一直講究個殺字,能宰的都給宰了,所過之處必須雞犬不留,而張奐則一直主張的是撫,能不殺就盡量不殺,要以德服人。

先零羌是安定郡內勢力最大的一支羌人種,甚至可能是所有羌人種最大最牛的,曾經也是羌亂的主力,但他們後來就讓張奐給**得特別的服。

先零羌之於張奐就如同義從胡之於段熲是一樣的,他們都是真心擁戴張奐的,但張奐下野之後對於朝廷的其他官員人家鳥都不鳥,也隻有張奐的舊部使得了他們。

這麽巧,自己是董卓的人,董卓是張奐的人,安定郡和北地郡還挨著,嗯,靠譜。

所以,秦宜祿就帶著四千多人的鄉親們來到了安定郡的三水地區,這裏和先零羌的聚居地不遠,附近還有個大鹽礦,大鹽礦麽,都是屬於少府的,秦宜祿猜測著這個鹽礦的管理者是不是可能也和樓煩的鹽礦一樣也跟宦官有點關係,那樣的話他就有借口把人殺了把礦給占上,這樣他們的四千多人也能有一條活路。

結果他到了三水才知道,新任的涼州刺史,曹操曹孟德現在人就在三水,也是前腳剛到。

他媽的撞上了。

這麽巧的麽?

要不……去見他一麵,找他嘮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