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肯湯姆公司的問題

等到樂斯萊克總裁知道中德接洽並且談得很順利時,急忙忙的180度大轉彎,親自出麵表示之前的報價完全可以商量,表示生產線價格隻要一百萬美元,甚至再低也是可以的。

隻是中方的大門徹底關上了。

這段曆史,程自豪聽程宏輝聊過,倒是略知道些,被魏餘聰一講,倒是從頭到尾串起來了。

後麵的故事就簡單了,德國人進來後,桑塔納席卷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原本氣息奄奄就快進ICU的小眾汽車,就此一舉收複失地。

另一個汽車大國日本看在眼裏記在心頭,日本車便宜省油質量也比美國貨可靠得多,於是不甘示弱,玩命地往中國市場裏打。

恰好法國人自己作死,為了區區一點小錢,向某島出售先進武器。

結果,原本在廣州建好的廠房被迫出售,日本人抓住機會拿出先進車型和巨量貸款,接盤成功。

這時用通再急急忙忙入局就顯得非常被動。

雖然最後還是以三盾這個高級品牌為先鋒打入在浦東建廠。

但這距離第一輛桑塔納下線已經快20年了。

也就是這個時期,美係三巨頭頹勢初顯。

但此時,美國人還是不著急。

他們並不是傻子,而都是精明的職業經理人,資本家。

他們清楚自己的缺點,也同樣明白美係車和車商的長處-曆史積累實在是太豐厚了,足以讓他們不急不躁,以相對沉穩的態度,接受之前的失敗,並且冷靜蟄伏,為之後的發力做好準備。

既然失去了第一步的先發優勢,那麽美係企業決定,重點經營第二步!

或者說,在一小部分先富起來的中國人的第一輛車被日本和德國人拿走後,美國人把眼光盯向了後富人群的第一輛車,以及先富人群第二輛車的生意。

美國人清楚自己的優勢,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可以以一個相對的低廉的價格大批量提供汽車-產能優勢是美國引以為豪的,其次美國文化的影響下,把一些名不副實的美國汽車推上了豪車的寶座。

這兩條優勢分別對應這兩類預計的客戶群。

他們預計在2008前後,中國會引爆第二次購車**,於是他們暗暗準備,決心到時候玩把大的,一舉奪回市場,此刻美係汽車廠已經明白了,要想活下去隻有拿下中國市場。

應該說他們的策略是正確的。

隻是,預判,或者說對於中國這個國家的預判出了點“小小的”問題,以至於後人覺得像是在看一場笑話。

首先,隨著改開的不斷深入,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始終不停歇,中國對汽車的需求量迅速暴增。

尤其是08年的金融海嘯把美國和西方衝得一塌糊塗,中國依靠腳踏實地的製造業,不停地為全世界提供產品。

天道酬勤,巨量商品出口,換來的是大量外匯。

到09年時西方還在舔傷口,而托了製造業崛起的福,大量普通中國人對汽車需求瞬間爆發!

SNK汽車部的老員工提起那段時間至今回味無窮,09年下半年開始,輪轂軸承賣瘋了,銷售每天都在不停地接單接單接單,而工廠連檢修的時間都沒有,所有流水線全部以120%的效率在生產。

隻是美國人高興不起來,因為一個他們之前沒有放在眼裏的攪局者出現了-民營國產車。

依這些國產車存在各種缺點,但至少安全可靠,最要緊的是便宜啊,國內的低人力成本,把國產車的價位殺到一個讓向來精打細算摳成本的日係車廠都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步。

於是,後富人群的第一輛車這塊肥肉被一眾如狼似虎的初生的國產車瓜分了。

吃幹抹淨。

別說粗黑大傻的美係車,就是便宜可靠的日係車都沒吃到多少紅利。

美係車商還來不及抹眼淚,很快又吃了第二下悶棍。

他們心心念念的先富起來車主的第二輛車……

對於局外人而言是個笑話,對於美係三大卻是個慘劇。

故事很簡單,美國國內汽車市場極度內卷後,曾經幾十個汽車廠牌,最後都歸了三大車廠。

三大車廠將這些品牌重新整合包裝,將一些牌子定義為豪車,一些定義為普通家用。

為了2008年的中國人的第二輛車,美係三大廠商老板,坐到一張桌子前,決心停止內耗,合力出擊,打造美國豪車第二春!

當時他們想得挺好,這些“豪車”並不算太貴,加上誇張霸氣的外形和長久以來好萊塢電影的宣傳,應該能很好地吸引有錢人的注意力。

然而千算萬算,他們漏算一條。

中國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

以至於主打“經濟性”的美係“豪車”。

說到這個的時候,魏餘聰笑得不停地咳嗽,程自豪也是滿臉黑線-他佩服自己老板的中文功夫,能給豪車前加上經濟性這個前綴……這缺德勁兒,去德雲社也足夠了。

然後……

美係廠商驚呆了……

他們的經濟型豪車根本沒人買……

有錢人一窩蜂地BBA或者日係大三元去了……

搞了半天,美係車豪華了個寂寞……

於是原本一堆C級車紛紛降價到B級車的價位,然而降價又如何?

費油,外部體積大,內部空間小,細節毛糙等老毛病一個都沒改。

嚴格來說,這些其實不算大問題。

自打美係車輝煌的時候就有了,當年大家沒見過世麵,覺得汽車大概也就是這樣吧。

那時候差不多正好是南巡講話前後,眼下南巡都快20年了。

國人用這段時間走完了,外國人幾十年的路。

還有各種不足,但眼力和見識大為提升。

美國車他已經完全不香了啊!

一句話:窮人買不起,有錢的看不起。

另外,美係車商對於自己品牌的維護力度似乎也有問題,有個程自豪挺喜歡的牌子,莫名其妙就和洗浴中心掛上了鉤……如此一來,哪怕是正經人想買也得多幾分顧慮啊!

魏餘聰說得刻薄,程自豪這邊聽個新鮮。

這些事情,他倒是聞所未聞。

對此魏餘聰看得很清楚:“美國人嘛,別的本事沒有,搞宣傳那是天下第一。人家不刪帖不封號,但就是有辦法把各種不利言論壓下去,把自吹自擂的那些玩意兒用個高音喇叭對著你耳朵喊,不聽都不行的那種。”

“我自己也覺得後悔,當初死活要讀工科,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肯定選擇去美國留學,學學他們這套宣傳手法,這東西才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以,坐失了兩次戰略良機的美國車廠(一次主動,一次被動),這回是真的急眼了。

要是趕不上新能源這班車,美係三大車廠很快就可以成為曆史。

不得不說,這群美國資本家的危機意識還是很濃厚的。

……

所以就回到最初的問題。

按照80年代美係廠的德性,隻要輪轂軸承不直接失效,鬼才去做品質精益管理,什麽噪音優化根本是傳說,有這預算不如給好萊塢,讓他們在電影裏多給自家廠牌幾個鏡頭。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世道已經變了。

向來目空一切的美係廠商也開始向現實低頭,開始追求質量。

這聽起來非常諷刺。

曾經的世界第一車廠,竟然才開始追求“質量”。

“你知道嘛?”魏餘聰笑道“放在以前,肯湯姆不會接這種單子,嫌棄利潤少,事情多。但現在他們也隻能咬牙拿下來。知道為什麽嘛?”

“中國貨上去了……中國貨吃掉了大部分中低端市場,高端市場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程自豪道

“是的,都說鯰魚效應,其實中國製造才是最大的鯰魚啊”魏餘聰非常開心的樣子“我這個人沒什麽日常愛好,如果有的話,大概就是看到這些老外吃癟了。”

頓了頓他認真的補充道:“包括東洋人……”

“原本不管是汽車還是其他工業製品,日本、西歐、美國在高端上各自圈地,中端跑量產品則是日本和美國平分,國貨隻能在低端市場生存。但現在麽,中國製造全麵發力,低端中端高端都要。高端確實還差口氣,但中端市場依靠價格和質量優勢,已經打得外國人吐血了。”

“你想想,要不是國產貨上去了,SNK他怎麽會降鋼材標號來縮減成本?真的是被打得受不了了,明的打不過,隻能來陰招。”

“肯湯姆這種公司現在也明白過來,如果他們還像當年那樣挑三揀四,那麽市場最終全部會被中國製造吃掉,到那時候,他們隻有被收購一條路可走了。所以,哪怕這次的係能源車輪轂軸承售價不高,卻要求眾多,他們還是隻能咬著牙接單。”

“有了單子,至少能維持生產線,也能保持自己在行當裏的話語權。隻是啊……”魏餘聰麵無表情的看著前方“我是沒想到,堂堂肯湯姆公司,竟然連這種級別的噪音問題都要找外包公司。他們可以宣稱這麽做是固定成本費用化,讓報表好看,並且精簡人力資源,不用養太多的黑帶。”

“但實際上,說明肯湯姆在技術管理方麵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無法招攬到優秀的人才,隻能外包。”

“聽起來,我以後倒是可以考慮去肯湯姆混口飯吃”某人適時自嘲。

“你?不!”魏餘聰冷冷打斷“你要是去這種地方入職是丟我臉……”

……

到了肯湯姆公司。

兩人也不多話,立刻投入工作。

畢竟人家是花了大錢的,雖然看不上他們,但魏餘聰職業操守極好,拿錢辦事,絕不摸魚。

下午兩人直接去了生產現場,和肯湯姆的陪同人員,從頭到尾的走完了所有流水線還有實驗室。

……

“你覺得這家公司怎麽樣?”魏餘聰問

“還可以吧……細節上不如外高橋工廠,但總體來說,依然是一家不錯的製造型企業,質量管理體係完整。ISO9001和16949都在認真執行,那些報表填寫保存也規範,一旦發生質量事故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有效的回溯追查。”程自豪認真回答。

魏餘聰點點頭,“還有呢?”

“產品質量控製也還可以。基本上都在公差範圍之內,就是標準差有點大,難怪噪音問題突出。”

“換成你來帶項目的話,會怎麽下手?”

“呃,可能從DMAIC方法下手吧……”程自豪撓撓頭

DMAIC,是眼下製造業質量分析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論。

五個字母分別代表一個步驟

Define:要解決什麽問題。

Measure:問題量化,數據結果表現。

Analysis:魚骨圖,頭腦風暴形勢,列出所有產量,和每個產量影響。

Imporve:針對關鍵影響因子進行改善、

Control對改善效果進行持續監控。

“不錯,挺有想法。”魏餘聰誇獎道“還有別的什麽要說的麽?”

“我覺得這次我們好像運氣不錯啊……”程自豪有點不自信。

“?”

“我總覺得,這兒問題好像和外高橋工廠差不多。你看要解決核心問題是一樣的,軸承噪音異常以及背後的振動異常。”

外高橋工廠噪音項目在程自豪心中盤桓良久,以至於許多細節他都能脫口而出。

“首先,客戶要求不允許有異常噪音。異常噪音是指非重複性噪音(汙垢或峰值)或可能產生高噪音的噪音。”

“噪音必然導致振動,或者說異常振動才是噪音的源頭,客戶對此非常敏感,對於振動的測量不像工廠那樣這樣在做測量。他們會用測力計或測試轉子來測量噪音。並且對軸承質量施加了很大壓力,這在之前的輪轂軸承測試中是沒有的。”

“我們當然不能說最終客戶的需求是錯的,但他們這麽搞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程自豪一口氣說道。

“那具體方案呢?”

“即使采用了當代最先進的技術製造加工軸承零件,工作表麵總會存在程度不一的加工誤差,從而使滾道與滾動體之間產生波動繼而引發振動。畢竟這不是什麽特別高科技的玩意,既然有振動,那麽大概率是滾道與滾動體之間出現。但如何細分工作,我還沒啥想法。”程自豪老實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