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劉辯以天雷做文章,三智以糧誘白波。

諸將走後,劉辯開始梳理自己手下的力量,他並不是輕敵之人,加之匈奴的機動性,若是他們不守雕陰,劉辯的兵馬是很難在上郡後方將大量匈奴圍殲的,所以此戰必須慎之又慎。

劉辯手中的騎兵主要是趙雲的一萬玄武軍與張遼的一萬白虎軍,這還是經過羌族騎兵的補充,才勉強滿編的。

而其中玄武軍與白虎軍都是重騎兵,但由於裝配的兵器不同,所以在戰場上負責的任務也不同。其中玄武軍除了長槍外,還裝配了近身搏殺所用的大漢環首刀,他們的任務是在第一次衝陣後,將敵人的站位徹底分散。

而白虎軍則是裝配了兩柄長矛與一麵單手圓盾,這盾牌用的是木料,主要是為了抵禦敵軍的箭支,而劉辯先前設想的單手弩便是要裝配給白虎軍的。

所以相對於玄武軍,白虎軍更傾向於來回衝鋒,打擊敵人的士氣,若是裝備上手弩後,便能更加豐富其戰術了。

盤點完騎兵之後,便是皇甫嵩指揮下的三萬上洛兵,雖說是精兵,但他們平時還有軍屯的任務,所以訓練強度和戰鬥力以及崩潰率,是不能和劉辯的親軍同日而語的。

不過相比賊兵和一般的守軍,他們也算得上是一支強軍,這三人中有一萬石槍矛兵,一萬刀盾兵以及一萬的弓弩手。

其中最為耗費劉辯心神去培養的便是弓弩手,雖然漢代的弩機水平不低,極大地降低了遠程兵種的訓練難度,但由於國力以及金屬礦脈的問題,導致弩依舊無法實現大麵積的覆蓋。

所以這支遠程部隊還是以裝配弓箭為主的,列陣之時,由於弩的特殊性與拋物線影響,一般是三千弩兵在前,七千弓箭手在後,兩隊分開指揮。

三千弩兵在劉辯的細分下,每千人為一列,三千人分為了三列,以交替裝填射擊的形式,極大地增加了弩兵的射擊速度,可以說這也是劉辯身為現代人,為數不多能在華夏的古戰場裏體現出的價值。

縱觀華夏曆史,將戰爭平均一下,幾乎每一年都有戰事發生,如此豐富的實戰經驗,促使華夏誕生了許多兵書,而真實的戰場也不同於劉辯在穿越前的電視中看到的那樣,無腦且單一。

分析完自己手中的底牌,劉辯便將目光放到了南匈奴的部隊,南匈奴雖然多為騎兵,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下馬後便沒有了戰鬥力。

其中守城最需要的弓箭手,對於南匈奴來說,幾乎每個成年人都能勝任,其次南匈奴裝配的草原彎刀,也堪稱同時代下近身搏殺得到利器。

要說缺點,那就是南匈奴大部分普通士兵隻能裝配皮甲,而且由於信仰原因,南匈奴害怕打雷閃電的暴雨天氣。

由於他們對於長生天的信仰,所以導致他們覺得雷雨天便是天神在發威,而這一點便是劉辯這一後世之人能加以利用的關鍵點。

“夏季多雷雨,此戰可定!”劉辯看著沙盤上敵我勢力的分布,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上郡雖然皆是平原,但不同於西涼,此地若是降雨,地麵泥濘,不利於騎兵作戰才是啊。”

黃舞蝶為劉辯遞上了一杯茶,緩緩問道。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劉辯神秘一笑,不再多言,反而是開始開始讓隨軍的工匠準備特製的馬蹄鐵,那些工匠雖然有疑問,但也不敢有違劉辯的命令,立刻拿著圖紙開始改造已經準備好的馬蹄鐵。

其實這對於軍中的工匠來說並不複雜,普通的馬蹄鐵表麵光滑,現在隻需要在馬蹄鐵的表麵釘入原形的鐵釘便可以增加在泥濘土地上的抓地力了。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劉辯還特意去了一趟軍中史官休息的地方,這些史官不用上陣,但卻在軍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史官都是劉辯根據軍中士兵的籍貫精心挑選的,入伍前他們會去太常司中集中培訓漢書的內容,方便他們在閑暇時與同鄉士兵講故事。

“臣,司馬孚,恭迎陛下。”

司馬孚見劉辯至此,立刻跪拜相迎。

“叔達也在啊,朕剛好有事要與軍中太史令交流,叔達不妨一聽。”

“太史令陳群恭迎陛下。”

陳群從司馬孚身後帳中走出,恭敬一擺。

陳群乃是潁川陳氏送入學宮之中的優秀學子,劉辯離京前,陳群受到了司馬徽的推薦,進入了劉辯軍中任太史令,管理軍中史官。

“長文不必客氣,快快起身,朕有話要說。”

劉辯扶起陳群,擺了擺手,繼續說道,“朕聽流民之言,這匈奴之兵,每逢晴天,便會士氣大漲,而若逢雷雨便會收兵回營,長文可將此事結合匈奴信仰,編纂成故事,說與士兵聽。”

“臣遵旨。”

陳群臉上閃過一絲疑慮,卻並未多問,隻是照做。

而司馬孚也將劉辯的言行都記錄了下來,劉辯見狀,心中細想,“看來還是要解釋一番。”

劉辯沉吟一聲開口道,“朕曾在太廟觀漢書,其中曾記載匈奴敬天地,常祭祀,結合流民的話來看,匈奴畏懼雷雨倒也是極有可能的。”

“此刻正逢夏季,若是天降雷雨,豈不是天助我大漢討賊嗎?”

劉辯說罷,陳群臉色微動,立刻拱手領旨,而司馬孚則是一臉原來如此的表情,將此事補充記錄了下來。

此間事罷,劉辯再次返回大帳,郭嘉卻依舊等候多時。

“陛下,臣願出使白波軍,以防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劉辯聞言,不禁問道,“難道王越的大軍看不住白波嗎?還是奉孝覺得,白波軍會見識淺薄到強襲我軍,隨後被王越攻打了老巢?”

劉辯此話一出,便立刻意識到了郭嘉要出使白波的目的。

“陛下所言甚是,白波終究是賊軍,若是當真見識淺薄,從西河而來,一旦戰事焦灼,對我漢軍則大不利也。”

郭嘉拱手說道。

“奉孝可有把握?”劉辯思考了片刻說道。

“臣欲經定陽,入河東,請王越將軍帶親軍同往,王越將軍出身遼東,且遊俠北方多年,頗有威望,此其一也,並州糧草不足,又有異族侵犯,如今陛下詔命一出,並、冀難民皆逃入司隸,此其二也。”

“冀州黑山軍近期有向並州移動的趨勢,雖然黑山與白波皆是黃巾餘孽,但兩夥賊寇並不同源,即便可以暫時同心,卻也能長久同德,此其三也。”

“以此三者,臣雖不能勸其歸漢,卻也有把握以財貨引誘,令其坐山觀虎鬥!”

郭嘉舉出了三個有利條件,說得十分自信。

劉辯聞言也同意了這個方案,畢竟入並之後,他們並沒有同白波軍有過正麵接觸,此刻是定盟的最佳時機。

“請陛下賜我一封手書,封那白波軍將領為討奴將軍,令其自治,再寫一篇檄文,褒獎其曆年來護佑漢民,抵抗匈奴的功績。如此一來,臣可以軍餉為名,送其糧草銀錢。”

郭嘉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奉孝此計有些像文若的驅虎吞狼啊。”

“臣不敢貪功,此計的確是文若與孔明的建議,臣隻是加以改良罷了。”

劉辯聞言,自家的三個智囊共同製定的計謀,哪裏還有不信的道理?他立刻就同意了郭嘉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