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先生柳明

從錦官城回來後的第四日,梅山縣縣衙內。

一位年過四旬的先生和孟冬,孟玄英,孟扶桑,對立而站。

先生屈身行禮道:“在下柳明,見過四老爺,三少爺,九姑娘。奉六親王之命,前來四老爺家,暫時擔任三少爺的教書先生,一直到三少爺尋好書院為止。”

扶桑見到來人,深感欣喜,三哥與姑父的那番交談之後,達成的效果完全超出了她的預期,不僅姑父會幫阿爹清理衙門害蟲,還要幫三哥謀求未來。

柳明,師承當代鴻儒周老先生。

周老先生是博學天下的一代大宗師,受召入朝教習諸位皇子,當然遇到天資聰穎的寒門子弟,周老先生也不吝指點,可鮮有常人能拜其門下,柳明就是周老先生為數不多的學生之一,也是極為得意的一位。

柳明父母皆是六親王府的下人,後因病雙雙離世,獨留柳明一個幼子在人世。

六親王念及主仆一場,就把年幼的柳明留在了府內,從小他就喜讀書,六親王惜才,便許了他看書的請求。

機緣巧合之下,被來親王府做客的周老先生瞧見正在打掃院子的柳明,手裏拿著笤帚,可心思卻全然在他正在默誦的《四書》上麵,以至於打掃的地麵,和沒打掃時並無二樣。

周老先生一時興起,便提了幾個問題想要考一考他。

至於是什麽問題,柳明是怎麽回答的,無第三人知道,隻是那日周老先生大喜,在親王府便開口朝六親王要了柳明做他的學生。

六親王為人寬厚,看柳明如此受周老先生賞識,便撕了他的身契,恢複了他的自由。

柳明同周老先生學了十餘載,在眾人都以為他要參加科舉考試,走上仕途時,他卻回到了六親王府,說當初若沒有六親王的收留,他就沒有學習的機會,願做一名門客,誓死要為六親王效忠。

所以扶桑見到姑父派來柳明這樣有學識,又忠心,還知感恩的先生,心中大喜。

孟冬隻是微微點頭,老爺架子十足:“那小兒就有勞先生費心了。”

說完,孟冬背著手抬腿朝縣衙外走去了。

扶桑大概也能猜出自己父親的心思,無非就是覺得,六親王府插手了自家的事情,連孩子讀書的事,都要由別人來安排,讓他這個一家之主,在自家子女麵前丟了威嚴,抬不起頭來罷了。

比起父親那點酸溜溜的心情,扶桑更關心的是三哥的前途。

她也不是不關心自己的父親,而是她知道與其給父親一些莫須有的尊重,還不如讓他早點意識到幾個子女的事情,他是不能自已做主的。這樣才不會以後在他們要謀事時,跳出來加以指手畫腳。

換而言之,遇上這麽一個本事不大,架子大的爹,扶桑兄妹幾人,也沒有辦法。

扶桑見孟玄英一直盯著孟冬離開的背影,她扯了扯他的衣服,然後朝著柳明恭敬地行禮:“扶桑見過柳先生,先生日後可否也教習扶桑功課?”

孟玄英看見扶桑一副恭敬模樣,就知來人並不簡單,趕緊行禮道:“玄英見過先生,日後還請先生多多賜教。”

“在此,玄英先替父親向先生道歉,剛才家父對先生有所怠慢,還請先生莫怪。”

柳明的身上既有周老先生那般大家的做派,又有六親王府的溫和。

見孟玄英也是一幅坦**真誠,柳明爽朗道:“既是王爺親自吩咐,在下定全心全意為三少爺輔導,王爺對三少爺可是寄予厚望,在下來梅山縣前,王爺讓在下一定要使出畢生所學,助三少爺考進青城書院。”

說到這青城書院,孟玄英的臉色微變。

早兩日,離王已經派人來告知孟玄英,邀請他到青城書院讀書,這本是一件令人極為開心的事,可是又讓人沒有那麽坦然的開心,因為青城書院不是說進就進的。

青城書院在蜀州是最好的書院,在全國也是排得上名號的。書院院長是當今世上另一位可以和周老先生齊名的大儒康老先生。

自打康老先生創辦這青城書院起,就定下一個死規定,就算天潢貴胄來了,也不可破的規矩。

青城書院每年收生兩季,春季和秋季,一季隻收兩人,且都需要進行考試,考試的題目由康老先生親擬,試卷由他親閱,縱是你官再大,錢再多,隻要他老先生覺得你的文采見識不行,就算你擺出通天的身份,他不收你還是照不收你。

曾經也有伯爵公孫為此上折,想用皇權來打壓康老先生。

而得知這件事後,康老先生隻是對眾弟子道:“生死自有定數,我今日之教學,隻為朝堂選取心懷天下之人,以報效吾皇對天下的仁厚,康某人實不敢把有限的精力,浪費在不可成之事之上。既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對吾皇,對天下最大的辜負。”

康老先生的話傳進先皇耳,先皇不怒反喜,大悅:“得大家如康老先生,是我朝之幸事。”

那位上書狀告康老先生的伯爵,被先皇一句:“德不配位”而削藩,從此康老先生的青城書院就成了眾多學子最向往的書院。

當然康老先生也顧及皇家顏麵,最後新增了一項“凡皇家所推薦者,可單獨進行考試,每年至多一人。若學子達到要求,便可直接入院學習,不占兩季招生之名額。

可是自從加上這條後,到如今也還沒有任何一個推薦之人,可以進入書院的。

柳明看出了孟玄英的擔憂,道:“三少爺切莫擔心,既然王爺和離王都這般看好三少爺。想必三少爺的學識自然是不差的,再說康老先生現在還在外雲遊,要回到錦官城還需要上兩三月,這兩三月的時間,柳某一定盡全力為三少爺答疑解惑。”

孟玄英低頭看了一眼扶桑堅定的眼神,這才屈身行禮道:“玄英先謝過先生,玄英定認真向先生討教,定不負王爺所望,聽先生所教。”

孟玄英讀書的事,在這談話間,也算確定了下來,那就是努力考進青城書院。

兄妹二人陪著柳先生在梅山縣尋了一處房子,作為柳先生的臨時落腳點。

雖梅山縣和錦官城相隔不算遠,但是也不敢讓先生每日這樣路上來回奔波。

原本孟玄英要交付房子租金,卻被柳先生告知,親王早就安排好了,還說若是三少爺和家人周轉不過來,就去找他,親王也給了一部分銀兩,以備不時之需。

見柳先生安頓下來,兄妹二人就先告辭了。

回縣衙的路上,扶桑把柳先生的身世和經曆講訴一番,再把青城書院的來龍去脈告知一二與孟玄英。

這一來二去,孟玄英的心情就不可同日而語了,他樂嗬嗬地說:“小九,被人重視的感覺真好!”

見他高興,又想著孟玄英要考青城書院的艱難,心知他的壓力比任何人都要大。

扶桑也不再多叮囑什麽,隻是開心地笑道:“那是因為三哥有本事,你看我剛才讓柳先生教我功課,柳先生都沒答應。”

知是扶桑在打趣,孟玄英也笑道:“那是柳先生看出了,九妹的學識已在他之上。”

扶桑笑著搖了搖頭,她可不敢這樣想,雖上一世也得了個才女的名頭,和柳先生這些鴻儒比,還是相差甚遠。

至少在心胸上,就和別人差了十萬八千裏,何來談學識在他人之上。