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知識傳播

這一日,張知易戴著鬥笠背上背著一包書匆匆離開了東宮。

李世民病重臥床不起,朝廷政務就交給了李治去處理,這段時日,朝廷大臣議事和奏章的批複都搬到了東宮來。

在諸位大臣的輔佐下,李治終於把這一堆厚厚的奏折批閱完了。

李治合上最後一本奏折,長舒一口氣,一旁的茶盞的茶還是滿的,但早已涼透,一個上午他現在才有空端起茶盞喝上一口。

“諸位大臣辛苦,都先退下休息吧。”

李治靠在椅子上閉眼揉了揉他的太陽穴,剛接手朝政就一下子處理了這麽多奏折,對於他這個年紀輕輕的太子來說有點吃不消。

一盤的侍女給李治端來了糕點,侍女把糕點放在桌子上,欠身向李治稟報道。

“殿下,易先生讓您處理完政務去城東的書坊找他?”

李治處理了一早上的政務,已然疲憊,本想休息一番,但聽到張知易找他,便一下子來精神。

“知道了,我去更衣,馬上就去找易先生。”

李治換上了便服,白色潔淨的綢緞衣衫,頭戴綸巾,手持折扇,若是不知道他太子的身份,這一眼瞧上去便覺得是長安城內書香門第的公子。

城東並不遠,李治獨自步行來到了張知易說的書坊,在門外駐足了片刻,卻沒有看到張知易的蹤影。

這書坊不大,可見平常的印刷業務不是很多,門前也僅寥寥數人。

“去去去,這點錢還跑來做生意。”

從書坊門口出來兩個人,說話的人樣貌像是書坊的掌櫃,而被他轟出書坊的則是堂堂東宮謀士張知易。

“哎掌櫃的,這些書別人想印還找不到原本呢,你會不會做生意啊。”

“我這還有很多佛經沒印呢,你這些四書五經有幾個人買?”

正當二人爭執不下時,李治上前問道:“掌櫃的,為什麽放著上門的生意不做,要把客人趕走呢?”

掌櫃的看李治麵容清秀,衣著光鮮,態度也客氣了不少。

“這位公子有所不知,這無賴帶來的四書五經有條件讀的都是富家公子,府中早就有典藏了。沒條件讀的自然也買不起,這分明就是賠本的買賣。”

“目光短淺,若是你買得便宜,薄利多銷,天下讀書這麽多有何愁賣不出去?”一旁的張知易見掌櫃這種見人下菜的嘴臉,沒好氣地說道。

“你......市井匹夫怎懂我們做生意的門道,快滾!”掌櫃的啐了張知易一口。

李治輕輕搖著折扇,笑著說道:“這樣,掌櫃的你就依他所說,將他帶來的書籍都印刷出來,需要多少錢我來付。”

掌櫃的一臉狐疑地看著李治:“天底下還有這樣的事?公子你可別是和他串通好了誆騙小老兒我啊。”

這沒憑沒據的幫一個路人出錢印書,任誰都會懷疑,李治也愣住了,他原本想幫張知易解圍,可人掌櫃的不相信啊。

沒等李治答話,張知易卻先把李治腰間的錢袋取了下來,一把甩給掌櫃的。

“給你定金便是,瞧不起誰呢?”張知易撂下一句狠話。

李治無奈,張知易這是花自己錢充大牌呢。

掌櫃的掂量了一下錢袋子,沉甸甸的,又打開瞧了一眼,瞬間眉開眼笑,連對張知易都好聲好氣了。

“爺,我這就去印,嘿嘿。”掌櫃的恭恭敬敬地取下張知易背上的一包書。

有錢能使鬼推磨,那掌櫃的拿了錢立馬讓手下的人照著書籍雕版了。

李治則與張知易在書坊不遠處的茶樓坐下了,張知易在長安城奔走了了一天已經前胸貼後背,給自己點了碗麵,狼吞虎咽起來。

“老師印這些書是想送給買不起書的窮苦讀書人嘛?”李治給張知易倒了一杯茶水。

張知易剛把一口麵咽下去,說道:“我隻是看看印這批書需要多長時間,要花多少銀子。”

“老師做這些調查是想摻和印書的生意?”

“雕版印刷術剛問世不久,鮮有人知,以往這些書籍都是手抄書,至於為什麽要大力發展印刷術,這涉及到一個知識傳播的問題。”

“知識傳播?”李治聽到一個陌生的詞語,馬上認真起來。

“從人發明文字起,文字的載體從一開始的石頭獸皮到後來的竹簡,直到蔡倫發明了造紙術,才使得文字的載體更加方便利於攜帶。”

“這光有紙還不行,還得有字啊。”李治說道。

“不錯,以往的書籍都是靠人手抄,速度極慢,價格昂貴。”

“可這個的問題已經存在上千年了,難道前人就意識到這個問題?”

才過沒多久,張知易這邊碗中的麵已經被吃完了,張知易端起碗,喝了一口麵湯,又繼續解釋道:“統治者知道,貴族也知道,隻有百姓不知道,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誰還在乎能不能看書呢,而對於統治者和貴族來說,百姓知道的知識越少對他們便越有利。”

“老師的意思是當權者有意無意地限製知識的傳播?”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對於帝皇來說,一個讀書人造反,遠比農民造反的危害大得多,而對於貴族來說,老百姓獲得了知識,學而優則仕,開始參與政局,那麽世家貴族的壟斷格局便被打破,所以盡管百姓獲得的知識有限,但曆朝曆代身居高位的人都心照不宣地不予理會。”

李治恍然大悟,不過他心中依舊存在疑惑,那便是既然按張知易所說,老百姓獲得知識不利於帝王的統治,那又為何不依照前人的做法呢?

“那前朝皇帝為何要建立科舉製度,給寒門子弟打開了上升的大門?”

張知易看出來了李治的心思,他調查民間印書的規模自然也不是為了讓百姓讀書從而威脅到李唐皇室。

“百姓上來做官,那和帝皇還不是一個賽道上。他們的對手是以世家貴族形成的門閥,若是朝中一家獨大,那邊可與皇帝叫板,若是將普通人家的讀書吸納進來,便可形成兩方勢力相互製衡的局麵,這對皇帝或者整個王朝來說是利大於弊。”

李治如醍醐灌頂,並暗暗感歎:“老師比我還會做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