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公司

張琴看到劉總走進辦公室,第一眼覺得有些眼熟,但卻忘了是什麽時候見過。看到李勇和張琴站了起來,劉總說,不用客氣,都是自家人,一個是公司的科學家,一個是科學家的家屬,我沒說錯吧?你叫張琴?李勇說過年的時候,是你開的綠燈打的路條,公司得感謝你哈!

張琴趕緊說,不是我,是我們的張雅書記!

劉總說,反正都一樣,是你們駐村工作隊。還是你們理解我們的事業,當然嘍,你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你是支持自己的男友!

張琴說,是我們要感謝公司,為村裏派出了科學家搞講座,還派了技術人員來指導種油茶!

劉總說,謝來謝去的,其實我們有相同的目標,都是為了宣傳油茶文化嘛,這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要發揚光大!我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吧,但這次跟你見麵,你可不是以公司員工家屬的身份出現,而是駐村幹部,我還是得正式一點,給你一個名片!

張琴說了聲謝謝,接過名片一看,立即就想起自己什麽時候見過劉總了!是的,沒錯,張琴和劉總見過,在上海一個貿易交流會上。一看這張名片,張琴就想起來了,這個名字,非常特別。綠野公司老總,叫劉軒轅。軒轅,當時在上海的推介會上見麵,張琴就禁不住冒出過一句,你是老祖宗啊!

張琴於是說,劉總還記得嗎,我們不是第一次見麵。

劉總聽了,驚訝地說,是嗎?你到過我們公司,我們見過嗎?公司裏人來人往的,原諒我沒有印象了!

張琴說,不是公司,是在前幾年在上海的一次食品推介會上。我對你這個名字非常熟悉,軒轅,於是說了一句,你是老祖宗,不知道你有沒有印象了!

劉總仔細打量了一下張琴,搖了搖頭說,真抱歉,人山人海,都是美女,我看花了眼!

張琴笑了起來,劉總是公司總裁,怎麽能記住我們這些小角色呢,我當時在上海一家食品公司的營銷部上班,跟著營銷部經理一起來參會,聽你家鄉的企業,所以特意拉著同事一起前來打招呼。

劉總也笑了起來,說,肯定是沒有談合作的事情,所以會記不住,如果當時你促成了我們兩家企業合作,那肯定就會有印象了!

張琴說,劉總真是在商言商,對家鄉人都沒一點在意。不過,當時我可對你印象特別深。你說,你是紅軍的後代,原來是財政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八年前看到了國家政策扶持,要在贛南大興油茶產業,就辭職下海。我聽你介紹,知道你對這領域還是非常投入,對油茶是個專家!

劉總說,可不,自己要做的企業,當然得下苦功夫。油茶產業進入深海了,我不補課,會被淹死的!那天我說了些什麽了?我都忘了,專家是不可能,我們的專家,是李勇,是李勇的導師。

張琴說,你講起了油茶的單不飽和酸,講到了茶油跟橄欖油相比的優點,提到了美國專家西莫普勒斯,和西方的《歐米伽膳食》,還講到了中國古代的《山海經》,總之頭頭是道的,什麽冷榨法和熱榨法的區別,最新的水媒法生產線是誰發明的、怎麽落戶贛南的。一句話,在你眼裏,油茶已經生成一段獨立的科技史。所以,我對你印象特別深。

劉總聽了又笑了起來,說,看來你跟公司有緣,難道你會認識李勇了!你在上海工作得好好的,又怎麽跑到那村子裏駐村去了?就因為那是李勇的家鄉?

張琴說,我可沒那麽高大上,我是被家鄉的親朋好友勸回來的。不過,也算是特別有緣,跟你們公司,過去是,現在又是,互相合作起來了。對了,你原來是個公務員,現在當起了老板,感覺有什麽不同呢?

劉總說,我們的生活,正好換了個位置。你原來在外頭,現在是公務員,我原來是公務員,現在下海了到處跑,所以說,有什麽感覺你應該最清楚,是吧?

張琴說,公家人,就是日子過得穩穩的,不著急。在外頭奔,就是踏不著底,腳下總有片雲,在飄,飄得有時頭暈。當然,你這是創業當老板,跟我們打工的可不同!既然有些同感,今後我們可得互相多多合作。

劉總說,可不是,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合作的地方。今天跟你見麵,就是要說說收購你村子裏油茶林的問題。原來李勇的爸爸當支書,我們就一直沒有談成,現在換了個村支書,仍然不同意。但我們真的非常想跟村子裏合作,把事業做大。

張琴說,具體的情況我不是非常了解。你倒是說說,公司跟村子可以有什麽合作呢?

劉總說,我們看中了你們高寨紅軍留下的油茶林,一直想收購過來,做成公司的品牌。我們公司的營銷,需要曆史,需要故事,需要品牌,而高寨的油茶林,正是我們公司最需要的賣點!

張琴說,公司需要,跟鄉親們珍愛,之間會有衝突嗎?鄉親們不肯出手?跟鄉親們談不攏嗎?

劉總,今天找你來,就是希望你們駐村工作隊幫忙,看能不能把這個事情談攏!你看,你支持李勇這些得力,這次,你也應該會盡力的!

張琴說,張雅書記在的時候,都沒有辦法的事情,我不也說一定沒辦法哈!可能這件事情,是非不為也,是不能也!你倒說說,公司又是怎麽看上這片林子的!

劉總,那是我剛剛辭職下海的時候!接著,他跟張琴細細講起了自己的創業經曆。

劉總下海後,就下決心做出一番事業來,陷入進去了才知道創業真是不容易!創辦了綠野公司,一路走得磕磕絆絆。用劉總的話說,創油茶企業,就要甘做一棵油茶樹,耐旱耐寒耐貧瘠。一路走來,要經受了很大的壓力。創辦伊始,對油茶樹認識不足,以為這不過是種些樹榨些油,就像山頭溝壑無人打理隨意生長的傳統茶樹。但第一次,成活率不到三分之一。

經曆了幾次失敗,望著漫山生長的木梓樹,如何營銷自己的產品,又是一個難題。先是路線問題。由於公司研發花費了大量的財力,公司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直到破乳成功降了下來,但跟當地傳統的茶油仍然貴了幾倍。公司確定走高端路線,走北上廣。但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賣點。

有人建議,要有自己的品牌。而這個品牌,要有贛南的特色。劉總把這個建議放在了心上。有一次,他來到種植基地巡視。劉總在高寨的時候,聽公司員工講,這裏有一片老油茶林,年久失管,破敗不堪,公司收購過來加以改造,但村民不同意砍樹,於是山場不肯流轉出租了。

劉總問,這林子多久了?村民為什麽不舍得出讓?

陪同的員工說,這是紅軍留下的,有八十多年曆史了!劉總是紅軍的後代,對紅軍留下的油茶林特別感興趣,於是親自來到老表家裏,打聽“紅軍林”的傳說,並萌生了一個創意。

劉總來到老表家裏喝擂茶,一邊聽老表講故事。一九三三年初,中央紅軍的兵工廠遷到這個偏遠的山村。寒冬臘月,戰士衣衫單薄,冒著嚴寒搶修槍械,群眾就用油茶炒了一盆辣椒送給紅軍禦寒。工人生產競賽手臂受傷,群眾又端來茶油塗抹,幾天後傷口愈合。

不久,中央首長前往於都路過兵工廠,聽到茶油的故事,就邀請當地群眾帶領紅軍上山挖了五千株樹苗,種下六十餘畝油茶。這年十月,中革軍委將分散在贛南的兵工廠陸續遷往這裏,形成規模更大的兵工總廠,成立了“工人師”。

次年初,總司令帶領四百多名紅軍在山坡另一麵又種下兩百餘畝油茶。紅軍長征後兵工廠撤離,紅軍叮囑鄉親們一定要好好守護這兩片珍貴的林子,等待革命勝利。

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油茶林正值豐產期,幫助群眾度過了那段艱苦歲月。一九六六年,人們就把這兩片油茶林稱為“紅軍林”。

劉總聽了故事,立即前往考察。油茶林果然是茂盛的林子,但由於多年失管,雜草叢生,產量低下,隻要精心嫁接、整形修剪,細心撫育,“紅軍林”還能恢複旺果期。公司隻要收購過來,茶油可以貼上紅軍的標簽,比如1934,比如紅軍水車,營銷時就更有了故事,把現代與傳統結合,吸引消費者關注。

但是,鄉親們知道公司是怎麽管理油茶樹的,砍枝條,去老樹,這樣不是把紅軍的遺產折騰得變形了嗎?老支書於是始終不答應。

張琴說,為什麽現在又想來談合作呢?有什麽新的主意了嗎?

劉總說,我對高寨的林子始終放在心上,雖然沒有收購成功,但總喜歡去看看。我就是覺得它們親切,像公司的祖宗一樣親切,我總覺得綠野公司跟這片紅軍林有某種血緣關係,不時會繞路過去看一看。這幾天,我去了你們高寨,看了你們修複的水車,看了油坊,也順便看了村裏的油茶基地,聽到合作社和村民有些情況,我覺得機會來了,但需要駐村工作隊幫忙。

張琴問,找到什麽突破口了?

劉總如此這般的,剛想好好地侃起來,但秘書走了進來,說公司為參觀團準備的午餐,可以開始了。劉總一看牆上的鍾點,才發覺已是午飯時間,於是對張琴說,先吃飯,我們和鄉親們一起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