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守家

老陳頭吸了一口旱煙,將煙鍋扣在井台旁石頭上磕掉煙渣,裝回煙袋裏揣起來,望著井台上噤若寒蟬,站成一棵鬆樹的李紅旗,嘿嘿地笑了:“你看你,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今天回去又該餓飯了吧……”

拄著拐杖,三寸金蓮八字站立,滿頭沒有一絲黑色的銀發在夜風中飛舞,不怒自威的李老太聞言,抬頭瞪了他一眼:“老陳頭,你那鞭杆是擺設嗎?”

“你再這樣慣著他,我連你一塊兒收拾……”

說完,微微顫顫地轉身往回走,走了幾步,扭頭說道:“趕緊飲羊,飲完了回家吃飯,給你做的西紅柿搗蛋……”

一邊說著,一邊自顧自地走了。

“知道了老太太,我回去給你背弟子規!”

李紅旗聞言,這才如釋重負地抬起小腦瓜來,衝著祖母離去的方向嘿嘿笑著說道,手裏打水的速度也頓時快了不少。

鐵牛見狀,連忙將羊群趕到水槽旁,而老陳頭和老王頭則仿佛是老鼠見了貓似的,尷尬地吐了吐舌頭,連忙收攏羊群,開始往家走。

李老太雖然年過七十,已是耄耋之年,但在村裏向來都是一言九鼎,威望頗高,再加上她獨特的處世之道和生活智慧,全村的老少爺們,婆姨媳婦見到她,都會微微的鞠上一躬,就連村長王全友,也要恭恭敬敬的喊上一聲:“李老先生好!”

李老太學名李青,原籍青海省西寧市,自1948年,十五歲的她家裏受災,坐火車流落到苦水村,給李紅旗太爺——十裏八鄉有名的廚子李有金當了媳婦後,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苦水村人。

老兩口育有一子,名喚李守家,老兩口希望兒子能頂門立戶,扛起這個風雨飄搖的家,不再學她一般,年紀輕輕就無家可歸,如秋天的蒲公英種子般流落他鄉。

可天有不測風雲人,就在李守家二十五歲那年,遠赴青海打工,順便找尋母親親人的時候,因氣候不適加上連日勞作,而導致急性腦膜炎爆發,還沒等回到家裏,半路上就斷了氣。

剛生下小兒子一百多天的兒媳婦於淑琴,聽到噩耗後大哭三天,第四天在母親來探視,給她說了些什麽後,就丟下三個乳臭未幹的孩子,徹底的不見了蹤影。

聽村裏人說,她是被她媽拿去還債了,但具體到底是真是假,去了那裏,至今也沒有人知道……

在兒媳婦走後一個月,老伴李有金也忍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舊疾爆發而撒手人寰。

一時間,整個家庭的重擔,便全部的落在了李老太的身上。

村裏人怕她想不開而尋了短見,都輪番地跑到家裏勸她。

沒想到李老太抹了一把眼淚,長歎一聲,幽幽的說道:“我有什麽想不開的,人來到這個世上,本就是來受苦的,想開了苦,想不開了更苦,但不管怎樣,生活總是要往下過不是?”

村裏人皆驚,暗道這老太太不簡單,去勸人的人,沒想到被她給勸了。

從此以後,村裏人誰家有過不了的坎,都會跑來問她,讓她給拿個主意。

而每個前來問話的人,也都得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答案。

於是天長日久,她就成了村裏的活菩薩。

媳婦走了之後,她便踮著三寸金蓮,開始帶著三個毛蛋大的孩子挖野菜,掙工分,到周邊情況好一些的村子去要飯,含辛茹苦,終於將孫女李桂蘭和兩個孫子養大成人。

大孫女天生要強,繼承了她剛強的性格,嫁給了村裏唯一有出息,後來去縣民政局當了科員的高中生徐波,小孫子李建冬初中畢業後,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主動退學,跑到了大灘鎮上賣布料的老王家,當了上門女婿。

隻留下老實巴交,但脾氣急躁的二孫子李建春和她一起生活。

在大孫女和小孫子的接濟下,家裏的生活,漸漸地好了起來,生活開始恢複了平靜。

雖然因為雲靈山山大溝深,窮鄉僻壤,靠天吃飯,但按照李老太的話說:“生活上的苦不算苦,有人就能生萬物!”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個苦到根子裏的家,終於被剛強睿智的李老太守住了時,孫媳婦王香蘭因為難產,在生下重孫李紅旗後,年紀輕輕的就離開了人世。

李建春看著破敗不堪的家,傷心欲絕,毅然的離家出走,經人介紹在城裏找了個木工作坊去討生活了,一年也回不了幾趟家。

家裏的重擔,再次的落在了李老太瘦弱的肩頭上,而此刻的她,已經是六十三歲高齡了……

但已是耄耋之年的她,卻從來不抱怨,每天還是早早起床,給孫子燒火做飯,下地幹活,還利用自己讀過私塾的底子,給重孫李紅旗講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還有那些幾近失傳的民間勵誌故事……

每當村裏人問她,這些年這麽苦,怎麽就沒見過她抱怨時,她總是笑眯眯地說:“有什麽可抱怨的,順其自然就好。”

“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你就得躺下,遇上事情了,你隻能冷靜麵對,將事情處理到不至於崩潰的地步。再怎麽苦,精神都不能廢,隻要心裏有守家的信念,多黑的天到頭兒也會亮的……”

“你就沒有想過,跟著建春去城裏生活?”村裏人常常這樣問她。

每當這時,她總是撩一撩因兒子的去世,而一夜白頭的雪白頭發,望著村口那棵不知經過了多少年風雨,但依然枝繁葉茂的老榆樹,還有遠處逶迤連綿,一直伸向遠方不知名處的雲靈山,眯起眼睛笑嗬嗬地道:“人生遠遊固雲樂,何似在家長看山。城裏再好那是別人的故鄉,苦水村再窮再破,那也是家啊……”

“況且,我還有狗蛋不是?”

“我找人算過,這娃兒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三兩骨頭值千金,以後肯定能守住這個家,並帶領村裏的老小們過上比城裏還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