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題鯉
小鎮之行,為黃柏的私塾送來一塊無形的牌匾。族中子弟聽到達消息,才知道這幾天私塾放假,原來是老師帶著學生參賽去了。短暫的假期結束了,孩子們收起了撒野的心,回到了私塾,回到了硯台邊。
重回私塾的第一課,當然比開學還隆重。陳泰驤把孩子聚在廳堂中,用陳熾的比賽故事作為勵誌教材。同時,他以自己和陳熾的收獲為例,講述了智鄉文社的獎勵措施,特別是強調,孩子們盡管努力向學、安心讀書,不必擔憂家中有錢沒錢,全鄉十八族是大家科舉路上的強大支撐。
爺爺用自己的胙錢,為孩子們帶回來了大包果品。他覺得孩子們分享故事的同時,需要物質的享受來固化勵誌的成效。孩子們在享受果品的時候,看到先生在牆上掛出了一幅鯉魚圖。
孩子吃完了果品。這是入私塾以來從未有過的放鬆和快樂。大家嘰嘰喳喳,覺得今天的先生神采飛揚,異於往日。孩子們看到圖上那隻鮮豔的紅鯉魚,不知道先生用意何在。陳熾同樣如此。爺爺今日的課目跟往日不同,以前都是打開書本,翻到第幾頁,叫人讀起來,背起來,寫起來。
爺爺說,我們開始上課,大家說,這圖上是一隻什麽?
鯉魚。大家異口同聲。這問題簡直不是問題。無論廟堂還是江湖,這鯉魚是常見之物,借助於年畫的傳播,這鯉魚年年歲歲在過年的時候出現。當然,也出現在黃柏的池塘中,出現在村外的梅江中。
爺爺說,它不隻是一隻鯉魚,還是一條龍!
孩子們熱鬧起來了,鬧喳喳地議論起來。他們沒有看過龍,龍就是這樣的嗎?
陳熾聽到爺爺這樣說,立即就明白了爺爺的意思。這是中國古代傳說,在書中倒是常見。傳說中講,隻要鯉魚能夠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為真龍。還有傳說龍門為應龍開辟,有詩賦讚曰:“闕之所成兮,得應龍之偉力”,闕即伊闕。當鯉魚躍龍門時,就會有應龍盤旋上空,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這是鯉魚在中國文化中形成的象征體係。這個象征體係,是精神的力量,不像“年年有魚(餘)”那樣,指向物質的豐富。
爺爺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傳說故事。鯉魚跳龍門,有誰在書中看過這個故事?請舉手。隻有陳熾舉起了小手。於是,爺爺沒有叫他坐下。他被請到講席上,麵向大家,講起了這個古老的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龍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裏被龍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聽說龍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裏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龍門水濺口的地方,但龍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隻好聚在龍門的北山腳下。
“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龍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家說。“那麽高,怎麽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大紅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隻見它從半裏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裏,帶動著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著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龍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龍。
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龍門,就變成了龍,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著跳龍門山。
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龍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額頭上呢。
故事講完了,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爺爺指著圖中的鯉魚,對孩子們說,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用這個典故寫過一首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今天,我們開始上習作課,大家就看著這幅圖,圍繞這個故事,看看想到了什麽,能寫什麽就寫什麽,詩也可以,文也可以。大家是第一次開筆,要認真,要鄭重,但也要大膽。可以在屋裏坐著,也可以到外頭走走,但不能走遠,在那裏都要靜靜地思考,不能互相追趕叫喊,否則詩文就不會來到你們的腦子裏。
陳熾讀過《李太白全集》,知道爺爺說的那首詩叫《贈崔侍郎》,寫的不是一首,而是兩首。另一首是:“故人東海客,一見借吹噓。風濤倘相見,更欲淩昆墟。”聽到爺爺布置的作業,陳熾非常振奮。他早就想寫出自己的處女作了。那天在蓼溪看了好風景,讀了好詩文,研墨之際準備構思一首,但最後放棄了。他還缺少一個明確的動力,不知道為何而寫。這次,既然是爺爺布置的作業,是非寫不可了。
陳熾和大家安靜下來,開始沾水研墨,靜坐構思。有些小朋友抓耳撓腮,離開了座位。陳熾則始終安坐,一隻手均勻地轉動墨塊,不時朝那畫中的鯉魚看去。
一個上午快要過去了。爺爺把孩子們叫回到各自的座位上,聽孩子們展示各自的作業。有一半的孩子寫出了平生第一篇作文。但有一半的孩子一無所獲。爺爺沒有責怪他們。隻是說,可以回到家裏繼續思考。
爺爺最後叫起了陳熾。陳熾把一張紙遞了上去。爺爺展開,大聲讀了起來。顯然,他是將其作為範文來讀的。這是陳熾的第一篇作文。
《題鯉》:龍門初度未曾開,點額歸來淚滿腮;畢竟池中難久蓄,佇看風雨一聲雷。
陳泰驤顯然讀出了陳熾處女作的好處和稚嫩。這是一首獻給所有讀書人的詩。詩中沒有寫成功,而是寫失敗,龍門被度,失利之後必須重拾信心。詩中有陳熾這個年紀不相匹配的悲壯。陳泰驤讀得老淚縱橫。他從詩中想到了自己,想到了兒子陳斌,甚至想到了晚清的朝廷。老人心底裏果然響起了風雨一聲雷,不過那雷聲不是自己要重振科舉的旗鼓,而是欣慰終於找到拿接力棒的人。
陳泰驤讀了一遍,又讀一遍。孩子們明白了,先生喜歡這首詩,要大家都跟著欣賞,把這首詩當作了私塾的教材。他把鯉魚圖拿到陳熾的桌前,叫陳熾把詩直接抄寫到圖上,成為真正的題圖詩。寫好後,詩和圖一起掛在私塾牆上,為私塾增添了一道亮色。
散學後,陳熾沒有跟爺爺直接回家,而是留在私塾裏打掃衛生,整理門庭。這時,一個大個子學生站到了陳熾麵前。陳熾要關門,但大個子不讓關,看陳熾能把他怎麽著。陳熾果真沒辦法,大個子得意地說,你現在能出盡風頭,全是先生對你有偏心。怎麽樣,這個個子和力氣,他是教不了吧?!
正是陳熾無奈之際,一雙強壯的手把大個子拉開了。陳熾轉頭一看,是陳鼎元。他比陳熾大五歲,母親有病,家裏貧苦,爺爺上門叫他來上學,不收學穀。陳鼎元對大個子說,自己愛玩,還賴先生沒教你?!你知道陳熾滿腹詩書是怎麽來的嗎?你上床睡覺了,他還在燈下研墨抄寫。
大個子看到陳熾有了保護神,隻好無趣地離開。
陳熾道謝之後,就問起陳鼎元的母親病情有無好轉。陳鼎元搖了搖頭,說,母親有病,實在沒錢治療,我留下來就是想問問你,我能不能像你一樣去領花紅?
陳熾想了想,我們去問爺爺吧!
兩人來到爺爺家,奶奶已經準備好午飯,正在等陳熾。陳燾老遠就看到陳熾。他有些餓了,趕緊高聲對奶奶說,哥哥回來了!開飯了!
看到陳鼎元來了,奶奶加了一雙碗筷。陳鼎元擺手要走,說是母親在家裏等他,陳熾把拉到座位上,說,你不是有事要問爺爺嗎?爺爺說,食不語,先吃飯再說,不急,母親會等著,我們鄉村的飯不急一時的。
兩個孩子吃過午飯,陳鼎元抹了下嘴,就說,陳熾剛才受欺負了!陳熾碰了碰他,接過話題說,我沒事,是陳鼎元有事。陳熾就把陳鼎元的問題提了出來。爺爺想了想,背書解經,恐怕你是沒這個底子,但文社也有個規定,花紅也給文武功名、官職(階)的士子,可以考慮武舉,我看你一身力氣,而且身手靈活,是個練武的材料。
陳熾笑了起來,剛才在私塾幸虧有他幫忙,把調皮的大個子一把拉走了,打了一個趔趄。陳鼎元受了指點,仿佛找到了一條通向功名的路,向先生告別。陳熾送到門邊,問,你打算去哪裏學武呢?
陳鼎元說,我要去蓮花山尋師學武。聽說李鐵麵的寨子當年被嶽飛攻破,餘黨迫害了劉公兄弟,四散而去,劉公的後代為了報仇,占據了李鐵麵的寨子。陳熾說,但那隻是傳說,並無確定。
陳鼎元,我要過幾年再去學藝,等母親病好之後。隻要有恒心,我一定能找到好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