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生產力

李治與張知易二人在茶樓交談許久,天色漸晚。

書坊掌櫃的從他的鋪子裏搬出一塊木板,來到茶樓呈現給兩人。

“二位爺,你們要印的書用到的雕版已經做好一板了,二位過目。”

掌櫃的小心翼翼的把桌上的茶壺取走放上剛剛刻好的雕版。

二人細細地打量著這塊雕版,上麵的文字整整齊齊,錯落有致。

上麵的內容便是張知易挑選好的論語的首章的陽文反字。

掌櫃十分驕傲地說道:“這可是上好的棗木,可以反複印刷一萬多遍。”

李治常年身居宮中,並未見識過像這樣的工匠活,不禁暗暗稱奇。

“這樣一天非常非常多的書。比人工手抄快了不知多少倍。”

張知易則是淡淡的說道:“掌櫃的這批書要是印一萬本,你需要多長時間?”

那掌櫃的低下頭,數著手指掐算著。

“嘶,最快也得十天半個月”掌櫃的撫摸著那塊雕板,又笑嘻嘻的說道:“但是客官著急的話,多加點銀子說不定七天之內就能印完。”

張知易露出了鄙夷的目光。

“發行聖人的書籍,這麽高尚的行當,你卻如此貪財。”

掌櫃的陪笑道:“這位爺腰纏萬貫,自然是看不上我們這種小本買賣,這聖賢書都是那才華橫溢的秀才舉人去讀,像我這樣的粗人,能賺點錢就不錯了。”

雕版印刷這玩意兒在當時並不是非常廣泛存在,知道的人也不多。

“你先抓緊印吧,弄好了重重有賞。”張知易又十分闊氣地給掌櫃許諾。

掌櫃的樂開了花,連忙答謝:“哎好,肯定包您滿意!”

說完掌櫃的又背著那塊雕板,屁顛屁顛地回到他的書坊中。

“七天之內竟然能印上萬本書,真是令人驚奇。”

李治從小到大看的書都是人工手抄的,有的甚至是作者的原著版本。

“這其中其實涉及到了一個生產力的問題。”張知易起身顯然是要離開了,示意李治結一下帳。

李治還在剛剛的思考當中才反應過來,一摸腰間的錢袋,卻發現早已被張知易付給了書坊掌櫃的當定金。

“老師,你看這......”李治麵露難色地說道。

張知易十分不情願地說道:“好吧,好吧,為師今天就請你吃頓飯。”

兩人離開了茶館,張知易還在為剛剛付的錢糾結不已。

“太子殿下,您說這謀士俸祿多少呀?”

這一下把李治問住了,這張知易也沒編製,怎麽給他算俸祿呢,不過李治貴為太子出手必定闊綽大方,毫不含糊。

“隻要老師開口,多少銀子都可以。”

看著李治一臉認真的樣子,張知易樂了,這不是給自己開了一張空頭支票嗎?其實張知易拿走的那些書籍已經價值不菲,在古代就曾經有萬錢買一書的傳說。張知易選走的那批書籍當中,除了四書五經這類儒家典籍,還有許多是已經失傳的孤本。

“咱也不是什麽貪財之輩,不過嘛,這印書都是為了你們李家的朝廷,這錢當然得你出。”

李治一直跟在張知易後麵緩緩點了點頭。

“老師為我殫精竭慮,李治深懷感激!”

張知易則是背著手,依然自得地走著,李治作為堂堂一個太子,此刻卻像他的一個小跟班。

“老師剛才提到的生產力是為何物?”

顯然,生產力在唐朝是一個新奇的詞匯,張知易忽略了這一點。跟唐朝人解釋現代的詞匯可能需要花點時間。

張知易便通俗易懂地解釋道:“生產力嘛,就是人們將原料做成新的物品的一種能力,並且對外界也有一定的影響。”

李治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道:“那這生產力和印書有什麽關係呢?”

“手抄書變成用雕版印刷術印書就是生產力提升的一種表現。”

“那我以後是不是應該將提升生產力重視起來?”

李治悟性不錯,這令張知易十分欣慰,搖頭晃腦地說道:“孺子可教也。”

“你已經領悟了王朝治理的真理。”張知易轉頭看向李治。

李治倒覺得莫名其妙停了下來,一臉茫然,就這?

張知易十分篤定的點點頭:“你們那些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在生產力的提升麵前,狗屁不是。”

李治覺得不服氣連忙反駁道:“從古至今帝王將相,權術的鬥爭雖有好有壞,但也終究是曆史潮流。怎麽在老師嘴裏卻一文不值?”

“曆史潮流,你看這曆史有新鮮事嗎?”

李治啞口無言,的確,古往今來無非就是那一個規律,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王朝的興衰盛亡,遭殃的終究是百姓。

“那老師口中的生產力又有如此大的功用?”

“當然。”張知易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上古時期,人們學會使用了工具,如此便有了與野獸鬥爭的一種能力。學會了用火,人們便不用再啃食生肉。”

張知易將話題都拉到了上古時期,這讓李治又有些雲裏霧裏。

張知易又自顧自地說道:“之後的鐵器青銅器冶煉,又是一種生產力的提升,還有水利紡織,天文地理無不使人類的生活質量上升了一個檔次。”

李治好像漸漸明白了張知易所說的生產率的提升,居然是一直不被重視的工匠和農民造就的。

在張知易的說法中,讀書人似乎沒有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

“那從古到今,這些讀書人卻無半點作用嗎?”

“當然不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而賢明的君主卻是能緩和這些紛爭使得生產力的發展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話題終於回到了治理國家上。

“老師所說的賢明的君主,是否諸如秦始皇之類的,統一六國,使得車同軌,書同文,這些也屬於生產力提升的表現。”

“正是。”

“生產力的提升,從長遠來看對帝王是十分有利的,譬如拿印書來說,百姓有了讀書的自由和便利,王公貴族便再也不能壟斷知識,而朝野上下也不再是門閥林立。”

張知易這番話如同一束閃電穿過了李治的全身,此時心中有了許多大膽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