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廟堂之高
河東大地上,農民在田地裏辛勤地勞作,頂著夏天的烈日,汗水滴下,濕潤了泥土。
在萬畝良田旁邊便是那波濤洶湧的黃河,這條寬闊雄偉的大河既養育了兩岸的百姓,又給百姓帶來了許多的災難。
霎時間,地動山搖,天崩地裂,黃河堤壩破損,河水奔湧而出,淹沒了沿岸的數千傾良田和房屋。
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
河東的災情馬上傳到了長安城。
李治翻看著呈報上來的災情報告,心中悲痛不已,感歎百姓之艱辛,上天之無情。
大唐帝國這一年裏不僅失去了一代明君李世民,也遭受了天災人禍,可謂是艱難痛苦的一年。
李治顫抖的雙手合上了奏章,調整了一會兒心情才緩緩地和大臣們說道。
“我大唐正值國喪,河東百姓又遭遇天災,諸位愛卿有何建言?”
庭下群臣也是一臉悲痛的表情。
此時,褚遂良站出來說道:“陛下,微臣以為天降異象,必有禍端,應派司天台盡快查明。”
一旁的長孫無忌似乎對這種迷信的行為十分不屑。
“古往今來天災人禍都是正常現象,與其叩問蒼天,不如下問蒼生。”
褚遂良轉頭,看向長孫無忌,似乎被他這番話激怒憤然起身,言辭激烈。
“正是因為都像長孫大人這樣對鬼神沒有敬畏之心,才使得天生異象,降罪百姓......”
麵對褚遂良的指責,長孫無忌沒有理會,他依舊是坐在座位上,當褚遂良滔滔不絕地說完,長孫無忌才起身說道。
“災害降臨就應該去救災,百姓沒了田地和房屋,就應當免除賦稅。加上正值國喪,做一些撫慰百姓的事情,也算是行善積德。”
褚遂良見長孫無忌不把自己的話當回事又繼續說道。
“難道不應該派人去宗廟祈福上香?古往今來,每朝每代都對祭祀祈福十分重視。那必定有其中道理。”
“燒香拜佛,換得來一粒糧食嗎?”長孫無忌譏諷道。
“你簡直是強詞奪理。”褚遂良甩了甩袖子,重重地坐下,不再與長孫無忌爭辯。
李治見兩位大臣都要吵起來了,於是便緩和氣氛說道。
“好了,二位愛卿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朕覺得你們說的都不錯,凡事不可隻看一麵,這樣吧,讓長孫大人去感業寺祈福上香,褚遂良大人作為朝廷的使者去慰問河東的百姓,如何?”
張知易曾經對李治說過,凡事不能從一個方麵下定論要一分為二,從不同的方麵去探索一個事情的本質,這樣會更加全麵更加清晰,李治今天便是將張知易的這個理論活學活用。
之所以派長孫無忌去祈福上香,派褚遂良去慰問災民,正是讓二位大臣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對方觀點的可行性。
“另外再免除河東地區百姓三年的賦稅,盡快讓百姓從天災中恢複過來,休養生息,先帝一向體恤百姓,若是他還在世的話也會這樣做。”
李治這番話讓朝堂上的官員極為佩服紛紛稱讚。
“聖人仁德愛民,是我大唐百姓的福分啊。”
“先帝在天之靈,一定會倍感欣慰。”
李治聽了群臣的誇獎,並沒有心中得意,這時局實在是讓他得意不起來啊。自己還沒完全從喪父的悲痛中走出來,匆匆接手大局,連他的皇位也有人一直在覬覦著,河東百姓流離失所更是讓他悲痛萬分。
“朕隻是做了先帝也會做的事情罷了,無需過多誇獎,當務之急是盡快賑災。”
李勣一直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隻是在一旁默默的聽著朝堂上各位大臣和李治的發言。
“李勣,你為何一言不發?”李治問道。
坐在一旁的李勣並不是在發呆,聽到李治喊他的名字,立馬起身抱拳回答道。
“救助百姓,安置流民。臣已經在天災降臨伊始就已經派各地折衝府的府兵支援河東。”
李勣是實幹派,他掌管著各地的兵馬大權。他不會去等著上頭發下指令才行動。
如此敏銳實幹,比那些隻會紙上談兵的大臣好多了,至少李治是這麽認為的。
“李大人真乃我大唐的顧命之臣。”
“保衛黎明百姓本就是軍人的天職,本分之事不足掛齒。”
河東災情的賑災方案已經初步商定,這算是李治繼位以來第一件比較比較棘手的問題。
李治慶幸的是他有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這三人盡心輔佐。替他分擔了不少讓他焦頭爛額的事情。
李治也從這三人身上學到了許多治國的道理。
“諸位愛卿的建言都十分有理有據,我大唐社稷就靠各位大臣多多勞心了。”
“臣定當恪盡職守。”殿內各個大臣起身躬身作揖。
坐在中央的李治看著向他俯首的百官,心中豪情萬丈,他一定要做出屬於自己的成就名垂青史,他的父親李世民在貞觀年間創造的大唐盛世過於閃耀,李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不被他父皇的光芒掩蓋。
穩定的朝局需要完備的律法,這是先前張知易給李治的提示,並且告訴他要派能力十分強悍的人去主持修訂。
李治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選,讓曾經和房玄齡一起修訂貞觀律的長孫無忌去辦這件事情再合適不過了。
“長孫大人,朕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去做,那便是重新修訂我大唐的律法。”
長孫無忌疑惑,自己不是已經將貞觀綠完完整整的編寫出來了嗎?
“回稟陛下,是原本的貞觀律有什麽不妥之處嗎?”
“貞觀律並無不妥,其中的條文也是可以完整的沿用下來。隻是律法在使用和執行的時候有諸多不明之處,還需要進行注解。”
修訂律法一事,長孫無忌從來沒聽李治提起過,如今李治卻對律法如此重視,想必是他那個老師張知易跟他說的。
果不其然,李治又接著說道:“修訂律法的詳情,可以去書院請教張知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