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紀委書記的眼藥水 1

作為縣委辦公室的主任,李大為的身份有點兒微妙,這麽說吧:如果把縣委機關比作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那他李大為就是銜接這架機器的一根必不可少的鏈條;如果把縣委機關比作一個人的軀體,那他李大為就是這具軀體上的咽喉部位……怎麽說呢,重要吧,好像挺重要;不重要吧,好像還真不怎麽重要。反正,他的主要職責是給縣委領導們搞好服務,尤其是要給書記耿天明搞好服務,上傳下達,左右搞協調,頭上雖然有一頂正科級的帽子,但實際上,就是一小跑腿的。

李大為是書記耿天明多年的鐵杆跟班。耿天明在臨江縣當了八年縣委書記,李大為就當了八年的縣委辦主任。這中間,有過幾次提拔的機會,但縣委把李大為推薦上去以後,最終都石沉大海,了無消息。李大為曾經在書記耿天明麵前抱怨過,眼看著年齡就要過竄了,頭上還是一頂正科級的帽子。往往這個時候,耿天明就默默無語,並不搭腔,偶爾,很用力地拍拍李大為的肩膀,歎息一聲。李大為就知道,自己的提拔沒戲,書記耿天明也沒戲。

大多數時候,當領導的並不會明確地告訴你什麽,他的心事和想法,是要手底下人去猜的。李大為當了多年的縣委辦主任,他清楚耿天明的性格,書記耿天明的沉默,有時候也是一種回答,而且是含義豐富的回答。算起來,耿天明是雎州市下轄區縣裏麵資格最老的縣委書記,但年齡卻不怎麽老,才四十二歲;李大為比耿天明小著幾個月,四十一。

耿天明在來臨江當縣委書記之前,原本是雎州市委組織部的副部長,正縣級。當時的市委書記姓楊,叫楊百槭,跟耿天明的父親是戰友,在朝鮮戰場上同生共死過,兩個人是過了命的交情。楊百槭很喜歡耿天明,一直把耿天明視為自己的子侄,當做親人一般對待。後來,區縣班子換屆,楊百槭親自跟耿天明談話,讓他到基層去當一把手。楊百槭說,天明是自己人,我可以跟你實話實說,你下去,等一屆幹滿,我會安排你回來當組織部長——在我手裏,隻能把你送到副地的份上,往後的路,得靠你自己走了。

耿天明就來了臨江,那一年,他才三十四歲。

隻是後來,事情起了些變化:先是省上的班子大換血,原來的老人手一個不留。緊接著就有了傳言,說楊百槭是原省委書記的的左膀右臂,鐵杆,“四大金剛”之一,估計要換下來。

時間不久,市博物館於某一日忽然坍塌,僥幸的是未有人員傷亡——恰好那日參觀者寥寥無幾,工作人員耐不住性子,索性鎖了大門去逛商場,這才躲過一劫。省上派了調查組,一查,該博物館還是楊百槭當市長時經手的工程。隻有五十三歲的楊百槭就提前歇了,調去省人大下屬的一個委員會當主任。雖說是平調,卻是徹底閑了下來。

楊百槭卸任以後,市上又換了兩茬市委書記。第一位是省上空降下來的,秘書出身,據說跟新任省委書記沾了點瓜葛。新來的這位市委書記,雖然沒有把耿天明的縣委書記擼掉,但也不怎麽待見他,反正,其他區縣,該市委書記去得勤些,呆得久些,唯獨臨江,愛來不來,來了也是走馬觀花,不吃飯不住宿,緊著往鄰縣趕。

後來就換了梁子懿當市委書記。之前,梁子懿在某地級市當市長,調來雎州當書記,雖說是平調,但市長是二把手,書記卻是一把手,含金量大不相同。梁子懿來雎州以後,有一次市上開會,見耿天明非常年輕,就問他的年齡,得知他隻有三十七歲,很是驚訝,說,雎州還有這麽年輕的縣委書記?梁子懿當場表態:“如此年輕的幹部,我們得重點培養!”一邊說著,還一邊拍了拍耿天明的肩膀。隻是後來,又沒了下文,每次推薦和提拔副廳級幹部,耿天明都沒戲。

這段曆史,李大為是知道的。他老婆林巧兒跟耿天明的妻子龐淑英是大學同學,一個宿舍的,還曾結拜過,認了姊妹。正因為有這層關係放在那裏,耿天明才放心讓李大為跟了他這麽多年,而且每次調整幹部的時候,也是先讓李大為拿個方案出來,再跟組織部長張慶海具體商量,然後開書記碰頭會,最後才提到常委會上研究。

財政局長位子出缺的時候,耿天明征求過李大為的意見,問他願不願意幹一屆財政局長。李大為搖搖頭。他清楚耿天明的意思,財政局長是個肥缺,同樣是正科級的職位,財政局長要比縣委辦主任實惠得多。有耿天明在臨江縣罩著,李大為如果去當財政局長的話,偶爾伸個手,占點兒小便宜,估計不會惹出什麽麻煩。但他不想去。他李大為也不想要那樣的實惠。

拋開妻子林巧兒和耿天明妻子龐淑英的私人關係不說,在李大為的心底裏,一直固執地認為:耿天明是一匹黑馬,這匹黑馬遲早會殺出一條光明前途來的,目前隻不過暫時被困在了臨江。李大為的這種心理,跟股民投資股票是一個原理,隻要認準了一支優質的股票,就會一跟到底。

李大為不止一次盤算過,耿天明就是績優股中的績優股,總會有爆發的那一天。他知道,耿天明是那種有大抱負的人,絕對不會老是呆在縣委書記的位子上,就像他李大為,對大部分人認為的肥缺——財政局長一職——並不特別在意一樣。

耿天明的沉默,至少說明了一點:耿天明這個縣委書記,跟市委書記梁子懿之間的關係,尚未變得融洽起來,或者說,耿天明尚未站到市委書記梁子懿的行列中去。

說起來,耿天明的仕途之路,成也楊百槭,敗也楊百槭。在官場上,派係之爭曆來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但你隻要在官場上混,就繞不開“派係”這兩個字。楊百槭倒了,耿天明前進的步伐立馬失去了方向,雖然縣委書記的帽子還戴著,但要上個副廳級,就顯得異常艱難。

李大為的遭遇也一樣,“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他是耿天明這條線上的人,所以,每次市委研究幹部的時候,總有這樣那樣的借口,讓李大為適時地出局。好在耿天明有自己的手腕,硬是讓臨江變得鐵板一塊,市上領導想要插手臨江方麵的事項,也得看耿天明心裏高興不高興。

書記耿天明的心思,李大為有時候猜得出來,有時候,也是頗費思量。比如,在姬小江的任用問題上。

姬小江是耿天明一手調進縣委辦的,閑暇時,耿天明經常讓姬小江陪他下圍棋。鑒於這層關係,姬小江在縣委辦幹了沒多長時間,就提拔了個副科級,過渡了一半年,又落實了個縣委辦副主任的實職。後來,姬小江主動提出要去鄉鎮上任職,央李大為在書記耿天明麵前提提。李大為就提了。他看得出來,耿天明比較喜歡姬小江,那麽,提早培養培養姬小江,也不是什麽壞事情,年輕人嘛,前途還遠大著哩。

誰知,耿天明根本沒有這方麵的意思。有一次,縣委打算調整各鄉鎮班子,耿天明讓李大為先拿個方案出來。李大為在考慮方案的時候,就把姬小江考慮進去了。名單拿給耿天明,耿天明卻提筆把姬小江的名字勾掉了。

這讓李大為大惑不解,但又不好明著問。身為縣委書記的大管家,有些事情,是可以問的;有些事情,對方不打算告訴你的時候,則是堅決不能問的。姬小江這邊,李大為還得瞞著,他不能告訴姬小江說,是書記耿天明不打算提拔他。李大為細心地注意過,看是不是姬小江在某些方麵做得不到位,惹書記耿天明不高興了。注意了一段時間,也沒發現不對勁兒的地方,耿天明對姬小江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的親和。

揣度不出來,李大為就不揣摩了。或許書記耿天明有另外的考慮,認為安排姬小江的時機不夠成熟也未可知。現在是四月份,“五·一”長假快到了,耿天明交代過,準備長假之前去一趟省城,然後直接飛北京,去看望在北京上大學的兒子耿一帆。李大為得提早做些準備。去北京看兒子嘛,龐淑英肯定也會跟著去,自己和妻子林巧兒是不是陪同前往,耿天明沒有說,李大為也不好問,他隻是給妻子林巧兒安排了一下,讓她抽個時間,專門征詢一下龐淑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